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妇人私奔被抛弃,县令将妇人许配给乞丐,妇人:我愿意

 数字人生6688 2022-02-23

古时候,逍遥镇有个叫吴定的书生,他读过几年书,但一直没能考中功名。吴定二十多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而他干不了农活,又没有其他收入。为了生计,只能跟母亲一起去他乡投亲。

不料,亲戚早已搬走,而母亲愁的双目失明。身无分文的吴定,只能做了乞丐,搀扶着母亲沿途乞讨。

吴定倒是个孝子,一路讨来的,或酒或食物,总要先让母亲吃了,自己才吃。

有一天,他想起八月十五日是母亲四十岁的生日。他为此事苦恼了好几天,决心无论如何也要竭尽全力表示心意。

这时,楚地有个员外,曾经官至二品,后来告老还乡。这一年,正是他五十华诞。半年前便有家人、亲戚,准备为他大加庆祝。

员外心想∶"我母健在,如何敢先受庆祝?况今已归林下,凡事应当收敛。"于是他避居山间僧舍,断酒绝荤,拜经礼忏。

有一天,员外拄着拐杖在山间行走,忽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拨浪鼓声。员外十分惊奇,心中疑惑,"莫非是那些亲戚朋友知道我在这里而张筵备席,带着鼓乐来为我祝寿?"

员外顺着鼓声,转过山坡,只见几株古树之下,一个瞎眼老太婆坐在大石上,一个乞丐牵着一只黄犬,将食篮中的破瓢、土碗以及零星食物摆在老太婆面前,拿着一面拨浪鼓摇将起来。那黄犬便随着鼓点在前跳舞不已。乞丐跪拜,口里不知唱着什么歌儿,恭恭敬敬地将盆钵送给老太婆。

那员外在旁看了半天,始终不明白这乞丐在干什么。于是,走上前去问道∶"这老太婆是小哥的什么人?"

这个乞丐就是吴定,他回答道∶"请大老爷暂且回避,今天是家母的大寿,请勿惊动她老人家。"

员外笑着说:"嘈虫吃过的梨,老鼠啃过的瓜,锅底吃剩的羹,瓶中混浊的酒,还能拿来为令堂祝寿?"

吴定道∶"您说错了!小子虽然用破瓢土碗,与那金银铜器有何区别?摆的虽是浊酒残肴,但与那海味山珍有何两样?牵着黄犬,摇着鼓儿,唱着歌儿,即便与富贵人家庆寿相比,也不差半分!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仪式感!"

员外听罢,连声称赞∶"有理!有理!"

那瞎眼老太婆在上面问∶"是谁称赞?快请过来喝一杯!"

吴定遵从母命,把员外请了过来,奉上一杯酒。那员外被吴定的孝心感动,也不推托,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对吴定道∶"老夫看小哥这样至诚至孝,不如随老夫到府中,受用些现成衣饭,让令堂安度晚年。"

吴定摇手道∶"不去,不去!母亲百年之后,小可白天可持钵乞讨,夜晚住宿草庐,可以像母亲生前一样守护着她。一旦进入富贵之家,您虽然会格外看待我们,但能保证府上的仆人婢女不轻贱家母么?"

一席话,使得员外胸中的一团火化作一块冰,只好怏怏而回。

之后,吴定照常乞讨。过了一年多,他母亲去世了,众乞丐都来吊唁。吴定将母亲掩埋在一块空阔的地方,坟前左右都栽了松柏。他搭了个草棚,借以藏身,每天仍像往常一样,乞食供奉三餐,整整三年。附近的人都知道他的孝顺,人人敬佩。

有一天,吴定祭奠母亲后,走到断头河边,无意中脚指头触着一件东西,他弯腰一摸,原来是一个青布包袱。打开一看,却是许多雪花银。

吴定心中想道∶"这是何人丢失的?他此时不知急成什么样子,说不定会丢了性命啊!"他干着急,却不知怎样才能将银子还给失主,只好仍旧将银子包好,在树下守着。渐渐地天黑下来,竟一直没有人来找寻。

次日早上,吴定讨些早饭吃了,依旧走到那断头河口,痴痴地等着那丢失银子的人。直等到太阳当空,才见一人披着头发,散开襟袖,惊惊慌慌,赤着两脚瞠过河来。吴定起身迎上前去,问那人到哪里去。

那人看他是乞丐,怕耽误时间,一言不答,直往前奔。吴定道∶"老兄如此慌张,莫不是丢失了什么东西?"

那人回身问∶"是不是你拾到了?"

吴定反问道∶"老哥,你丢了什么呀?"

那人道∶"我出门打工三年,吃了不少苦,才赚了二十多两碎银。前些日子,有人捎信说家母病重,我路上走得心急,不料在途中丢了。小哥要是捡到了,希望可怜可怜在下,我愿意分你一半 !"

吴定道∶"可有什么包裹?"

那人道∶"是一个青布双层夹包。"

吴定道∶"大哥跟我来。"走到枯树之下,他取出青布包袱,双手交还那人道∶"完璧归赵,请收下。"

那人打开包裹,将银子一数,见分文不少,便分了一半送与吴定。吴定笑道∶"小可如果要这一半,当初为何不全部要了!"

那人跪谢再三。这时路上来了几个行人,看见吴定推辞不已,有人便道∶"送他二两银子去喝杯酒,难道也不肯收吗?"吴定听人家说得有理,才勉强收了。

众行人感叹道∶"人们常说乞丐下贱,谁知他们当中也有如此高义的人啊,真是难得!"从此,吴定的名字,远近传闻,人们都非常尊重他。

有一天,吴定听说北山之下有个僧人募建白衣观音宝阁,于是他也去赶佛会,想蹭几顿素斋。他走到中途,只听得竹丛中有呻吟之声,上前一看,只见一个年轻妇人躺在那里,骨瘦如柴,奄奄一息。

吴定看见吃了一惊,心想“在这荒郊无人之处,如何会有妇人躺在这里?莫非是妖怪假扮的,欲哄我过去,要我性命?"但他又想∶"她既要哄我,如何会是这个狼狈样子?这一定是人,其中必有缘故。"

吴定移身上前细看,问她∶"大嫂是何人?你老实告诉我,才好救你。"

妇人有气无力地说∶"妾是麻城人,自愧行为不端,被负心人引诱潜逃。不料所带衣物盘缠用尽,中途又得了病,在旅店中住了几日,欠下的房钱没法还清。那负心人昨夜把妾背到这里,抛下就走了。若得搭救,没齿不忘!"

吴定听了,很怜悯她,把她搀扶起来,背在背上,走到近处的一座古庙之中,轻轻放下。又出庙去寻些软草铺着,让她睡下。他又去找了个半破砂锅,拾些柴枝,烧些汤水粥饭,早晚喂那妇人。他每天喂毕饮食,就去宿在门外。

不到半个月,那妇人的身体慢慢好了起来。她感谢吴定真诚相待,表示愿意嫁给他。吴定道:"这可使不得。我只是为了救人,如果乘人之危而想占便宜,这是不仁义的。大嫂只管好好调养身体,待能走动时,我一定把大嫂送回家去。"

不久,那妇人就完全好了。当吴定把妇人送回家去时,妇人的母亲十分感激,赠他二两银子做盘费。吴定推辞不过,只能收下,但依旧去过乞食生活。

有一天,他在乞讨时,看见一个老者愁眉不展,拉着一个年约十一二岁、头上插一草标的孩子,口称欠了富家五两银子的债,愿卖这个孩子来偿还。他们走来走去,叫喊很久,却不见有人愿买。

吴定站在那里看了半响,叹了口气道∶"富家豪门,竟为这区区五两银子逼人卖儿卖女,太狠心了!"于是从怀中拿出别人送他的银子,对老者道,"为了这个孩子,我跟你去找找富翁。"

说罢,他们一同来到富翁家门口,看门的人进去禀报,富翁道∶"把经手人找来,只要他把本利还清,我将借据退给他就是了,见我做什么?"

看门人道∶"有个乞丐和他一起,要见老爷。"

富翁道∶"可能是拉着乞丐,想来对我耍无赖吧?"

看门人道∶"小人见乞丐手中拿有银子,听他说是来代老者还债的。"

富翁心下狐疑,走出厅来,只见那老者同吴定早已站在阶下。老者道∶"欠员外的债,自当偿还。只因老汉家贫,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做抵押,还求员外开恩宽限几时。"

富翁道∶"你这话已经说了好多遍了。前些时候你不是答应把孩子卖了来还我的债吗?怎么今天还不交银子呢?"

吴定上前说道∶"您家藏万贯,富比陶朱,五两银子在尊府只不过是九牛一毛,何必要逼人家骨肉分离呢?小可是个讨饭之人,身上积蓄得有四两银子,愿意拿出来代他偿还债务。还欠一两,请宽限数日,小可定会讨来还给员外。"

富翁听了,大怒道∶"你是乞丐,怎么怀中会积蓄四两银子呢?前几天我家庄子夜间被盗,失去银子四两,这乞丐肯定是个强盗,那欠债老儿便是窝家,赶快把他们送到县衙追赃惩办,方能平息我心中的怒气。"

家仆听到家主指挥,即刻将他二人一条绳子捆着,送到县里去了。

当时县令姓包名达,聪慧异常,不肯徇情枉法,是远近闻名的"赛阎罗"。他收到状纸,即刻升堂审问。那富豪仗着有钱有势,一口咬定贼赃俱获,要求严惩坏人。

县令正在踌躇,只见门外进来许多父老乡亲,约有三四十人,跪在地上,不等县令开口,一齐说道∶"启禀老爷,这位小哥是远近闻名的乞丐义士,他的义举有不少人亲眼目睹。望老爷明察,不要被那为富不仁的家伙陷害了!"

包县令道∶"列位请起,本官不能凭你们说了就信。待我一一问明,自有公断。"他先叫那欠债老者,将负债卖子的情况说了一遍;又叫吴定将他仗义偿债,说话触犯员外的情形说了一遍。

包县令说道:"你们乞丐讨饭,别人顶多会给些残羹剩饭,活着几文小钱,你怎么会有这大块银子?"

正当包县令想要动刑的时候,众人上前把吴定抱住,将他还金、还妇两段情节说得清清楚楚。

包县令道∶"这也难凭信。若说这银是还金、还妇得来的,那地方离这里不远,容易查清。"于是他两处行文,不几日便将有关证人全带到了,两处证人都说得凿凿有据。

包县令又暗取四两银子,叫两个证人辨认,结果都说不是。又取出吴定的那四两银子给他们看,他们连声说∶"是!是!"

县令即叫衙役取头号板子将那富翁打了四十大板,发在监中,要判他反诬之罪。富翁再三叩头求免,县令便罚他三百两银子,用来表彰和奖赏吴定。那妇人尚未嫁人,即断与吴定为妻。

妇人欢天喜地,即与吴定成了亲。后来他们生有三子,精心培养读书,先后成名。于是,吴定一家竟成大族。

故事改编自《豆棚闲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