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为何走向了战争

 楚士祥丁 2022-02-24

图片

图片

01


图片
日本法西斯的特征
图片

按说这篇文章应该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时候发出来,但我觉得,纪念之日就应当好好哀悼,这样的分析性文字应当晚一点发出来。这里要讨论的问题似乎是一个不值得再去讨论的问题,因为几乎每一个中国人对“日本为何走向侵略扩张道路”都有一个简单明白的回答:军国主义。而为什么日本会走向军国主义,大部分中国人的回答也比较简单:因为日本人变态。不过我觉得,在讨论社会和历史问题的时候,这样一句格言是我们要记得的:所有的问题都能用一个最简单而且是错误的答案去回答。

图片

不少人或许会觉得“日本人变态”不算什么正经的答案,但是正经的学者也未必能给出更好的回答。事实上大部分所谓“知日”的学者只会去重复“菊与刀”或是“武士道”或是日本的“耻感文化”这样的说辞。然而这样的答案比“日本人变态”又好在哪里呢?从本质上来说,“日本人变态”这样的说法是把问题归于一种特殊的日本民族性。而“菊与刀”、“武士道”和“耻感文化”在本质上也是如此。如果你认为“日本人变态”这个答案并不好,那么其他的答案显然也是不好的。

图片

如果我们不满足于这样的回答,那么什么样的回答是可以接受的?我们不妨使用现象学的方法:让事物自身依照自身显现自身。那么,在二战的三个法西斯国家:纳粹德国,法西斯意大利和军国主义日本当中,日本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答案是,日本是在军队的操控下参加战争的,而德国和意大利是法西斯当局指挥军队参战。

图片

02


图片
明治维新的本质
图片

谈及日本的军国主义发展史,人们常常会从二二六事件颇为关键,这里要简单介绍一下二二六事件:1936226日,一批以中下级军官和普通士兵为主力的日军在东京发动政变,杀死多名内阁要员,虽然政变最终遭到镇压,但自此之后,文官政府在日本彻底失势,军部逐渐从幕后走到前台,最终彻底控制了日本的军政大权。

图片政变士兵

然而问题在于,为什么军队在日本成了一种不可控制的力量?这个事情的起源必定远在二二六兵变之前,毕竟1931年的918事变普遍被大家认为是关东军在没有事先请示的情况下擅自发动的,日军是一股不可控的力量在日本可以说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了。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回答日本陆军诞生的源头——明治维新,很多人都将明治维新笼统地认为是一种农业社会的社会变革,但日本的问题比较特殊。在日本,明治维新的直接表现是日本九州岛,四国岛和本州岛最西端的一些地方势力,也就是教材上称之为西南强藩的萨摩、长州、土佐和肥前等地组织了本地的军事力量把占据中央政权的德川幕府给推翻了。对比中国历史,那大约就是占据东南数省份的湘军和淮军联合起来武装推翻了占据中央的清政府。这是被很多人忽视的明治维新的最大前提——康有为在撰写《日本变政考》的时候,就完全忽视了这一军事行动,而直接从明治天皇的改制开始写起,而这种误解直接导致了康有为的惨烈失败。

图片土佐藩维新志士三人雕像

为什么这样说呢?那是因为明治维新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来自日本西南地区的这些强藩的强势人物们掌握权力并改变日本的历史。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是这些人中较早的代表,而中国人比较熟悉的则有伊藤博文,大村益次郎,井上馨,大山岩,山县有朋,以及最后的元老桂太郎。

图片

萨长土肥四藩联合150周年纪念海报

这些人长期把持朝政,被日本人称之为“元老”。那么,他们的权力来源是什么,在最初,答案非常简单,那就是来源于西南各藩,尤其是萨摩和长州两地的军队。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凭借这支军队,肃清了从九州岛到北海道的一切反对力量,所以在明治维新之后没几年,新政府宣布“废藩置县”和“四民平等”等一系列激进政策的时候,地方上并没有任何力量敢于反抗中央。康有为几乎完全忽略了这段历史,而试图直接从光绪皇帝颁布新政开始,那么他改革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图片

03


图片
藩阀政治的危机
图片

这种体制如此依赖于来自西南强藩及其政治盟友的支配力量,因此在很长时间都被日本人称之为“藩阀政治”,换言之,把持政权的就是来自这些强藩的政治强人。但是风险依然是存在的,如果有人试图凭借本藩的军事力量去打到其他的政治反对者怎么办?藩阀政治最大的危机就发生在萨摩藩——显然是西南地区最强大的地方势力,该藩的领导人西乡隆盛发动了大规模叛乱,战争的规模和死伤甚至超过了西南强藩团结一致推翻德川幕府的战争。战争的结果是叛军失败,西乡隆盛等大批来自萨摩藩的追随者或自杀或被杀,长州藩取代了萨摩藩成为日本的第一政治势力,而这正是出生于长州藩的伊藤博文能够成为明治时代最有权势首相的最大历史背景。

图片

西乡隆盛雕像

但是,这样一来,把持朝政的元老们就不得不面临一个巨大的危机:军队是他们的立身之本和权力来源,可武器完全也可以用来对付自己人。让军队独立出去是绝对不行的,而让他们当中的某些人掌握了太多的军事权力也是危险的。于是,他们设计出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军政体制:天皇统帅权。换言之,他们让天皇拥有最高军事统帅权,如此一来,任何把持朝政的人都不能擅自将军队据为己有。

图片

伊藤博文

对于很多人来说,天皇统帅权就证明了天皇在日本的一系列战争行为当中起到了绝对主导地位。我犹记得很多老电视剧,譬如《甲午陆战》和《走向共和》之类的都在极力塑造明治天皇在军队当中的绝对领导地位。问题在于,明治天皇在刚登基的时候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根本不具备亲政的能力。更何况,在朝野内外几乎全部都是来自于西南藩阀的人马的情况下,明治天皇和之后的任何一位天皇也都不具备独立施政的可能性。即便不能说明治天皇完全是元老藩阀们的傀儡,也完全可以说是他在其施政的大部分时候都是被牵着鼻子走的。

在军队上尤其如此,藩阀元老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一直处于被挑战和不断松动的过程当中,而对军队的控制力度却一直存在,来自萨摩和长州的士族一直是主导军队的核心力量,幻想着明治天皇能绕过这些藩阀而直接去和军队互动,只能说中国的导演们缺乏基本的历史常识。

图片

04


图片
走向军国主义
图片

然而,元老们对军队的控制力也在下降,他们终究不能将自己的权势地位传承下去,在伊藤博文等人还活着的时候,他们还能够约束军队,但是当他们一个个死去,军队就越来越成为一种不可控的力量。从理论上来说,天皇是军队的最高统帅,但是正如我们所知,明治天皇根本没有统帅军队的能力和经验。明治天皇死后,大部分元老也相继凋零,新上任的大正天皇被认为是智力低下之人,没有了政治强人的约束,日本迎来了民主政治的大发展时期,史称“大正民主时代”,然而危险也开始了——军队也彻底没有了约束力量。在明治天皇时代还算老实的日军,在大正时代开始露出了獠牙,政变、政治谋杀和侵略层出不穷,日本政治上最民主时代,却同时是军国主义最猖獗的时代,原因就在于此。

图片

而所有的这一切,最终都引导着历史的巨轮走到了193777日,整个亚太地区就像泰坦尼克号装上冰川一样的陷入到了战争当中,而这些,显然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图片

参考文献:

马克·拉姆塞耶:《寡头政治 : 帝国日本的制度选择》,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户部良一:《日本陆军史 : 近代化的异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