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历史】:读千卷书之第293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于兆鹏 2022-02-24

《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历史】:读千卷书之第293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今天分享中国史书籍的第五十三本书:《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

唐帝国最严重的危机就是藩镇,而化解这一危机是重构藩镇权力结构的过程。“安史之乱”,既是这一危机的体现,也提供了化解危机的契机。中晚唐史,二次创业必看之历史。

一、安史之乱后唐藩镇与中央的微妙关系中国历史上由一个统一的政权分裂为两个或更多政权的例子,其实只有汉末与唐末换句话说,统一政权的分裂只出现过两度,一而再,并没有再而三。

黑格尔以为中国没有历史,有的只是王朝的更迭。但他不知道中国历史的机制是渐变而非突变,如果从更长远以及更大范围来看,则中国历史上的制度演变是有损有益,也就是对前代制度有继承的一面,也有改革的一面。继承是保持连贯性,改革则是为了适应新形势

安史之乱以后,为镇压叛乱而形成的藩镇,实际上是合军区政区与监察区为一体的特殊地方机构,其与中央争权乃是自然正常的行为。所以表面上看起来,中央、藩镇与州是三层直线关系,实际上是三角关系,三者各为一角,互相“绷着”

二、河南藩镇的特殊性。河南的所有这些改变都以德宗建中二年(781)爆发的“四镇之乱”为契机展开。“四镇之乱”是安史之乱后唐廷与藩镇间规模最大的一次对抗

平卢军,这支曾经在河北无法找到其容身之地的安禄山集团中的偏师,却经由其勤王将士们的不懈努力,成为帝国抵抗叛军的中坚力量,并最终在河南找到了新的生存基点与发展空间。帝国凭借平卢军的力量瓦解了由安史叛乱带给河南的危机,而又在应对平卢系危机的斗争中重构了河南的地缘政治。

出身河南的地方军人率领着当地的军队投身到唐末军阀混战的时局中,成为这个动乱期中的主角。而暂时结束这一动乱局面的则是另一个出身河南的人物——宋州人朱温。他成功剿灭了以上这些河南牙校主导的割据势力,统一了宣武、宣义(即原义成)、忠武、奉国(即蔡州)、感化、天平、泰宁、平卢八个河南藩镇。当然,更为后人熟知的是,他迁移并颠覆了持续了三百年的唐祚。于是,河南这个曾经的帝国与叛军对峙开始的地方,现在也终于成为倾覆帝国命运的地方。不过,当唐帝国的时代在河南画上休止符的时候,未来的赵宋王朝却将在河南找到它的起点

三、藩镇时代意义。安禄山叛乱对江淮的影响并非以朝叛较量的形式呈现,而是以玄、肃之争的面貌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一体现玄、肃之争的事件便是“永王李璘之乱”。玄宗、永王、肃宗三者的矛盾是一个随着永王的一路东行渐次展开并逐渐激化的过程。

如果我们现在重新来定义“安史之乱”的意义,不妨把它看作一个帝国解决“边陲势强而朝廷势弱”问题的契机。而安史之乱本身,也正拉开了帝国解决大军团危机的序幕

于鹤年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所说的这番话,也许可以作为我们研究藩镇与藩镇时代意义的总结吧:“自中唐至宋初乃是一整个的藩镇时代。在这二百余年的长时期中,可称道的固然不仅有藩镇一件事,然而他(它)总不失为最重要者,因为政治的变革,宫廷的风潮,民族的兴衰,文化的迁嬗,差不多都和他(它)有关系。若以藩镇为这一时期历史的中心,是最恰当不过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