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文指南|对大人物而言“论文”是“学术”,对小人物而言“论文”是“论文”

 可爱多huyu 2022-02-23
本文为科研写作研究所原创。转载请在【后台】留言开白图片
学术论文是什么?学术论文就是论文。学术论文不是做学术研究,而是要写论文。这个大白话应该没有人听不懂,但是大家能不能理解,能不能接受?不同人的情况可能不一样,但是这句话大家是应该都能看懂的,只是有的人看懂了之后会觉得很奇怪,可能会想“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只有秉持“学术论文就是论文”这种观念去写论文,才会更容易发表。观念决定行动,大家之前所有的观念、所有的行动与这句话都是反着来的,所以最后写出来的东西很难发表。“学术论文”不是“学术”,而是“论文”。
在整个学术界,不管哪个学科,大人物都是少数。比如山东的泰山学者、黄河学者,这些都是有一定名气的大人物,但是这些专家、学者、院士毕竟都是少数。大部分人是小人物,属于普通作者,这也是学术界的二八定律。大人物和小人物的论文是两种不同的写法。那么对于大部分小人物,也就是普通作者来说,应该采取如下写作立场:
第一,我们的写作立场应该是学术的,而非政治的。很多人写文章会“追热点”,比如紧跟政策热点、紧跟高层会议精神等等,这些选题方向都不是学术的,而是政治因素的。在这里我们强调,论文写作应该是学术的,而非政治的。当然,这不是对或错的问题,这是大人物跟小人物论文写作区别的问题。也就是说,大家不能紧跟政策,并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这样做,不符合你们的身份。如果大人物这样做,那就无所谓;但是如果是小人物这样做,就不符合身份,对象和地位不匹配。所以,作为小人物,应该坚持学术性的写作立场。
第二,我们写作的立场应该是世界的,而不是国家或民族的。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大家如果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那么这就是国家的或者民族的,因为这不是一个普适的东西,其他国家并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以这只是中国所特有的,是一个国家的立场。
第三,论文写作应该是无学科的,或者叫超学科的。论文不能写个人学科的东西。
第四,论文的写作还应是无偏见,甚至是无认知的。“无偏见”很容易理解,就是对一个事物不存有偏见。但是“无认知”可能有人不能理解,比如如果有人说“论文就是把自己的学术观点表达出来,然后形成正确的观点再写论文”,这句话是不对的。因为写论文要求,大家对自己要写的东西是茫然的,是一无所知的,或者是从来没听说过的。如果你们对某个东西了如指掌,那就不要把它写成论文。“无知”就是指我们对自己要写的东西不能很熟悉。
这是四条写作立场。大家可以测试下,看自己能通过几条。
有了“小人物”这个角色定位,还有上面四条写作立场,我们的论文写作就应该坚持求证观点,而不是表达观点。大人物可以表达观点,可以通过写论文把自己头脑里面想的、自己研究的东西表达出来。所以你们可以想一下,为什么你们的导师的论文能轻松就发表了,而你们的论文却很难发表。因为你们跟导师学错了,你们不应该表达自己头脑中的观点,而应该是求证某个观点。坚持求证观点,而不是表达观点,才是我们普通作者应该采取的写作定位。
论文写作有三种状态:第一,先研究后写作,就是说先研究透了,再写作。第二,边研究边写作,两者同步,有点盲人摸象的状态。第三,写作倒逼研究,先写作后研究,并进行逻辑求证。哪一种更利于论文发表呢?相比较而言,第三种状态是一种更有利于论文发表的状态。第一种是大人物的写法,就是先研究后写作,很多人明明是个小人物,但是却按照大人物的方式来写作。所以就是说为什么你们的论文投稿屡通不中,但是挂上导师的名字一投就中了,正是因为那个论文就是属于大人物的,只要挂上大人物的名字,就容易发表。为什么第三种方式“写作倒逼研究”是好的呢?因为没有做过研究,没有做研究的话就必须去做论证,论证本身就是研究。所以大部分人至少要做到,先写作后研究,再差也要边研究边写作,总之不能有“研究不清楚就不写”的想法,这是不行的。很多人以前就吃亏在这个地方,就是看不了足够的文献,或者想不明白就不写,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博士也延期了,职称也耽搁了......搞不明白就不写,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