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扼杀兴趣的两种方式

 皮皮中尉 2022-02-23

本文导读:

一个人对于一种事物产生爱好兴趣,甚至于凭借爱好兴趣取得长足发展,注定是个需要厚积薄发和因势利导的缓慢过程。


刚上大学那会儿,我成了体育发烧友,不仅加入了足球队排球队射击队,更热衷于各种体育健身。因为系足球队教练说我腿部肌肉群爆发力不足,建议我去学校健身房做些器械训练,所以我趁着课余时间就找了过去。


学校健身房离男生宿舍并不远,设在体育场看台下,一排四五间屋子全都打通,里面整整齐齐摆放着各种健身器械。当时健身房门大开着,里面只有几个壮硕的师兄正热火朝天地举杠铃、练引体向上,我当即脱掉外衣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正在我浑身是劲儿踩“动感单车”时,冷不防一只粗糙的大手重重拍在后背上,砸得我浑身一颤!我扭过头,撞见一张油腻中年大叔横眉立目、极不耐烦的脸。

“小赤佬!侬做啥?!”这句刚听懂不久的上海土话让我很不舒服。我从“动感单车”上跳下来,一边伸手糅被砸得生疼的后背,一边强作礼貌地回答,“健身啊,有什么问题吗?”

“当然有问题!”油腻大叔的声音提高了八度。“这个学生健身房也要收费的!你们这些毛头小子万一弄坏了设备总要出修理费吧?只要你走进来摸了器械,就要掏钱!”

“多少钱一次?”

“两块!你要是办年卡,我就给你打折扣,一年二百!便宜你小子嘞!”

我看看满屋子的训练器械,再看看眼前趾高气扬、满嘴生意经的男人,犹豫了0.01秒,从裤兜里掏出两块钱塞给他,然后拿起外套就走了出去。背后又传来油腻大叔高亢的声调,“一看就是个傻兮兮的外地穷学生,连健身还想从老子这里揩油?帮帮忙!脑子坏掉啦!”后来我才知道,那个中年人是学校体育系安排管理维护健身房的一位校工。

本科四年,我没有再走进那座健身房。我宁愿每天早晨在操场跑道上磨炼筋骨,宁愿向师兄们请教锻炼技巧,宁愿自己琢磨苦练,也不想和那张油腻的脸有第二次交集。

更重要的是,人到中年的我至今也没有去过任何一家健身房。这期间,曾经也有朋友邀请过,也有过自己一时兴起,但只要联想到健身房,我就会条件反射式地想起二十年前那张油腻中年大叔的嘴脸,立刻意兴阑珊、兴致全无。

可以这么说,或许就是那个校工的几句话,扼杀了我对健身房的所有兴趣。

当然,那校工并非什么十恶不赦的坏人,我也不是自尊心超强斤斤计较的偏执狂,这么件不值一提的小事之所以对我产生如此强烈的涟漪效应,无非是微妙的心理投射在起作用。

世上任何一种兴趣爱好实质都是喜忧参半。比如钓鱼,得到钓货的成就感与枯燥等待的挫败感就是一组矛盾元素,让爱好者痛并快乐着。能把钓鱼兴趣保持下去,表明人适应克服了挫败感,并将之视为通向成就感的必由之路。是否具备这个自我发现和完善的心理过程,就是所有兴趣爱好与恶习俗趣的本质区别。

比如体育运动这个兴趣爱好,矛盾对立的就是身材改善的成就感与单调乏味训练的挫败感;再比如下棋,矛盾对立的就是对弈获胜的成就感与举棋不定绞尽脑汁的挫败感。但凡爱好者想获得那份珍贵的成就感,就必须让自己经得起考验并实现超越。这就是兴趣爱好使人快乐的内在逻辑。而诸如吃喝嫖赌这类恶习,则不具备矛盾对立的机制,一开始就让人得到满足,而且欲望越来越大,让人不断追求更多更刺激的满足。

回过头来说那位校工,对当时迫切需要健身成就感的我构成的最大打击,就在于用一副与健身完全无关的腔调姿态,“成功”转移了我对健身的注意力,把我硬拉扯到收费、折扣这种经济概念和不懂行情、搞不清状况的尴尬境地中。

换句话说,他那套不合时宜不讲道理的做派,让我瞬间就产生了对健身房的“刻板偏见”,他的那副尊荣和健身房从此在我心里成了标配,一出现意味着收费、难缠、麻烦。

直到现在,健身房在我的世界里,依旧还是收费、麻烦和难缠的代名词。甚至每每看到民生新闻中有人因为健身房跑路损失了钱财、有人在健身房锻炼受了伤,我内心还会有这种感觉,你看!你看!健身房可不就是难缠和麻烦嘛!幸亏我二十年前就看清楚了!

所以,从我当年和健身房的“恩怨纠葛”中,大伙就能看出,轻松扼杀一个人爱好兴趣苗头的最佳方式,无外乎两种。一是过度放大其中的挫败感,让对方知难而退;二是顾左右而言他转移对方的注意力,产生“刻板偏见”。

说起第一种扼杀方式,我自然也有鲜活的例子。前几年我的一位哥们儿聊起自己督促儿子加强语文学习,就说过小孩子必须经得起千锤百炼,压根儿别去相信什么“快乐教学”这一说。他的办法就是逼着当时小学二年级的儿子读书做摘抄,每搁一天写一篇小作文,每看一本书起码摘抄一千字,每到一地游玩,每遇一件趣事,必须写出一篇500字的文章来。对于刚接触语文的孩子来说,这等于无限放大了绞尽脑汁筋疲力尽的那部分挫败感。

结果,孩子现在已经上了高中,唯独对语文提不起兴趣,一提笔就忘字,一看书就头疼。这就是语文兴趣被扼杀的例证。

第二种扼杀方式也不乏先例。除了我的“健身房噩梦”,最广为熟知的当属上世纪八十年代那句名言“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其中固然有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急需高端理工人才的大背景,但却造成全社会对语文学习的忽略,对文科人才的轻视。

直到我升入大学的世纪之交,还能感受到文科师生的落寞,但凡有人爱好文科或者成绩重文轻理,就意味着智商不够高、择业范围窄、前途不够光明。我遇到过很多文科同学,居然都有理科成绩不好、自己不够优秀的自卑感,少有人承认自己是真心喜爱文科。这就是社会大环境对个人内心爱好兴趣形成的“刻板偏见”,选择文科就等于选择了弱势人生。

再举个例子,现在中国足球堕入低谷的主要原因,除了资本侵蚀就是青黄不接。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孩子喜欢踢足球,而是在社会舆论一边倒痛骂男足和足球圈的情况下,家长们对孩子从事足球运动产生了“刻板偏见”。一旦进入这个吃青春饭、淘汰率高、还打不出名堂的行当,等于废了孩子的一生。有了这种挫败感超强的共识,谁还敢轻易涉足青少年足球呢?

说了这么多,根本目的还是在于论述如何培养引导孩子的爱好兴趣。

一个人对于一种事物产生爱好兴趣,甚至于凭借爱好兴趣取得长足发展,注定是个需要厚积薄发和因势利导的缓慢过程。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别轻易动用上面所说的两种扼杀绝招,给孩子时间,让他们自由发展,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而量变引发质变的关键节也迟早会来。

END



小编其人

小皮流流(另一网名:皮皮中尉):现为某主流媒体主任编辑,“天涯文学”签约作家,“360个人图书馆”原创达人;在本职中品味业务骨干的充实,在读书写作中聆听先哲的教诲,在陪伴妻子女儿的过程中体会最纯真的快乐。

历史推荐

罗振宇是骗子吗?

家有小女  自在欢喜

写作,绝不苟且

听说“小升初”改摇号了,我送女儿进了语文辅导班

家庭教育的难度,;绝对超乎想象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中最好的教材

小小说:《噩梦》

阅读能力,才是响当当的硬功夫!

为什么方鸿渐的女人缘这么好?

每周一至周五晚20:00,咱们在“铭语铭言”不见不散。

关注公众号

鼓励支持小编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