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亮!国研第二代免疫药“双抗”亮相AACR,“最毒”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7.3个月!

 基因药物汇 2022-02-24

2021年4月10日至15日、5月17日至21日期间,美国癌症协会(AACR)年度会议将以线上的形式进行。作为2021年中旬最前沿、最大型的肿瘤领域专业会议之一,此次大会上同样有众多重磅研究成果面世。

基因药物汇将全程追踪会议进程,并精选其中最重要、与患者治疗最为密切相关的一部分研究成果,以丰富的形式向大家呈现出来。

“双抗”即双特异性抗体,是一类能够同时作用于两个靶点的药物。在靶向治疗中,越来越多的“双抗”甚至“多抗”药物异军突击,包括著名的9靶点“神药”卡博替尼,以及经典的“治愈系”广谱抗癌药恩曲替尼在内,许多多靶点的药物发挥出了单靶点药物难以达到的疗效。

在免疫药物当中,同样有一部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够同时作用于两个免疫检查点。这些免疫药物被称为“第二代”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许多研究都已经明确地证实,其疗效远远超过了单靶点的药物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又远远少于两药联合的方案的既往数据!

本届AACR年会上,我国自主研发的免疫“双抗”KN046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治疗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公开,令人惊艳。

缓解率40.0%,无进展生存7.3个月

截至2021年3月8日,接受KN046治疗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共有25例患者病灶可评估。这部分患者的整体缓解率为40.0%,疾病控制率达到了96.0%

中位随访13.7个月,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3个月,12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为38.7%;中位总生存期数据尚不成熟,但患者的15个月生存率已经达到了73.4%

PD-L1高表达患者,疗效更加显著

在PD-L1表达水平(CPS)≥1的患者中,KN046的疗效更加出色,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更是达到了73.4%,12个月无进展生存率54.9%;中位总生存期数据尚不成熟,患者的15个月生存率为77.1%

已获孤儿药资格,覆盖10余个癌种!

KN046是一款由我国企业自主研发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对于PD-L1和CTLA-4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即使是在双免疫联合方案中,PD-1/PD-L1抑制剂+CTLA-4抑制剂的组合也是一个大热门,KN046的诞生自然收到了广泛的关注。

2020年9月,KN046获得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用于治疗胸腺上皮肿瘤,成为了首个获得官方认可用于实体瘤的双靶点免疫治疗药物。目前,在澳大利亚与中国两个中心,KN046的临床试验已经覆盖了非小细胞肺癌、三阴性乳腺癌、食管鳞癌、肝癌、胰腺癌等10余个癌种、近20项不同阶段的临床试验,结果均比较理想。

01

肺癌:疾病控制率82.1%,无进展生存7.3个月

根据最近一次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公开的数据,研究中共纳入63例患者,分为A(30例)、B(33例)两个试验组,两组患者的基线水平差别不大,A组患者用药剂量稍低(3 mg/kg vs 5 mg/kg)。

截至2020年7月27日的结果显示,A组患者的整体缓解率为10.7%,疾病控制率82.1%;B组患者的整体缓解率为15.6%,疾病控制率62.5%

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7个月;3、6、9个月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4.1%、36.6%、34.2%,总生存率分别为91.4%86.9%81.0%

在鳞状细胞肺癌患者亚组中,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3个月,3、6、9个月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0.0%、55.9%、46.6%,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88.2%88.2%

与前期公开的、KN046治疗曾接受过免疫治疗且疾病持续进展的患者的疗效数据相比,此项试验中纳入的、曾接受过化疗的患者,明显从KN046治疗中获益更多,整体生存期更长。

01

乳腺癌:疾病控制率52.0%,无进展生存期2.69个月

此外,在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中,KN046同样有不错的潜力。根据中国中心的Ⅰa/b期KN046-CHN-001试验研究结果,在29例曾接受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失败的患者中共25例患者疾病可评估,KN046治疗的整体缓解率为12.0%,疾病控制率52.0%

所有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2.69个月;3个月无进展生存率41.0%,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21.9%;6个月生存率88%,9个月生存率58.7%

双靶点免疫药物,再掀免疫治疗热潮

与靶向药物相似,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是一种通过抑制细胞表面某些特定信号通路的作用,最终达到杀灭癌细胞目的的药物。

但与靶向药物不同的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所抑制的靶标、也就是“免疫检查点”,是一类与机体免疫功能相关的调节位点,其中绝大部分位于免疫细胞、尤其是T细胞表面。

我们熟知的PD-1/PD-L1这对免疫检查点当中,PD-1就位于T细胞的表面。而其对应的PD-1抑制剂能够与PD-1结合,进而阻断T细胞表面的PD-1和癌细胞表面的PD-L1的结合,避免T细胞错误地将癌细胞识别为健康细胞。

临床前研究以及一些双免疫联合用药的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一些不同的免疫途径之间存在互补的相互作用,同时抑制可以提升免疫治疗的效果。

而新兴的双靶点免疫药物,也就是所谓的“双抗”,则能够凭借一款药物,达到同时抑制两个靶点的效果。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证实,这些“第二代”的免疫治疗药物,不仅能使免疫治疗的疗效达到“1+1”的效果,还能够尽可能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临床试验招募

覆盖14类癌症!了解免疫治疗临床试验

不限癌种临床试验正在招募

第二代免疫药“双抗”问世!了解“双抗”临床试验

超过150项临床试验汇总,点击了解

*基因药物汇提醒:本文中涉及的药物及方案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数据来源为已经发表的论文或会议摘要,仅供专业人士参考,不能作为真实世界应用效果的保障。新药临床试验应在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基因药物汇不建议患者自行使用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一款药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