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抑制剂的诞生,将大量无法使用靶向治疗方案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并纳入了精准治疗的“羽翼”之下。但是什么时候适合使用PD-1抑制剂进行免疫治疗、又应该选择什么方案呢? 下面这五道简单的问题基于当前的CSCO指南,能够方便快捷地帮助大家筛选合适的治疗方案。 1、不可手术的晚期或转移性(Ⅳ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还是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 A. 鳞状非小细胞肺癌-转至5 B. 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转至2 2、是否存在驱动基因(我国主要检测EGFR、ROS1、ALK)突变? A. 无驱动基因突变-转至3 B. 驱动基因突变阳性-方案Ⅰ 3、【无驱动基因突变的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是初治吗?确诊之后做过别的系统治疗吗? A. 是初治-方案Ⅱ B. 已经做过一线治疗-转至4 4、一线治疗的疗效如何? A. 疗效不佳,需要更换方案-方案Ⅲ B. 疗效不错,想巩固治疗-方案Ⅳ 5、【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是初治吗?确诊之后做过别的系统治疗吗? A. 是初治-方案Ⅴ B. 已经做过一线治疗-转至4 方案Ⅰ:用靶向治疗方案吧。 ![]() 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来看,并不支持驱动基因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使用免疫治疗。二线或三线以后治疗也不太推荐。 这不仅仅是因为驱动基因突变阳性的患者使用靶向药物的疗效更好,也是因为相当一部分驱动基因阳性患者根本不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包括EGFR与ALK等,使用免疫药物治疗,尤其是在一线使用免疫治疗时,响应率非常不理想。 方案Ⅱ:众多方案可选。 ![]() 近两年,国内免疫治疗的发展非常迅速,获批新药众多,疗效数据也都不错,指南更新的内容很多。 从2020年的CSCO指南到2021年的CSCO指南,无驱动基因突变的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推荐方案,Ⅰ级推荐增加了2个方案、Ⅱ级推荐增加了1个方案、Ⅲ级推荐增加了2个方案,发展非常迅速。 方案Ⅲ:二线治疗的选择,越来越丰富了。 ![]() 同样是受益于免疫治疗研究的蓬勃发展,2020年至2021年,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及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二线治疗,Ⅱ级推荐均增加了1个方案。 方案Ⅳ:多药终于实现非小细胞肺癌“全覆盖”。 ![]() 2020年的CSCO指南中,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仅有2个推荐方案,均为Ⅰ级推荐;如今,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Ⅱ级和Ⅲ级推荐分别增加了3项及2项,多款PD-1/PD-L1抑制剂终于实现了从非鳞非小细胞肺癌到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全覆盖”,患者的治疗选择比之前丰富了很多。 方案Ⅴ:延长无进展生存期的关键。 ![]() ![]() 将得瓦鲁单抗作为不可切除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后未进展的患者的巩固疗法,这一适应症已经获得了FDA与NMPA的批准。 在PACIFIC研究中,接受得瓦鲁单抗治疗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6.8个月,而同期使用安慰剂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仅有5.6个月!再加上得瓦鲁单抗治疗并不会让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大幅提升,患者的耐受性非常好,这种巩固疗法的优势立现。 临床试验招募 *基因药物汇提醒:本文中涉及的药物及方案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数据来源为已经发表的论文或会议摘要,仅供专业人士参考,不能作为真实世界应用效果的保障。新药临床试验应在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基因药物汇不建议患者自行使用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一款药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