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好友康春芳 康春芳原来是南沟大队妇女主任,她虽已卸任多年,但村里谁家夫妻间闹个矛盾和婆媳关系不好,村民们都愿意找康春芳大妈给调解一下,村民们都信服她,还都习惯性地称呼她康主任。 说起康春芳,南沟村的村民们都伸大拇指。康春芳年轻时特别漂亮,还读过几年书,曾经为上海来的知青集体户做过饭,还当过妇女队长和女民兵,七十年代参加过公社举办的射击比赛,五发子弹打了四十六环,全公社第一。 1969年初夏,南沟大队来了七名上海知青,五男二女。当时大队没有多余的房子供上海知青居住,大队书记张福生就安排社员把大队油坊里的工具都归置在一起,把有火炕的那两间房子简单打扫一下,临时让这七名上海知青住在了油坊里,成立了一个知青集体户。那时的油坊只在秋后榨油半个月,其他时间很少有人榨油。 这七名知青虽然都是上海人,但他们都不是一个区的,之前相互间也不熟悉,直到被送到公社知青办,在来南沟大队的路上他们相互之间才算认识了。 两名女知青一高一矮,她俩都是初中毕业生。高个子女知青叫潘红,十八岁,长得挺好看,大嗓门,性格开朗,属于没心没肺的那种人。矮个子女生叫郑月,17岁,一米六的个头,长相甜美,非常机灵。五名男知青年龄最大的19岁,他叫汪思沪,高中毕业,性格直爽,身体健壮。年龄最小的叫孙学军,16岁,初中毕业。因为汪思沪年龄最大,又是高中毕业,自然而然由他担任集体户户长。 这七名上海知青满怀激情从大都市来到了东北边陲,看看这里的荒凉和落后,他们一个个都像霜打的茄子,蔫头搭脑的,之前的那股兴奋劲已荡然无存。住的地方得到了解决,可吃饭又成了大问题,他们七个人年轻人都不会做饭。 为了解决上海知青的吃饭问题,大队书记临时抽调二队的女社员康春芳到知青集体户给知青们做饭。因为队里的年轻女社员就康春芳有文化,能和上海来的文化人沟通交流,上海知青听不懂的东北方言可以通过文字交流。 当时康春芳刚满十八岁,别看她年龄不大,蒸窝头贴大饼子都会做,做菜汤煮大碴子粥也不在话下,只是当时的物资匮乏,天天基本上都是大饼子就咸菜疙瘩,晚上才能喝顿炝锅的菜汤。为了让知青们能吃的好一点,康春芳把她家的豆油和腌咸菜都偷拿到了知青集体户,就连她家的鸡蛋,也都拿来给知青们吃了。为此,知青们从心里感激她,那两名女知青还跟康春芳拜了干姊妹。 知青集体户有康春芳帮忙做饭,知青们真的是饭来张口了,连涮锅洗碗康春芳都不让知青们动手,谁有缝缝补补的小零活,大家也会求助康春芳,康春芳成了知青们的知心姐姐。 渐渐的,康春芳教会了知青们烧火做饭,教会了他们缝补衣服拆洗被褥,也教会了他们说东北方言,还给他们讲解了当地的风俗习惯。总之,这七名上海知青跟康春芳学到了很多东西,他们都成了知心朋友。 这七名上海知青渐渐适应了农村生活,慢慢学会了干各种农活,利用晚饭后的时间,他们还办起了农民夜校,教社员群众识字,给大家讲上海的生活情况和交通状况,给大家读报讲外面的事情,社员群众都学到了很多东西。在农业生产方面,这帮上海知青提出了很多非常好的建议,还把上海的蔬菜种子种植在南沟的土地上。平整土地、间播套种,他们把书本上的知识都用到了农业生产上,给社员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上海知青在延边 一年后,康春芳回到了生产队,继续和社员群众一起出工劳动。因为她的勤劳能干,再加上她读过几年书,康春芳被社员们推选为妇女队长。虽然离开了知青集体户,康春芳还经常到知青集体户帮知青们烧火做饭,还时常把自己家里种植的蔬菜送给知青们。目睹了康春芳的善良和真诚,汪思沪对康春芳产生了爱慕之情。康春芳把这事告诉了家长,她的父母坚决反对,理由不言而喻。 1971年的秋后,南沟大队成立了基干民兵连,上海知青和各生产小队的男女青年都积极报名参加了民兵训练活动。当年的冬季,公社革委会武装部举办了民兵实弹射击比赛,汪思沪和康春芳代表南沟大队民兵连参加了射击比赛,康春芳五发子弹打了46环,名列全公社第一。汪思沪五发子弹打了35环,取得全公社第三名的成绩。因为那次实弹射击比赛,汪思沪对康春芳更是刮目相看,他从心里更加喜爱康春芳。只是康春芳的父母不看好这门亲事,康春芳只能听父母的。 1972年秋天,汪思沪被推荐上了大学。临离开南沟大队时,汪思沪把康春芳约到了村头,他再一次向康春芳表白。当时,康春芳内心非常复杂,她含泪跑回了家。 第二天一早,乡亲们把王思沪送到村头,看着王思沪坐上了马车,大家才依依不舍挥手告别。就在乡亲们回转身准备往回走时,汪思沪突然站在马车上,大声喊道:“康春芳,我爱你……”就因为那句话,康春芳躲在家里好几天没出工劳动。因为那句话,南沟大队的社员群众看康春芳的眼神都变了。 汪思沪离开南沟大队后,另一名上海知青又对康春芳发起了猛烈的爱情攻势。大队书记张福生的二儿子张学成也喜欢康春芳,他就让他父亲托媒人到康春芳家提亲。没费任何周折,康春芳的父母就答应了这门亲事。当年年末,康春芳嫁给了张学成,做了大队书记张福生的儿媳妇。 1977年秋天,孙学军最后一个离开了南沟大队,他总算通过招工返回了上海。上海知青都走了,南沟大队又恢复了以往的平静。 这七名上海知青离开南沟大队后,他们隔三差五就给乡亲们写信,向乡亲们汇报他们在上海的生活情况,问乡亲们好。康春芳好多次收到了知青们的汇款和物品。 2010年五一节,曾在南沟大队插队的七名上海知青来到了南沟大队,他们回来看望乡亲们了。南沟村的那座水泥桥,就是上海知青出资修建的。 2016年国庆节,康春芳应两个干姊妹的邀请去了上海,她在上海呆了一个礼拜,游览了东方明珠电视塔,逛了南京路和外滩,坐游轮游览了黄浦江,去了城隍庙,还去了好多地方。返回时,上海知青为康春芳购买了很多礼物,还为她买了机票,康春芳那是第一次坐飞机。 回到南沟村后,康春芳拿着照片给丈夫看,张学成看到了康春芳和七名上海知青的合影,他脸色很难看,不冷不热地说:“你看看汪思沪看你的眼神……” 今年八月下旬,康春芳又接到了上海两个干姊妹的邀请,她们邀请康春芳再去上海做客,这次一定要全家人一起去,她们已经安排好了。 康春芳把上海干姊妹邀请她去上海旅游的事情告诉了张学成,没想到张学成说啥也不同意,并坚决反对。他看康春芳根本不听他的话,继续准备出门的行李。这下张学成可真生气了,他竟闹起了绝食,整整一天没吃一口东西。 看看老伴像孩子一样幼稚,康春芳觉得好气又好笑,她板着脸问张学成:“你为什么反对我去上海?我那两个妹妹可是诚心邀请的。”“那也不能去,你去了又要和王思沪见面,我怕他不怀好意,我怕你俩旧情复燃。”张学成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故意沉默了一会儿,康春芳忍不住笑出声来,上前推了老伴一把,说:“看你那个德行,都快七十岁的人了还没个正形。人家这次邀请咱们全家一起去,机票都订好了,九月三号的飞机。”“也让我去啊?你咋不早说呀,我还没坐过飞机呢。”听了老伴的话,张学成高兴的像个孩子,眼泪都流出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