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密紫禁城里的白色六方须弥石座

 京爷说事儿 2022-02-23

说说紫禁城里的那些事儿



我们游览紫禁城时,在乾清宫大殿前的丹陛上下,会发现陈设有四个白色六方型须弥石座,上面雕着狮子、祥云、仰莲、覆莲纹等纹饰,石座的正中间还套着生锈的铜套筒,像个炭火盆儿一样。石座附近也没有说明牌,很多朋友都好奇它们是干啥用的?



今天,我来给大家揭秘,它们是明清时宫廷里

安放天灯和万寿灯的石灯座。



天灯和万寿灯都是喜庆的东西,过年才用。清宫里过年气氛浓厚,要举办书福颁赐、写春联、坤宁宫吃肉、打鬼、上灯等许多活动,其中每年农历腊月二十四至来年二月初三日,宫中都要安设天灯和万寿灯来烘托喜庆热闹的节日气氛。
       摆设天灯和万寿灯是沿袭明代的传统,乾清宫大殿前御道两侧摆放的汉白玉石墩,就是明代遗留下来的万寿灯灯座。

       据查阅资料:该石座通高137厘米,六角形,每面宽85厘米,呈须弥式,浮雕仰莲、覆莲和狮子纹。

座面正中有直径70厘米、深70厘米的铜套筒(皇极殿前的为铁质套筒),是供竖立灯杆用的

灯杆大概有十几米高,丹陛上竖立的叫“万寿灯”,丹陛下面两侧竖立的灯叫“天灯”。天灯在过年期间每晚都上灯,高杆上有一个横杆挂有一个大红灯笼,灯笼用绳子固定在灯座四周,系于四个名叫“铜回回“的铜人之上。(图片来自网络。右图为天灯、左图为万寿灯复原图)

万寿灯则不同,一开始悬挂的是绣金字灯联,除夕皇帝升保和殿筵宴时,灯联被取下换上灯笼。杆顶楠木雕龙罩金漆的,顶端是一座圆亭,亭内有八个仙人可以随风转动,亭外还有八个木雕仙人,仙人各站一根挑杆,杆下挂着丝绸绣金字的万寿宝联八幅,宝联也用绳子,固定在灯座周围的铜鼓坠子上,华美异常。  

       天灯灯座的不同之处是上面雕刻的一圈手拉手围着跳舞的小狮子,显得活泼可爱。可惜的是乾清宫月台西侧的石座上部石雕已有部分破损

       此外,过年期间乾清宫至乾清门两侧石栏上和东西廊子外都会挂上灯笼,以一派华丽喜庆的景象来庆贺新年。

       立天灯、万寿灯是清代早中期过年时宫廷里最盛大的活动之一,乾清宫、皇极殿、毓庆宫、建福宫、养性殿等处都安设有天灯和万寿灯。据记载,从每年腊月二十四开始,天灯至次年二月初三撤出,万寿灯至正月十八撤出,从立到撤,前后要使用8000多人力。随着清朝国力衰弱,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被取消,这一节庆场景已经消失180年了。

皇极殿的万寿灯底座设计是和珅出的主意
皇极殿是乾隆皇帝为了做太上皇而修建的,它的整个规制酷似乾清宫,这两对儿灯座儿,也是乾隆下令仿造乾清宫而制作的,因为此地体量小于乾清宫,所以两灯也相应地缩小了。
相传乾隆五十一年,和珅等人遵乾隆旨意,为皇极殿增设天灯、万寿灯各两座。当时,和珅等人去实地考察后,回复称:“皇极殿前月台、丹陛两边院落比乾清宫较窄,若照乾清宫天灯杆、万寿灯杆长径尺寸做成安竖似觉稍大。”所以这里的四个石灯座也相应的缩小了尺寸。
史料记载,皇极殿天灯、万寿灯首次竖立,是乾隆五十四年。到了道光年间,他将皇极殿作为库房使用,就再也没立过天灯和万寿灯了。

据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介绍,对于宫廷中竖立天灯、万寿灯的详细情况,史料记载并不全。竖立天灯只作为高位照明用,乾清宫、皇极殿、毓庆宫、建福宫、养性殿等处均竖有天灯,而万寿灯主要承担的是装饰功能,重点体现的是美好祈愿和喜庆寓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