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念我的父亲!

 小马叨 2022-02-24

生病期间,老人家与二女儿、外孙一起在院子里享受幸福时光。

编者按

今天,是崔敏老师父亲去世的第100天,按照民间风俗要进行“百日祭”,崔老师通过这篇文章来表达对父亲的哀思。

崔老师写这篇文章,除了想表达对父亲的哀思之外,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即希望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来告诉那些正面临困惑的家长朋友们:

家长只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孩子,塑造并提升其优秀性格品质,打好其在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性格基础,孩子在将来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问题时,才能从容、智慧地应对。

                 怀念我的父亲

                     崔敏

2021年农历11月16日,我的父亲因病去世,享年87岁。

在他去世的这些日子,我对他的怀念如影随形,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从他弥留之际和我相处的点点滴滴,到他从小到大对我们兄妹五人的谆谆教诲。

在世人眼里,父亲可能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他生前只是一名农行的退休干部,在其职业生涯中最高的职位也只是一个镇子的营业点主任。但在儿女们眼里,父亲却是一个伟大的人。

父亲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一生都在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教育我们,良好的家风培养了我们很多优秀品质,让我们终生受益。

父亲教会我们热爱劳动。

劳动最光荣,劳动是美德。我们五个从小就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不仅仅是家务劳动,还有繁重的农活。我们家别看女孩多,但地里的庄稼长得并不赖。

父亲会起早贪黑地带着我们干活,干得好,回家还有鸡蛋吃(上世纪七十年代,鸡蛋绝对是奢侈品)。我虽然出生时身体羸弱,有着严重的贫血,邻居大娘曾劝父母放弃我,说我活不了。父母没有放弃,找医生积极治疗。当然,他们也没有因为我身体不好就娇惯我。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就经常随父亲下地干活(母亲有冠心病,她很少下地干活)。有一次,我俩去给玉米地补苗,回来的路上,又累又饿的我不禁有所抱怨,父亲笑着说:劳动最光荣,爱劳动是美德。好吃懒做的人,谁都不喜欢。况且你补的苗棵棵都能活,等结了玉米棒子,先给你煮着吃。听了父亲的话,我小腰板立马挺直了,觉得自己好美。

劳动是美德,也在我的心中打下了烙印。

直到现在,朋友们在一起聊天,大家都不相信在他们眼中柔柔弱弱的我,竟然会干很多农活。这要感谢父亲,感谢他没有把我当成温室的小苗来养,而是放手让我去劳动中锻炼,这不仅锻炼了我的体魄,也让我热爱上了劳动,让劳动成了我的舒适区。

父亲教会我们乐观坚强。

父亲是一个有韧性的人,记忆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很少看到他有畏难的时候,总是乐呵地去做。

记得我大概7、8岁的时候,和父亲去地里搬麦子,将拔下来的麦子捆成捆(俗称麦个子),然后再一个个搬到场院地去。虽然我家麦子地与场院地只一沟之隔,但看着整整一亩半的麦个子,心里还是犯起了愁,这么多,啥时候搬完啊。父亲笑着说:一个一个搬,搬一个少一个。说完他率先搬了起来,我爸力气大,一次能搬四个,我勉强拖两个。过了一会,我看进度不大,又有些气馁,父亲说:别看地里的,要看场院地里的,场院地里的越来越多,心情会好。

按照父亲的话去做,我心情果然好多了。天气越来越热,我也越来越累,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想起来。父亲一如既往的搬,我喊他歇会,他说:越歇越累,别搬俩,搬一个。想想也是,越歇越不愿意起来,于是站起来又开始搬,父亲笑着冲我竖起大拇指。就这样,地里麦个子越来越少,场院地里的越来越多,我的心情也越来越明媚。

快到中午时,终于搬完了。吃午饭时,父亲把一个咸鸡蛋放到我手里,对母亲说:今天,多亏了小健(我的小名)。瞬间,巨大的成就感充满了我小小的胸膛。

在今后的人生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我都会乐观地面对它,并积极地想办法坚持做下去,我想,这是早年父亲对我埋下的乐观与坚强的种子发芽结果的原因吧。

父亲教会我们善良友爱

河北电视台有一档节目《非常帮助》,由帮大哥、帮大姐出面专门调节邻里乡亲或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纠纷,每每看到节目中的兄弟姐妹之间为几百块钱的赡养费、为分家时一点鸡毛蒜皮的东西挣得面红耳赤时,就觉得不可思议。兄弟姐们之间互相体谅、帮衬以及孝敬父母不是应该的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究孝悌。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我的父亲打小就教育我们兄妹之间要和善有爱,谁家有难事,父母率先带我们伸出援手。我们家,大姐是唯一没有考出来的人。早些年,大姐夫有病不能干重体力活,父亲出钱给大姐夫看病。每个周六日、寒暑假就打发我们去给大姐家干活,我们家的活不干,也要先帮大姐干完。

记得有一个暑假,整个假期我都是在大姐家瓜棚里渡过的。在这样的家风引领下,渐渐的兄弟姐们之间有事,已不再需要父母安排,彼此疼爱早已成为我们日常的一部分。现在,虽然我们五人性格各异,但你疼我爱,非常团结,彼此之间谁有难处其余四人都当成自己的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对待父母,更是各尽所能,付出多的觉得理所应当,付出少的深觉愧疚,尽力弥补,彼此之间不会斤斤计较。父亲生病的日子,我们更是团结一致,分工协作,甚至女婿们也加入到照顾父亲的行列中来。

对父亲无微不至的照顾惹得同病房的人羡慕不已。有兄弟姐妹真好,我们携手每一个波澜起伏的时刻。更要感谢父亲,感谢他教会了我们善良友爱。

父亲教会我们知识改变命运。

前几天,我和发小聊天。他告诉我他和他母亲聊天聊到我们家,他母亲说:老崔家(指我父亲)是书香门第,他家的孩子个个都有才气。父亲早年读私塾,后改上公办学校,高小毕业。因家庭拮据,虽没有进一步读书,但父亲明白,知识改变命运。父亲是读书人,并因此农改非(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吃上了商品粮,自己成了读书的受益人,因此,他更加注重对我们兄妹五人的教育。

在我们家,谁学习好谁地位高。二姐成为了我们村的第一个大学生。记得我还没有上小学时,父亲就培养起了我的读书兴趣。那时最开心的事是父亲回来的日子,欢天喜地地翻看父亲的背包,多数情况会在里面找到一本《少年科学画报》,迫不及待的去看,然后静静的坐在父亲身边去听。

到了晚上,该我嘚瑟的时间来了。趴在父亲、母亲中间,我逐字逐句地模仿父亲去读,有的字虽然不认识,但也在父亲读的时候记个差不多,读完,自然会博得二老的一顿猛夸,我的积极情绪与读书之间就这样建立起了积极的条件反射。

整个小学都是我的高光时刻,因为大小考总是第一,惹得始终是第二的发小到现在还对此耿耿于怀。热爱读书,让我始终保持住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这样的好习惯成就了现在的我。

在接近半百之年学习了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深深地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上,天天走在成己达人的康庄大路上,我的幸福和成就感无与伦比。读书改变命运,此言不虚。

父亲教会我们克己奉公。

克己奉公不占公家便宜,少说多做,这是父亲对我们的教导。

记得小时候经常去父亲单位小住。他们单位有一个大大的后院,后院里种满了时令蔬菜,西红柿、黄瓜、豆角、茄子应有尽有。我经常帮着做饭的叔叔摘菜。回家时,我也想带一些让母亲尝尝,便偷偷地摘了些西红柿和黄瓜,父亲看到后对我说:这是公家的东西,不能往家拿,放到厨房里去。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几个西红柿和黄瓜虽小,但父亲告诉我的道理却影响了我一生。面对单位里的复杂环境,父亲教导我少说多做,踏实做人。克己奉公是立足工作的根本,我们兄妹都做到了,也因此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获得了不菲的业绩。

父亲还教会了我们很多。

父亲还教会了我们很多。比如,他一生豁达开朗,没有抱怨过任何人,也没有埋怨过任何不公,总是坦然地面对一切。再比如,他关心国家大事,始终关注中美关系、台海形势,即便住院期间依然问我有何最新消息。

父亲教会了我们很多很多。他用从小习得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领着儿女们,良好的家风塑造了我们一个又一个优秀的品质,这一切好的品质帮助我们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父亲虽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丰厚的物质财富,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却富可敌国。

父亲这一代人,虽然普便没有很高的学历,但他们凭借从上一辈传承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一代又一代人从中受益。今天我把父亲几十年教育我们的经历记录下来,有两个原因:

一是老一辈人的实践证明:只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孩子,塑造并提升其优秀性格品质,打好其在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性格基础,孩子在将来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问题时,才能从容、智慧地应对。

这样的实践经验也许会对很多面临困惑的家长朋友们有所帮助。

二是想以这样的方式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请父亲放心,我们家的良好家风必将代代传承下去,让子孙后代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我想:这也是对他老人家最好的怀念方式。

作者简介

崔敏,女,河北省沧州市,大连元认知干预技术研究所研修班第五期研修生、所外副导师。

以往文章

父亲的故事

女儿眼中那个木讷的父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