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人50岁后,对以下几件事逐渐“沉默”,那是你历经沧桑的成熟

 舒山有鹿 2022-02-24

女人若是薄情,就会在这三件事上 反抗 你,一目了然

朱自清在《沉默》中写道:“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用得好时,又是一种艺术。 ”

做人特别热情,什么心底话都说出来,甚至愤世嫉俗,对待某些事儿特别偏激,那我们又能有什么好的结果呢?

热情,那是天真之人的标配物;愤世嫉俗,终究是热血青年的选择;偏激,更是刚出社会的年轻人的行径。

像这样的人,他们还没有达到“沉默”的境界,终究会自惹其祸。

有一位老禅师说过,激烈——迷茫——沉默,这三个阶段是每个人一生的经历。

年轻的时候,你我都习惯于怀抱着激情做人,心中有着一腔热血,总希望在社会这座大舞台中释放出来。

可是,生活却给了我们几个耳光,直接浇灭了你我心中的热血。慢慢地,我们就变得迷茫起来,质疑自己为人处世的能力,质疑自己待人接物的态度。

在你我都想通的那一刻,相信我们就会变得沉默起来。

所谓的“沉默”,看似什么话都不说,什么意见都不给,做人很懦弱,没有任何的主见。可实际上,真正的沉默,是明哲保身,更是厚积薄发。

当人50岁后,还是对这些事儿沉默点比较好,那是一种成熟。

孩子交了个“坏”朋友——家长能不能干涉孩子的社交? - 壹心理

01

50岁后,要对“人是人非”沉默。

王先生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一看到别人做得不好,他都会向上司投诉,打别人的小报告。这,就让他的人缘越来越差。

他的朋友跟他说:“你做人那么认真干什么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行吗?”

听到了朋友的质疑,王先生说:“错了就要指出来,难道不对吗?”

由于没有听从朋友的建议,所以他到处碰钉子,甚至还惹到了一个不该惹的人物。到最后,他只能是自食恶果罢了。

经历过这些后,王先生才明白了,别人做得怎样,又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呢?别人有什么是非,又跟自己有何关联呢?做好自己就可以了,别管别人太多。

他一改以往过分直白的习惯,而变得沉默起来。这,让他的仇人逐渐减少,而朋友逐渐增多。

人生,从五十岁开始 好文

02

50岁后,要对“世道人心”沉默。

谈到沉默,我们就不得不谈到“世道人心”。

在你看来,人心有什么特点,世道又有什么特点呢?

一句话就能概括,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人心是善变的,只会跟随利益而发生变化。人性也是不可靠的,或许你的真心,换不来别人的真情相待。像这样的事儿,其实特别正常。

年轻人才会幻想世道美好,人性真实。而成熟的老江湖,则会接受现实,不与现实计较,更不会与现实抗争。

听到“不与现实抗争”这几个字,相信人们会感觉到不是滋味。可是,我们连自保都成问题,又何谈改变现实呢?

你我都是平凡人,都只能在不属于自己的舞台上,演绎着不属于自己的人生。所以说,选择沉默,选择接受残酷的事实,那是一种心境,更是一种历练。

对每一个日子,都心生热爱,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

03

50岁后,要对“得失成败”沉默。

什么是沉默?看似不说话,实际上是看透这世间的一切,内心早已淡然起来,不狂妄,不悲观,而是坦然自若。

面对贬谪的后半生,苏轼一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道出了他的志向和追求。沉默到了极致,便是坦然。

面对沼泽丛生的蛮荒之地,苏轼感慨“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毫不悲观,毫不消极,而是活在当下,享受当下。

得失,那是人生的必然经历。没有得到,你又怎会失去呢?而没有失去,你又怎么会得到呢?有得有失,才是世间的常态。

而对于成败,我们只要记住一句话就可以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你尽力了,对得起天地良心了,那你还需要过分纠结吗?没必要过分纠结了,只需要默默地生活,默默地等待结果就可以了。

四十岁以后,活得好的女人,往往比较 薄情

04

50岁后,要对“不如意事”沉默。

宋代的方岳有言:“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不如意的事儿,简直不要太多。或许,我们这一生有八九成的时间,都浪费在了不如意的事儿上。

年少时,你我会在学业中受到阻碍;工作后,你我会在职场中受到阻碍;中年后,你我会在生活中受到阻碍;哪怕到了晚年,你我的人生也会阻碍重重。

为了不如意的事儿而想不开,那还是境界低了一点。从不如意的事儿中经历一番,然后汲取经验,那才是有智慧的做法。

人到五十,为什么要对“不如意事”沉默呢?

所谓“五十而知天命。”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了,倘若我们依旧想不开,甚至大吵大闹,连自己的情绪都无法控住,那不就是一种悲哀吗?

借用苏轼的一句话:“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