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糖开水 文/铁十九团 陈振新: 四十三年前,我参军来到了祖国的西北边疆,驻扎在天山深处,有幸成为一名汽车驾驶员。 汽车连的主要任务就是 为部队运送物资,保障部队的施工和生活。看似轻松,实则非常艰难,从连队到目的地军供站,要行驶250多公里,从连队出发首先要翻越雪山,经过戈壁滩,一般是头天去,第二天回,紧急情况那就要两头黑,天不亮出发,天黑了才能回连队。汽车连驻在冰达坂下面乌拉斯台,外面是辽阔的草原,远处是天山终年不化的积雪,景色秀丽,风光无限。 汽车兵每次出发必须先沿草原行驶,一路向上,沿着盘山公路慢慢向奎先冰达坂进发,达坂海拔3800多米,由于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哪怕在夏天,这里也常常飘雪,每一次经过这里都要换上皮大衣,如遇冬天经常大雪封山,交通阻断。翻过达坂便进入阿拉沟,公路延绵向下延伸,经过60多公里下行至沟口,到达渔儿沟,便进入吐鲁蕃盆地,四周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再行驶100多公里,经过托克逊县城,最后到吐鲁番火车站(大河沿),这就是目的地。 记得那是1977年的盛夏,我早晨装好车便开始朝回赶,从大河沿到渔儿沟全是柏油马路,一条笔直的沥清路从茫茫戈壁的中间穿越,路面是双车道,来去车辆各行其道,互不影响,这条路是主干道,路况较好,有时笔直的路面行驶很长一段也不用动方向盘,车流较大,行驶中只感觉对面来车嗖嗖而过。这段路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夏天热死人,冬天冷死人,风季吹死人。 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是我国著名的火炉,我特地做过测试地表温度达到摄氏50多度,汽车驾驶室达到摄氏60多度。此时正好中午头顶烈日,太阳照在柏油柏路上,烤得沥青路面发烫,路面变软,汽车好象在棉花上行驶,软软的。驾驶室的温度更高,但作为军人,汽车兵仍然是着装整齐,保持良好的军人姿态,头上冒着热气,汗水顺着军帽往下淌,湿透了衣背,不到停车休息时,绝对保持良好的军人形象。 经过几小时的行驶,终于来到了渔儿沟。渔儿沟是从从盆地进入天山的必经之地,这里人烟稀少,但部队却不少。为了方便过往车辆和人员,团部专门在渔儿沟设了接待站,为本部队过往官兵提供服务,大家都亲切地称为“战士之家”,汽车兵一般都在这里作短暂停留,吃饭或加油。 我听说同年入伍的四川老乡兰昌安从三营营部调这里当卫生员,也有很久没见面了,便停好车,径直去找他。两人相见,分外高兴。此时已过午饭时间,兰昌安正准备睡午觉了,看着我汗流浃背的模样,赶紧给让座,同时拿着大茶缸到外面去接开水,回屋后又拿出白糖往杯中倒,他让我先休息一会,先喝水,接着他又拿起饭盒到炊事班去了。 当我静心坐下,此时才感到口很渴,虽然饥肠咕咕,但第一需要是喝水,望着放在桌上热气腾腾的杯子,心里感觉特别温暖,有多少人因为没有水而渴死在戈壁,刚经过戈壁的考验,深有感触,水多么重要,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绿洲。 想着想着,我不知不觉的将杯子端在手中,实在等不急了,怕烫轻轻地喝了一口,感觉太舒服了,不仅解渴,而且很甜。 一边喝水,思绪又将我带入了过去,想起当年与兰昌安在农村当知青的时候,俩人同一个大队,又一块参军到部队,新兵连虽不同班,但同住一间营房,新训三个月结束后,各自分开在不同的连队锻炼三个月,后来兰昌安分到营部当卫生员,我分配到汽车连当驾驶员,由于各自驻地相隔较远,平时很少见面。兰昌安为人忠厚,待人谦虚,深得战友好评,我此时也被他的热情深深地打动。不知不觉地一大杯糖开水,一口气喝了个精光,肚子感觉喝饱了,也彻底解了渴,心里美滋滋的。 熬过严冬的人,倍觉太阳的温暖。在沙漠中爬涉的人最懂得渴了的滋味,这一杯糖开水,让我心中永远充满了甜蜜。 责任编辑:梦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