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星堆探秘|意外发现大秦帝国崛起的惊天隐秘(2)

 钟洪 2022-02-23

导读:

我在上期最后提到了人面鸟身的青铜像,因为它正是破解三星堆文明诸多不解之谜的关键突破口。

文章图片1

人首鸟身青铜像: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

本系列内容比较庞杂,涉猎地球远古文明演化华夏种族文明底色,有些边界领域颇为玄奥且敏感。所以大胆想象推演可以有,但须有能够自洽的底层逻辑和据一定说服力的证据支撑,这是本号始终坚持的风格。

能否读懂三星堆,我的体会是除了需要相当的知识储备,更为关键的在于是否具备与神巫直视的心性与胆量!

接下来,我将向朋友们继续分享全网独家的研究心得,其中很多揭秘内容是从未被业界专家提及和关注到的。

文章图片2

01尚未公开展示的国宝青铜神树

在世人眼中,虽然三星堆文明仍有着诸多不解谜团,但从已出土文物所蕴含的启示中,人们的目光纷纷投向了那本曾被视为荒诞不经、虚无缥缈的上古神话奇书《山海经》

文章图片3

明崇祯本《山海经》第五卷「中山经」郭璞 注

因为三星堆出土的“人面鸟身”、“青铜神树”等国宝文物就在这部奇书里有着最直观的描述和注释。

在此先说说“青铜神树”。

文章图片4

一号青铜神树:世界最大的青铜器物 现藏于四川三星堆博物馆

青铜神树是上世纪80年代于三星堆考古2号坑挖掘出来的,目前一共出土了8棵形态各异的神树。当初在青铜神树发掘现场,根本看不出神树的模样,因为一地都是碎片残渣,最终统计这件文物共碎裂成2479块。

文章图片5

青铜神树当初发掘现场

目前展出的一号神树是经过10年的修复后重现于世的。从构型上看,它的顶端部分缺失了。

至于为什么古蜀人会将这个精细制作的祭祀礼器破碎成渣,有专家给出的解释是“祭祀是神圣的,所以祭祀用品绝对不能重复使用,这样才能体现对天地的尊敬。”

对这个解释,我并不认可(以后会有解释)。

文章图片6

一号神树顶端

一号神树高达395厘米,它由底座、树干、12根树枝上居九只鸟和一条头朝下的盘龙四个部分组成。专家认为,如果加上顶部缺失部分的话,此物高度应不下5米。

二号青铜神树比一号神树要小,而且造型工艺相对简单。

文章图片7

二号青铜神树: 现藏于四川三星堆博物馆

还有一棵正在修复中尚未正式对外展出的三号青铜神树

文章图片8

正在修复中的三号青铜神树

文章图片9

三号青铜神树顶端是三个朝向不同方位的“人面鸟身”造型。

那么,这些青铜神树究竟为何物?一号神树顶端缺失的部位会是什么造型呢?

关于这个谜题,《山海经》给出了以下备选答案

《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山海经·大荒东经》:“汤谷上有扶木,一曰方至,一曰方出,皆载于乌。”

《山海经·海内经》:“建木,百仞无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 大暤 爰过, 黄帝 所为。”

《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阴山﹑泂野之山,上有赤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

扶桑、扶木、建木、若木,是《山海经》中著名的四大神树。古往今来,中外有很多方家论证此四大异名神树其实都是连接天地,供神明上下往来的天梯

【注:现在多数研究者认为扶桑即扶木,二木实为一木而异名。对此,我不认可,因为它们分述在大荒东经和海外东经,此二经所据方位距离相隔甚远。但我不否认扶桑与扶木在神性作用甚至形态上相似的观点。关于《山海经》著述地理方位的特点,以后会随系列内容推进进行适时说明。】

如今,根据青铜神树的造型,再结合《山海经》等诸多经典古籍的描述,人们基本倾向于这样一种结论:

一号神树是建木【位于天地之中,太阳正午】

二号神树是若木【位于西方,太阳落山】

三号神树是扶桑【位于东方,太阳初升】

这些神树蕴含的信息量很大,按本系列主题深度探秘的方向,我就有选择地阐明几个观点。

首先,二号神树上缺失的造型应该是一只代表太阳的金乌,而且极有可能就是“人面鸟身”这个神祇造型

至于理由,除了《山海经》里给出的神树配十日,其中一日居上枝的关系外,再请朋友们看一个民间收藏的三星堆器物。

文章图片10

民间收藏品

文章图片11

通过比对,可以看出此器物上部龙鸟合一的造型明显有着与一号青铜神树的同质气韵,而它的顶端正是“人面鸟身”的神祇。

而尚未公开展示的三号神树上,一下子同时出现了三个“人面鸟身”神祇造型,这更是将遥不可及的《山海经》奇幻世界硬生生地拽入现实世界中。

说三号神树是扶桑,这从以道家修仙视角所著的古籍《海内十洲记》中,似乎能够找到有力的佐证。

文章图片12

《海内十洲记》对扶桑树有这样一段细致描述

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广狭浩污,与东海等……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仙人。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扶桑在东海的东岸,此海岸线直,登陆行进一万里,其东方又是大海,面积与东海差不多……而那种树根是同根偶生,主干相互依偎在一起的树木,因此特殊形态而被称作是“扶桑仙人”(即“扶桑树”)。

文章图片13

三号神树的结构细节

尽管三号青铜神树的形态在某些细节上很像《海内十洲记》里描述的扶桑树,但我认为,此树对应《大荒东经》记述的扶木才为正解。

这个谜团的答案非常重要,因为它涉及到三星堆文明的缘起根源(后面会有分析论述)。

【注:《海内十洲记》记述的扶桑位置,是在太平洋彼岸的美洲地区。这个通过对比该书记述的其他各州的地理方位及面积数据,就可以推算出来。】

我们现在再来细看三号神树上的顶端结构造型,好家伙,一下子竟出现了三个“人面鸟身”神祇!这是不是有点拥挤啊?!

文章图片14

三号青铜神树的顶端造型

02被遗忘的神祇

其实,具有“人面鸟身”造型的神祇,在《山海经》中,数量远不止三位。

譬如《山海经·中山经》:

自煇诸之山至于蔓渠之山,凡九山,一千六百八十里,其神皆人面而鸟身……自景山至琴鼓之山,凡二十三山,二千八百九十里。其神皆鸟身而人面。

《山海经·大荒东经》:

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猇。黄帝生禺猇,禺猇生禺京,禺京处北海,禺猇处东海,是惟海神。

《山海经·大荒西经》:

西海陼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弇兹。

此外,《山海经》中所记述的“句芒”“瞿如”“颙”“凫徯”“竦斯”等神均为人面鸟身。其中“禺京”也是其他古籍中曾提及的“禺强”、“禺疆”(京、强、疆为彼此音转),皆为北海之神。

总而言之,这类“人面鸟身之神在《山海经》所记述的地域空间里,祂们都是主司其所在区域的神灵。

《大荒东经》里记述汤谷上有扶木,那么对应《大荒东经》区域的人面鸟身神祇就有北海的禺京和东海的禺猇,此二神的先祖被明确指明是华夏三皇五帝的黄帝

那么,剩下那位“人面鸟身”的大神会是谁呢?

在此,我就不卖关子直说吧,祂就是镇守青龙方位被誉为东方木神句芒

现如今,我估计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说过“句芒”这个神祇名号,更不知晓其在华夏文明历史中究竟有何盛德威名。

这也不奇怪,想当年连宫刑都不惧的太史公司马迁,在其著书立说的《史记》中,他能追溯到三皇五帝的上古事迹,但在面对《山海经》时,竟然说出了“余不敢言”的话来。

文章图片15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或135年~不可考)

而先秦春秋时代的孔子,晚年会去津津有味地研究玄妙的《易经》,但对内容奇幻的《山海经》却以一句“子不语怪力乱神”刻意回避了。

文章图片16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在孔子和司马迁所处的那个时代,以他们的身份角色、文化底蕴和绝顶智慧,其实是有着非常便利的条件去解读《山海经》这部奇书的真相,为后人指点迷津,可他们却都退却了,这是为什么呢?

想必是《山海经》里隐藏着他们不敢直视的东西。关于这个疑问,我大致能梳理出一个推断逻辑。

我认为,对于提出“克己复礼渴望重振周朝法礼秩序孔子而言,他是不愿意接受句芒这位神祇的。

而身处西汉时期的司马迁,他在《史记》中记述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这段具有神话性质的典故时,一定是洞悉到秦亡汉兴背后那个鬼魅力量的存在,所以,他才不敢多言具有类似性质且在华夏文明史的演绎中起到极为重要作用的神祇句芒事迹。

这里简要介绍下刘邦“斩蛇起义”的典故。

文章图片17

刘邦斩蛇起义

刘邦当年做沛县亭长的时候,面对秦王暴政,一次在悲愤绝望的情绪下饮酒大醉,然后拔剑斩杀了一条拦路大蛇。结果有人来到斩蛇的地方,就看见一个老太太在路边连夜放声啼哭诉说自己的儿子是白帝子,变成蛇横在路上竟被赤帝子杀了,所以很是伤心。人们以为她胡说八道就想打她,结果这个老太太突然不见了。

而这期间秦始皇也观察到“东南方向有天子气”,于是亲自东游来验证。刘邦怀疑秦始皇说的天子就是自己,就躲在了的深山老林中。可是他老婆和其他人每次都能在人迹罕至之处找到他,因为刘邦所在的地方上空总有云气凝结。沛县中的人知道后,许多人都来归附刘邦。

《史记》里的这个玄幻故事,很有内涵,请朋友们细品。

看到这里,朋友们是不是感觉到了华夏远古文明夹带着的那股浓郁的神巫气息呢?

现在说这些,其实有些剧透,不过本系列更多更具深度的独家探秘内容却在后面……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