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表现山水画的虚实变化——积墨法和烘云法

 个人图书馆我用 2022-02-24

中国山水画与西洋风景画有很多不同,我们可以在后边专门讨论这一话题,这里不做展开。其中很明显的一点是,中国山水画更看重留白,并且更善于通过留白的方式营造虚实、烘托意境。云雾飘渺无定形,可以虚化景物、造成留白,最是契合山水画的水墨意境和艺术观念,故而成为山水画最常表现的题材。虚实是相对的概念,无实则无虚,所以不仅要留白,还要有墨。用墨其实就是为了固实而托虚,造虚实、明阴阳。由此,积墨法和烘云法应运而生。积墨法积的是墨,是固实;烘云法烘的是白,是托虚。自隋唐五代,积墨法逐渐形成,经南唐董源、北宋米氏父子、元四家、清四僧等人的发展和传承,至近现代再经张大千、李可染等艺术家的创新,形成一大套灵活多变的笔墨技法,值得我们在山水画的创作中学习和借鉴。

而今时当三月,和风熏柳、花香醉人。在这春光烂漫时节,最动人的就是迷蒙春雨、湖光山色了。这期我们就一起来绘制一张《春山雨歇》,在感受美好意境的同时学习上面提到的两种笔墨技法。

准备工作

用具:小笔(小白云/小楷笔/小兰竹等),大笔(大白云等),调色盘,笔洗

墨汁:一得阁墨汁等

颜色:赭石、酞青蓝、藤黄、胭脂、石青、石绿

尺幅:四尺三裁

一. 关键技法讲解

1. 积墨法

积墨法顾名思义,将墨由淡至浓,层层堆积,不断深化画面,达到笔墨浑厚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要在上一层墨色基本晾干之后再叠加下一层,否则墨色容易连成一片,模糊而臃肿。积墨是不断加深特定部位墨色的过程,要时刻把握画面的明暗关系,调整笔中的墨色和水分,在需要积墨之处落墨,忌不管不顾胡乱堆积。在这张作品中,主要在中景、远景中使用积墨法。

2. 烘云法

烘云的关键在烘托出云的体积感和流动感。烘云时,要明确云层的薄厚。云薄之处宜淡色缓慢过渡,云厚处要适当增加明暗对比以凸显云的体积感。具体步骤:

(1)完成墨稿,并在山石与云的接口处先用淡墨皴擦;

(2)将纸用喷壶打湿;

(3)将笔里颜色涮去,并调节笔里水分不要太多,调出与山体色调一致的颜色,笔尖蘸颜色,一笔下去要有深浅变化,以体现出云的立体感;

(4)用淡墨和颜色逐步加深云雾的暗部。

图片

二. 画作步骤

1. 用大笔蘸重墨,刮去笔中大部分水分,干笔勾勒皴擦出近景山石大部。

图片

图片

2. 在重墨干笔中夹杂淡墨晕染,干湿结合完成整个近景山石。用小笔重墨完成小房子和小径。

图片

3. 淡墨勾勒中景山石,并用淡墨晕染出山石大的明暗关系。

图片

4. 用大笔蘸淡墨,笔尖蘸重墨染出右侧远山。

图片

5. 用积墨法逐渐增加山石细部纹理和山石层次。

图片

6. 小笔重墨作出近景桃树,注意桃树枝干多扭曲转折。

图片

7. 赭石加墨调出赭墨,作出近景靠后桃树。

图片

图片

8. 用小笔精心刻画出水岸边的泊船和码头栏杆;用大笔蘸淡墨对画面右下角云薄幽暗处进行皴擦和晕染,注意墨色由浅至深逐渐过渡;用淡墨干笔依照波纹形状皴擦出水面倒影,并圈点水边碎石。

图片

图片

9. 开始设色。首先用赭石、藤黄调出赭黄色,染出沙岸、房屋,以及山石最亮处。

图片

10. 用赭石、藤黄、酞青蓝、石青、石绿、胭脂、墨调和不同颜色染不同部位山石。山石大部染完后,用喷壶将云雾处喷湿,用染远山的颜色顺带烘云。可以先染远山再染近景,也可以相反顺序进行。

图片

图片

11. 待画面干透后,调淡胭脂色点桃花。注意近处桃树花色浓,远处桃树花色淡。

图片

12. 调淡酞青蓝、赭石和淡墨,用大笔蘸色后,刮去笔中水分,由上至下扫出倒影。注意近景倒影颜色较深。然后用淡墨干笔轻轻画出瀑布中的小石。

图片

13. 整理收拾画面,用重墨和浓石绿在近处山石点苔(箭头所指)。

图片

图片

14. 落款、钤印

图片

图片

友情提示:基础较好的读者可完成整幅作品,觉得应对整幅作品力不从心的读者可以用斗方纸选择下边的截取部分进行练习,亦可获得不错的效果。

图片

作品解析积墨法和烘云法视频

图片

亦书亦画   惟志惟勤

网 址:www.sunyuanart.com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菜市口枫桦豪景大厦A3-5层

电 话:010-6303912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