分享

瑰丽考究的苑囿---精美的御花园(下)

 北京的骑士 2023-02-18 发布于泰国

       御花园是一个内容丰富、景点饱满、对称互补、建筑精致的围合空间,在整体布局以及局部点缀上,都极其考究。御花园的建筑多倚围墙,只以少数精美造型的亭台立于园中,空间舒广。园内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楼台亭阁,变化多端,展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艺术创造力,是中华民族园林建筑的精华。

  御花园建筑的特点

  就建筑风格而言,御花园内建筑采取了中轴对称的布局。园内遍植古柏老槐,罗列奇石玉座、金麟铜像、盆花桩景,增添了园内景象的变化,丰富了园景的层次。

图片

御花园平面图

  御花园除中路是一个以重檐录顶、上安镏金宝瓶的钦安殿为主体建筑的院落外,东西两路建筑基本对称:东路建筑有堆秀山御景亭、摛藻堂、浮碧亭、万春亭、绛雪轩;西路建筑有延辉阁、位育斋澄瑞亭、千秋亭、养性斋,此外还有四神祠、井亭、鹿台等。这些建筑绝大多数为游憩观赏或敬神拜佛之用,唯有摛藻堂从乾隆时起,排贮《四库全书荟要》,供皇帝查阅。

  凹凸互补的养性斋与绛雪轩

  养性斋始建于明代,当时称乐志斋,清顺治年间改名养性斋。斋为两层楼阁式,平面呈凹形,原为7间,座西面东。清乾隆十九年(1754)于楼两端向前各接出3间,改建为转角楼。斋前叠石环抱,曾有曲流馆,后拆除。清嘉庆、道光两位皇帝时常来此斋。宣统皇帝的英文老师庄士敦在宫内时即住在此斋。

图片平面呈凹形的养性斋

   庄士敦为英国牛津大学文学硕士,他教宣统读书上课,即在此斋。二人还在斋内楼上合影,后来他又写有一书《紫禁城的黄昏》,记叙一个外国人在中国最后一个皇家宫殿中的生活感受。

图片溥仪与庄士敦

  绛雪轩后依东宫墙,坐东面西,面阔五间,黄琉璃瓦硬山式顶,前接歇山卷棚顶抱厦三间,平面呈字形。明间开门,次间、梢间为槛窗,上为福寿万字支窗,下为大玻璃方窗。

图片平面呈凸型的绛雪轩

  绛雪轩室外的彩绘别具一格,即不用灿烂耀目的金线彩画,也不施以鲜艳强烈的朱柱丹楹,而是改用上下一色的斑竹纹油漆彩绘,门窗亦改用楠木本色不加油饰,梁、枋、柱、框像是包裹在青翠的绿竹中,整座建筑给人以朴实淡雅之感,从而也给花园的这一景点(东南角)创造出一股轻松雅致的气氛。

  环绕钦安殿相互对应的四座美亭

  钦安殿左右有四座亭子:北边的浮碧亭和澄瑞亭,都是一式方亭,均跨于水池之上,中在朝南的一面伸出抱厦;南边的万春亭和千秋亭,为四出抱厦组成十字折角平面的多角亭,屋顶是天圆地方的重檐攒尖,造型纤巧,十分精美。两座对亭造型纤巧秀丽,为御花园增色不小。这两对亭子东西对称排列,体现了“天圆地方”的传统观念,朱漆彩绘,金碧辉煌,秀美灵动。

图片御花园对称、互补、呼应的建筑平面图

  钦安殿南侧相互对称的万春亭与千秋亭

  万春亭与千秋亭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分别对陈在御花园东、西两面,在东、西两面园林中邮局中间重要位置。这两座亭子是北京城内非常重要的精品建筑,也可以说是标志性建筑,是最典型和最华丽、也是等级最高的中国皇家园林建筑。

图片万春亭

  万春亭与千秋亭建筑本身均为四面出厦圆形,但是地作为四面方形,这又是北京古代建筑的一大特色,即“方中有圆,圆中见方”,方圆结合”。两座亭子均为重檐攒尖顶,上檐为黄琉璃瓦盝顶,下檐为12脊波浪形黄琉璃瓦;顶端为彩色琉璃瓦葫芦型宝顶,宝顶上雕有龙凤戏珠图案,覆盖鎏金伞盖。两座亭子的亭身分四面,每面三开间,明间抱厦,均为朱漆门窗、柱额,门窗为艾叶隔扇门窗,四周环绕汉白玉石雕栏板。

图片千秋亭

  万春亭与千秋亭,一东一西,分别位于御花园浮碧亭澄瑞亭以南,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建。除了位置不同以外,造型、构造均相同的建筑,仅藻井彩画有细微的差别。此外亭内供奉也不一样。万春亭内清代供奉关帝像,千秋亭内清代供奉清穆宗(同治皇帝)神牌位。两亭内设计均庄严、肃穆。

  钦安殿北东西对称的浮碧亭与澄瑞亭

  浮碧亭位于御花园的东北,亭北正对倚园北墙而建的摛藻堂,正南是万春亭。亭平面方形,三开间,通面阔约8m,前出抱厦,下有东西长的矩形水池,池上横跨单券洞石桥,亭坐落于桥上。

  亭和抱厦顶均为绿琉璃瓦黄剪边,攒尖顶上安琉璃宝顶。一斗二升交蔴叶斗栱,檐枋下安华板,方柱。亭东西两侧为石雕栏板,同时也是桥的栏板,南北两面在石栏板中间设两步台阶为亭的出入口。方亭内天花正中有双龙戏珠八方藻井,周围为百花图案天花,檐下苏式彩画,抱厦三面开敞。

图片浮碧亭

  澄瑞亭平面为方形,前出抱厦。抱厦是雍正十年添建的,形制与东路的浮碧亭相同。亭下有水池,池上跨单孔石桥,亭子就建在桥上。

图片澄瑞亭

  隔钦安殿互相呼应的御景亭与延晖阁

  延晖阁,在钦安殿之西稍北,在明代叫清望阁,清初沿袭旧名,后改名延晖。相传此阁内供奉狐仙,因为在顺治年间,皇宫中出现一只玄色狐理,纯黑色,额上有白点,遍体有光泽,宫中人以为狐仙,故于阁中供其神位。

  延晖阁高出宫墙之上,宽不过五楹,高未过百尺,冬日问政之暇,皇上登临此阁,布裀而坐,则宫城殿阙,历历在目。乾隆皇帝的墨迹数万幅,均藏阁内的东室。

  乾隆、道光、咸丰三帝均曾登临此阁而赋诗,乾隆诗《延晖阁春望》云:禁林崇阁枕红墙,暇日登临喜载阳。北户景山秀堪揖,南墀古柏俨成行。道光诗《登延晖阁有会》云:前明创建御花园,高阁巍然倚禁垣。修竹数竿幽韵惬,长松百尺翠涛翻。咸丰诗句:延晖阁畔柏森森,萧疏影动窗前竹。

  可知当时阁前有松柏翠竹,今则松柏犹在,而翠竹渺然。

图片隔钦安殿与御景亭东西相呼应的延辉阁

  钦安殿之东有座堆秀山,是一座人造的石山。其处明代原为观花殿,万历年间,拆殿造山,迭石构成崇山,山正中有石洞,洞门上有大字曰“堆秀”,即石山之名。

  左侧则有乾隆御笔“云根”二字,古人诗云“坤宁宫后御花园,堆秀云根石洞连。”即据此而言。

  嘉庆皇帝有诗咏园内堆秀山云:“御花园在紫禁北,碧瓦朱翠贻胜国”。

  山顶上建有四角攒尖顶的御景亭,可眺望四周景色,也是帝、后重阳登高揽胜的去处。

图片御花园堆秀山和山上的御景亭

  堆秀山叠石独特,磴道盘曲,上筑御景亭,下有石雕蟠龙喷水,山石正面有个山洞,可以通向山顶的御景亭。

图片

  山洞的顶上相当于匾额之处有乾隆御笔题写的堆秀二字。堆秀山是紫禁城最高点,在山上御景亭可眺望宫城全景。

  相互对应的籬藻堂与位育斋

  摛藻堂位于御花园内东北,堆秀山东侧,依墙面南,面阔5间,黄琉璃硬山式顶,堂西墙辟有一小门,可通西耳房。堂前出廊,明间开门,次梢间为槛窗。室内放置书架,为宫中藏书之所。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后,《四库全书荟要》曾贮藏于此。

  摛藻堂内经史子集插架排列四周,乾隆命人编辑的《四库全书荟要》即收藏于此。《荟要》是《四库全书》的选粹,共一万二千册,为《全书》的三分之一。《荟要》另有一部存藏于圆明园东侧的长春园味腴书屋,咸丰十年,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味腴书屋所藏《荟要》与圆明园同时烧成灰烬,独摛藻堂一部完整无阙,此书今在台湾故宫博物院。

图片籬藻堂

  摛藻堂院壁上刻有乾隆的诗《古柏行》,石上刻有嘉庆的诗《古柏》,均为歌咏堂前的古柏之作。

  乾隆诗首四句云:摛藻堂边一株柏,根盘厚地枝拏天。八千春秋仅传说,厥寿少当四百年。承光殿在团城,殿前有古栝一株,与此堂侧之古柏,适成一对奇观。此古柏至今尚存。

  位育斋

  与籬藻堂相对应的位育斋位于御花园内西北,明代建,初名对育轩,嘉靖年间曾更名玉芳轩,清代改称今名。

  位育斋座北面南,面阔5间,黄琉璃硬山式顶明间开门,两次间为支摘窗。同籬藻堂一样,位育斋前也有鱼池一座,中跨拱桥,桥上即是澄瑞亭。

图片

与籬藻堂相对应的位育斋

  清雍正时位育斋曾作为佛堂,供皇家礼佛。现为故宫纪念品商店。

御花园点缀细腻景物精致

  御花园虽小,但精雕细琢,处处透着精致。

图片

  天一门两侧琉璃影壁与院墙相连,影壁的芯子与岔角部位饰琉璃仙鹤、云朵,做工十分精美。

图片

  天一门前左右陈列铜镀金獬豸各一,昂首张口上扬,颈系铃铛,身有披挂饰,一头火焰飞舞的“峥嵘头角”,与尾部的火焰一起,构成了珊瑚一般的枝条,为明代工匠精心之作。

图片

  钦安殿的西南方向在明清时立有一个高大的幡杆,其夹杆石现仍存,系用两块巨石雕刻而成,四面均刻有精美的二龙戏珠图案。

图片

  夹杆石的基座底部是山海云龙浮雕,四个边角雕有螃蟹、虾、鱼和乌龟的图案,个个栩栩如生。

图片

  钦安殿东侧焚烧祭品祭文的焚帛炉,被制作成琉璃宫殿模型精品。

图片

  夹杆石旁皇家举行道教活动时焚香用的铜制香炉,被造形成精美的重檐攒尖顶小宫殿。

图片

位于中轴线御路上的精美青铜香炉为清乾隆十年(1745年)造

  如是的精品在御花园中俯拾即是。

图片

  园内还放置有多处各色山石盆景,形态各异。

图片

    御花园中的三大奇石

  一个是硅化木,就是树木变成化石了。

图片

  绛雪轩对面的花坛前竖一远古木质化石柱(硅化木),这块木化石是黑龙江将军福僧阿供奉给乾隆的贡品,该石树纹明显,脉络清晰,乍看似一段久经曝晒的朽木,敲之却铿然有声,已为石质,尤显珍贵。

图片

  乾隆皇帝对此木化石十分的喜爱,还亲自题诗一首,以示珍藏。题写的御制诗至今清晰可见:不记投河日,宛逢变石年;磕敲自铿尔,节理尚依然;旁侧枝都谢,直长本自坚;康干虽岁贡,逊此一峰全

  第二个是诸葛拜北斗石,左边一长袍道士,双手抱石,右边白色斑点,像北斗七星。

图片

  该石体右侧站立一人物,头戴纶巾,宽袍大袖,双手合十,高举过头,目光虔诚,正在作揖的老人。而在老人面对的一条暗色上有一组北斗七星样子排列的白点,浑然天成,不禁让人联想起三国时代的诸葛亮。

  第三个是海参石,像一条条首尾相连的海参,其实就是珊瑚粑粑形成的化石。

图片

  海参石的表面形状犹如许多海参互相拥挤在一起,每根海参的大小和表面形状都与真海参酷似,令人感到自然造化的神奇。

  脚下的精彩---御花园路的石子画

  御花园内曲径通幽。与宫中的道路规制不同,既非石板铺筑,又非青砖墁路,而是精心设计的花石子路,用各色卵石镶拼成福、禄、寿象征性图案,丰富多彩;镶嵌着一副副奇妙图案,构成御花园美景之一。

图片

御花园石子路画面

  御花园内绵亘不断的花石子路,遍及全园,辗转宛延,既是一个整体,又可单独欣赏。路面的图案共九百余幅,内容丰富多采,具体翔实地反映了清代宫廷中人们游览闲暇时的欣赏心理。其图案有花草虫鱼,七珍八宝;吉样图案如龙凤呈样、凤垂杜丹、喜鹊报春、云鹤团寿,以及各种如意。

  此外还有历史传奇图案,如关公过关将、张生莺莺花园相会、聊斋胭脂传奇;又有渔樵耕读、十美图、二老观棋图以及来自民间的诙谐故事、民俗故事、传说故事等画。如“十八学士登瀛州”图案,描绘唐太宗以杜如晦、房玄龄等十八文人为学士的故事。画中人物神态各异,或骑马漫步平川,或在马背看书吟诗,或低伏马背疲惫已极,均维妙维肖,显示了古代匠师的高超技艺;三国故事中赵云白色的盔甲,关公绿色的战袍、火红的赤兔马,张飞黑色的鬓毛,真是形神具备,意趣盎然。

图片御花园的石子画路

  还有一幅十二属相的图案,姿态更是生动传神;其中的那匹马,做工真叫绝:马的眼睛用特意挑选的紫黑色小卵石镶嵌在细瓦条做成的眼眶中,神采晶亮,令人叹为观止!

  园内西部路面又有一组别致风趣的民间通俗画,由四幅画组成,右一幅中,男子头顶瓶子,全身爬伏在地,双膝跪着搓板,两手撑地,一凶恶婆娘则骑其背上,肆虐逞威。次一幅,男子跪着搓衣板,其妻立其左,一手叉腰,一手倒拿扫把,似怒气未消,正欲抡扫把殴打其夫。再次一幅,妇人坐在登上,一手抄棍,其夫则跪在其前,头顶瓦盆,双手垂地,似乎正等待老婆发落。最左一幅,老婆手持棍棒,作追赶状,其夫终于逃脱,骑马扬鞭,溜之大吉。

图片

石子路上的“悍妇图”

  此四幅画,恐是匠人据民间故事构思而成,是讲怕老婆的男人之类。嵌在后宫花园,是否在说:皇宫内也有如此情况呢?

  事实上,不论是明代还是清代,紫禁城里都发生过皇帝受制于某个女人的个例。但是,在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礼制下,妇女总是处于被束缚、被损害的地位,虽然生活在这里的女人们地位尊贵,但是无一例外的生活在空虚、寂寞、优虑之中,出现这类诙谐的图画,无外乎只是一种精神上的自我安慰罢了。

  铺成此路,乃匠人用事先打磨好的瓦条与大小色彩不同的河卵石子精心嵌砌出来的。

      精巧袖珍的御花园

  御花园于明代永乐年兴建,耗时十八年才建成,开始被称为“宫后苑”,直到清代雍正时期才被改名为御花园。

  虽然御花园贵为皇宫御苑,考究秀美,精巧绝伦,去过御花园的游人大都明显感觉到御花园并不大,它甚至只有恭王府花园的一半。

  御花园园墙内东西宽135米,南北深89米,占地12015平方米,占紫禁城面积约1.6%。紫禁城面积那么大,御花园为什么这么小,一直有着各种不同的说法。

  有人说御花园之所以这么小,首先是因为皇宫里供给皇帝后妃观赏的花园非常多,不仅仅只有御花园。如乾隆帝最喜欢的建福宫花园、宁寿宫后花园,太后太妃们则有慈宁宫花园等等,再加上宫外还有很多皇家专属的园林供给皇帝观赏,因此御花园没必要建得太大。

  也有人认为:御花园的设计是从风水和建筑设计上考虑的,御花园的正中间那座专供水神的钦安殿,足以说明古人在修建御花园时,就已经充分考虑到风水问题了。御花园只是皇帝办公时,偶尔出来休息的一个阳台,这样的面积其实已经足够了。

  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最初朱棣设计建造紫禁城时,根本就没想在这修花园,他建的是钦安殿,为了供奉真武大帝。直到明景泰皇帝朱祁钰(朱棣的重孙)时,才把这里改成花园;而到清代雍正时,才正式给了“御花园”的名号。但紫禁城的规模早已定型,御花园也只能这么大了。(全文完)

  本篇是笔者关于老北京中轴线系列的收官之作。417日《说说北京的中轴线》起,至1022《中轴线上的瑰丽苑囿-御花园(下)》止,以每周一篇的频率,前后历时6个月,共发表了27篇文章,约计14万字。先后介绍了中轴线的起源与展望,中轴线上的建筑、中轴线上的围合空间、中轴线的对称古建筑群等内容,得到了许多朋友的关注与支持。在此,笔者向这些朋友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下一步笔者将用一段时间继续学习老北京的知识,积累资料,尔后继续就《中南海的前世今生》、《天安门广场的形成与改造》、《长安街的形成与发展》、《北京的街巷故事》等老北京的内容,继续为朋友们提供相关介绍,在发表频率上可能有所放缓,以适应一些朋友提出的给予一定消化时间的意见。

  在此,笔者再次感谢朋友们的关注与支持!

                              金石

                                                                     2022102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