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融智学内在建制

 Geneculture-z 2022-02-24

根据北大校友邹晓辉本人应邀在天津大学城讲座录音整理(第一部分)

图1图2

图3

图4

图5

第一组截图发在了这个群里面,大家可以看一看,我结合来,关于融智学的九级融智台阶,我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讲过多次,比较正规地讲,有这几次我们来把它介绍一下。

在此,首先感谢讲座主持人,感谢秘书长,感谢卞总,感谢大家,今天晚上在这里来,一起来分享。

我们先来看融智学的内在建制,融智学是新学科,是过去没有的,现在还在创立学科内在建制阶段,没进入到外在建制,它是创建的新学科。

在大学里,新学科的创建已有学科的建设是有区别的,在研究型大学引领它发展。各个学校都会有一些专家教授试图在某个领域某个方面尝试突破,我们这个内容,是从人类认知第二次大飞跃怎样来破局这个专题来介绍它的内在建制。

我们首先来看语言学及其背景,我们讲,创办新学科是研究型大学及其他的各级各类的高校都向往的目标,也就说创建新学科与提升已有学科在既有的学科门类划分体系中的等级是可以并驾齐驱来做的,区分学科的内在建制与外在建制,不仅必须,而且非常重要。

我们现在来看看下面图1-5,简要回顾融智学内在建制的合理性。

这个说法,是在高等教育学这个研究领域,才有学科的内在建值外在建制这个说法,如果不是这个领域的人,会觉得比较生疏,所以我介绍一下关于学科的建设,大家都比较熟悉或知道的教育部学位办有一个14个学科门类的划分,科技部则另外有五个门类的划分,它们的划分是不一样的,这是我们国内的,国外还有其他的划分也都有些不一样。也就是说,内在建制和外在建制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外在建制是政府颁布的学科门类,和批准成立的学术机构,比如大学,研究所,学术团体,学术专委会,学术期刊等,这些都是外在建制,那么,学科的内在建制是什么呢?有四个要件

我们来看学科内在建制的四个要件,它有哪四个要件呢?一个是研究对象,它必须明确,第二个是学科性质必须清晰,第三个是概念框架,有独特性,能自圆其说,还有方法架构,具有效性,这四者缺一不可缺了任何一个,就只能是外在建制,或者说其内在建制不够完整不够完全,所以说,上述四个要件缺一不可否则就不是一个完善的学科

经过多年研究和国际国内对比,我发现了它的困难在于:它要么一个都突破不了,要么四个都完全突破,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四个都要具备

我来讲讲这四个要件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这个研究对象的明确,比如说我举个例子吧,比如说语言学,我们知道有语言学,有语言哲学,但是,语言科学却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为什么语言学的创始人索绪尔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不明确,这就是语言学的发展,要成为科学,它的困难所在

那么这样一来,就造成了一个什么现象呢,也就是说呢,其实很多学科都有这种情况,比如说我们有教育学,有教育哲学;有心理学,有心智哲学;有信息学,有信息哲学;就是说这些学科还都是不具备完善内在建制的科学

我们现在看到有叫心理科学的外在建制,实际上心理科学还在探索过程中,其内在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同样,教育科学、语言科学、智能科学等的内在建制也都没完全建立起来,尽管我们已经开了很多国际会议讨论信息科学,智能科学,教育科学,等等。

图3下面这有一个思维导图,研究-交流-出版,学术创新,学术传承,那么,传承和创新是一对,是吧,没有传承,哪来创新呢?所以说,在研究阶段,非常讲究学术传承与创新,无论是在大学里,还是在学会里,都表现出这么一种活动,它不是故纸堆的,它必须是活的,要交流,这样,就引出了学术活动,就引出了学术论著,论文和专著。

学术论文和专著,最后都得出版,那就是学术期刊,学术图书,出版有这么一个过程,这个图是正好和科学革命的一个说法呼应,就是说,先是头脑里的革命,即某位专家头脑里有想法了,就是创新者,是吧,他的想法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了,然后,他从思想里的革命,他就开始给周围的人,比较熟悉的人,圈子内的人,就开始交流了,那么就是变成口头的革命,当交流到一定时候,大家都觉得它还是有道理,越来越多的人,感兴趣了,那么这还不够,还必须把它出版出来,发表论文,出专著,出教材,出畅销书,把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纸面的革命,只这三大革命之后。

思想革命口头革命纸面革命都发生之后,才可能带来科学革命

实际上一门学科它要成为科学,这种科学革命的完成和实现,它是有个漫长的过程,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要有积累的。

这个积累,就涉及到了一个学科的创建过程,比如说,融智学何与独特,那我们既然是讲它正在做内在建制,有个融贯古今,那么,把融智学要最简单的一句话来定义:融智学是大跨界的学问体系,这就和以往的其他的学科都不一样了,它的基本特征就在于三智双融,三智涵盖:智慧、智力、智能。这三个智,简称三智

我们来解释,大家知道回顾它就要回顾这个历史了,爱智慧的哲学,诞生于古希腊,也就是古希腊提出了神的智慧,这个概念,当时,就认为人不没有智慧,神才有智慧,于是,爱智慧的人就产生了,就是哲学家,产生了哲学的理性反思,这是人类非常重要的一个进步认知上的一个进步

这就是为什么讲这个历史渊源,一定要追到古希腊,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唯独要把古希腊凸显呢?古希腊爱智慧的哲学的诞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此之后经过了2000多年,然后才产生了心理学,那么心理学开始测量人脑所具备的这种智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怎么测量呢?于是。就明确了它是在近现代才明确了智力的这个概念智慧和智力不一样,智慧要高,智力要矮,虽然神是人想象的,但是很高;智力是人现实的,怎么去测量它

这一测,这一研究,就经历了几百年,加上前面,就是说,在中世纪以后,人们才突然顿悟从神回到人,开始重视人的心理实际上是大脑的智力了。

到了现当代,计算机,就是电脑,人工智能建立起来后就发现,除了人脑的智力,还有人工的智能,这两种智不一样,和古希腊想象的神的智慧,也就更不一样,我们讲就是这三智融智学的基本特征就是要对三智进行双融,双融即融通与融合融通是一个动态过程,融合是一个结果,是一种状态

怎么呈现融智学体系?它是有八大学问体系八大形式体系,两个方面融通融合贯穿于三智,跨越的一系列的时代和地域以及人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了才可能产生融智学,它们是怎么实现双融的呢?把这个问题抛出来,让大家一起共同来探讨,来回顾,来思考

大家来看,图4下方有一个思维导图,道法自然,德化社会,人文关怀,在这引用了中国先秦时期的老子和孔子的观念,进行了深如思考,做了继承和发展,老子写了道德经,道法自然,取之于老子,老子的道德经的前半部分的思想,德化社会则取之于老子的道德经的后半部分的思想。人文关怀呢,是取自于孔子的仁即二人结构,二人关系,这个核心,由此派生出了,它也是现代西方探讨的主体间性,是人文关怀

那么,这在西方它是怎么走的呢?它是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本体论时期就是古希腊时期,就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那个时期,提出了:本体论,但是本体论这个术语,它却是在中世纪完成的,也就是,那个时候叫实体,词语叫法不一样,那么,什么叫本体论本体论是哲学上的,直到现代计算机科学,已有知识本体和术语本体,也就说人类把本体给造出来了,人造本体,那么古希腊探讨的本体是自然本体,神造人,它是这么一个观念。

到了笛卡尔,把心物二分,直到康德,集大成之后,认识论已凸显,那么,从本体论到认识论,这个重要过程,有两千多年,直到近代,退回去大概400年左右的时候,牛顿时代开始,因为,它之前人类认知的第一次大飞跃就发生在从古希腊到近现代这个时期从古希腊哲学到近现代科学这个时期,是人类认知上的一个巨大的飞跃任何飞跃都比不过,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亚洲,欧洲之外的其他州,当然包括中国、日本,都在补这一课,有的补得早,有的补得晚,

为什么要补这一课?

不补这一课,就不知道什么叫哲学的理性反思

不补这一课,就不知道什么叫科学的经验预测

没有把这一课补上,我们就不能更好地去理解我们老祖宗自身的道法自然,德化社会有什么特点,融智学概括为:从物之理,到意之义,这一个阶段。

当前我们处于一个什么阶段呢?当前的人文关怀已经受到了高度的重视

方法论,哲学上的方法论,已非常普遍地被应用了,不管懂不懂的人,都在用,不光在学术界而且在计算机软件编程上一定讲方法论,没好的方法论,就不可能创建好的软件体系、软件工程、语言工程、知识工程,它会有很多缺陷、很多bug解决不了,方法论的重要,不仅对人而且对机器也就重要,这就涉及到了人类的人脑的智力,和人工的机器的智能,这种双智的关系。

融智学在这里做出了一个什么贡献呢?

它就把这两种智加起来,人脑的智力和电脑的智能加起来,能不能逼近于接近于人类理想的那种神的智慧呢?我们把这个问题提出来

融智学是探讨它的

学问,学问,关键在问

这样,我们就称物意文三种现象

物,物理世界,自然现象,人工现象

意,心意,个人的心意和社会的意识,社会的心意,社会和心理

四个基本的学科划分及其大跨界的学问体系由此得以初步地凸显

文,人文关怀的人文,那么,这五个学问体系贯穿它们之中的理义法的定性分析就是逻辑,定量分析就是数学,把它们进行整体的理性反思就是哲学

八大大学问体系由此而诞生

得到梳理,把它汇总,融智学一个集大成的学问集人类知识之大成,是有这么一个宏伟的蓝图,不是说靠我邹晓辉一个人来做,而是要千千万万人来做,我只是从个人的角度做这么一个尝试,如何融智,怎样理解、表达、识别各类融智的情形

这样一回顾这段历史以后,大家知道融智学有个基本概念框架,就是物意文三类现象理义法才是其本质,那么在那里?道把它们全部包括,七个汉字,就概括出了一个顶层的设计,一个知识分类体系,其下即八大学问

关于这个我们在清华大学雨课堂,已讲了100多堂课,那里有相应的介绍,我这里就不去过多地讲它,因为这个内容是比较多的。

我们今天的课程,是把融智学介绍以后,实际上要谈,要引出融智学的一个九级融智台阶,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一个重心所在,那么前面讲融智学呢,是它的理论框架,是一个大概,它拥有这么一个强大的大跨界的背景,有个聚焦点,融智学是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融通融合的学问,它怎么体现呢?通过九级融智台阶可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展示

大家和我一起来看一看九级融智台阶,我们今天先讲在清华大学雨课堂都曾讲过了,等会儿,后面我们还有两组图文追溯到前面的,去年的两个,这是今年课,这里把高等教育的学术交流专家认可的途径,放在了上端,把这种软件工程市场交换用户认可的途径放在了下端。见图5。

这种上下打通,是通过融智学的九级融智台阶把它上下打通,那么上端呢,是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专著,目标是追求这种顶级的东西,比如说Nature上发表这种东西,还有在牛津大学的Mind心智上,这个期刊(Mind心智)是至今没有一个中国人在上面发表文章,它比Nature上发表还更难,更高级。

这个高质量的软件产品和服务放在下方,用软件工程来实现,因为软件可以定义硬件,任何硬件的设计都可用软件来定义,设计好了就造,造成软件就是虚拟的物,软件把它变成实体就变成了硬件,这种虚实转换就构成了一种用软件和硬件结合的产品软件是用语言和知识来编写的,运用语言和知识结合来编写软件,语言知识软件硬件整个形式化系统工程就是融智学的一个落地系统工程,这个方面结合,就产生了一个人和机器之间的这种协作关系的一个主要的方面。

九级台阶,大家现在先看下面的几个台阶,个性化的样品、标准化的产品和市场化的商品,它是一个企业行为。企业怎么做得更强,例如爱迪生是一个发明家。这块,它体现的是这么一个特点,现在比爱迪生那个时代完全不一样了,上了一个大台阶,这样一个大台阶,在那时候的工业革命时代,这方面,相当的体现,现在到了信息革命时代,进而到了知识经济,到智能革命的阶段,面临着巨大的突破,融智学有了用武之地,也得到发展契机,应运而生,我们就重点看上方的三个台阶是什么,是灵感的产生,思路的形成,体系的建构

上方的灵感的产生,思路的形成,体系的建构,是什么体系的建构?是学科体系的建构,就是一门一门的学科,其体系怎么建构呢?是证明,一般是在顶级的研究性大学来做出样板甚至上千个学科来做,比如说北京大学的课程,老师讲过的课程,做成PPT的,录下来的就有7000多万,据我所知就有7000多万。

这两端,一边是头脑当中的东西,思想当中,一边是变成物质的东西,那么中间呢,用知识产权来对接著作权的获得,专利权的申请,商标权的注册,这块政府要参与,这都是以文本的形式来体现的,不管是图文数表的哪一种富文本来展现,再来看顶端的内在的心意

用意的下方是物的载体

中间的文,把它们贯通,物意文在此统称三大现象,它们怎么贯通呢?它有一种内在的逻辑

根据北大校友邹晓辉本人应邀在天津大学城讲座录音整理(第一部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