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20—2020 百年“船楼”——京华印书局

 京爷说事儿 2022-02-23

虎坊桥路口西北角,有一幢颇有年代感的灰色小楼。经常路过此处,并没有在意,它竟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建筑。

楼前立一石牌,上写:京华印书局。为北京市文保单位。

该建筑建于1920年,一部分三层,一部分四层,是北京当时少有的新式建筑,因建筑西南部成锐角形状,像一艘轮船,所以被称为“船楼”。

小楼为钢筋混凝土梁柱结构。楼内有楼梯3组及垂直运货电梯1部。主立面一层为水泥抹面仿块石墙,有券门、券窗。屋顶有檐口女儿墙,正中镶有大钟。

二、三层中间有石柱5根,柱间有阳台,饰以铸铁花式栏杆及仿石栏杆。

东、西立面装饰简单,有方窗,为印刷车间采光所用。

“京华印书局”的历史

京华印书局,前身是由康有为、梁启超的强学会改组的清官办直隶书局,为官营印刷机构。当时直隶书局规模不大,业务不景气,故商务印书馆派人帮助提高技术,改进出版业务,但收效甚微。
光绪三十一年(1905),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资接办,不但将该数据的机器设备全部作价,且连出版而未售出的书和该局对外承印的业务也全部接了下来。由于对外不能沿用原名,又不好用商务印书馆的名称,后经双方协议改名为京华印书局。

随着新文化运动兴起,社会对书籍报刊杂志的需求量也加大。业务发展盛极一时,有几年年营业额高达五六十万元,居北平私营印刷业之首,成为北方最大的书刊印刷厂。那时职工在京人数达400人左右,厂外还有若干加工点,合计 1000人左右。

为了扩大业务范围,商务印书馆在1918年动工,历时两年,建成了四层的“船楼”。现在大楼东侧的墙壁上,还能清晰看到“1920”年的字样。1967年,京华印书局与商务印书馆排版厂、中华书局排版厂合并,更名为北京第二新华印刷厂。
      京华印书局的名称起于1905年,止于1967年,历经清未、民国、新中国,存名六十余年。如今,这座百年“船楼”是中国书店出版社的办公楼。在经历了时代风雨的洗涤之后,这座承载着关于出版、关于印刷沉淀历史的小楼,依然服务于提升人民文化水平,扬帆远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