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鹏飞读华人德《古薇山房文荟》

 家有学子 2022-02-24

一九七八年,已而立之年的华人德以北大文科第一的成绩考入北大图书馆系。同年考入北大的还有曹宝麟、白谦慎,三人在北大因书法相识,交谊甚笃。多年过去了,共同的兴致与理想让这份学生时代结下的情谊不断延续。

“我在北大读书的四年里,爱生的氛围很好,学生时时能受到师恩的熏沐。”

一九八〇年冬,华人德在北大师友的支持下发起成立了北京大学书法社,北大中断了五十多年的书法活动得以恢复。书法社汇集了北大才俊,在“首届全国大学生书法展”中,社员有四人获奖,北大成为获奖最多的高校。

“回想三十周岁考上大学,正是我人生之半的转折点。”

从车间工人到兰亭奖大满贯得主,北大对华人德的学术研究、艺术创作、事业发展产生了深深的影响。叶鹏飞此文选取华人德新书《古薇山房文荟》中的几个片段,向我们展示了华人德独特的书法道路。

读华人德《古薇山房文荟》

文 | 叶鹏飞

辛丑金秋,参加《江南之约——当代苏州书学系列新书首发及研讨会》,让我获益良多,苏州是人杰地灵的书法名城,总让人心旷神怡。回常州后,拜读了华人德的《古薇山房文荟》,被他感人的人生经历、充满智慧的真知灼见和质朴幽默的文笔所深深吸引。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华人德《古薇山房文荟》

阅读此书,让我首先感受到的是华人德走着自己独特的书法之路。华人德认为,学习书法,形成自己的风格,即是体现自己的审美趣味、审美理想,作品的个性气质、情趣追求等都潜意识地流露于作品中。书法创作如果同于人,即非自我;如果异于己,亦非自我——这正是华人德的书法嵯峨独立、名响书坛的缘由!

华人德隶书

华人德行书



从华人德在书中所言的学书经历来看,他一直是走着自己独立的道路的。他虽然自小亦是从颜、柳入手,以帖为起点,但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他就由隋入魏、由魏入汉,走上以碑为重点的书法之路,这在书法观念非常薄弱的时期,无疑是“鹤情高不群”!更令人感触的是,他从顾炎武《日知录》中得到启示,不再学古代名家之迹,而是广泛搜集秦汉至南北朝间的各种碑刻、铜器、砖瓦、简牍、写经等书法,“采山之铜”,取法迥异于古人和时人。华人德在研书过程中,凡能见到的原石、拓片、图版,注重将其共性的艺术特点抽绎出来,抛开某碑某字的具体形态,进行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隶书风貌。而他的行书又是从隶书和魏碑中抽绎,抛却凛厉角出的刀刻之痕,写出宁静、恬淡、朴实的艺术效果。他还遵循“道法自然”的观点,在研书过程中不刻意求变,而是让自己的书写创作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嬗变,脱去畦畛,形成自己的风格。他的研书过程,对当代众多的学书者如何面对浩瀚的书山碑海来选取适合自己的书法之路,是有着现实指导意义的。

华人德高一练习书法(1964年)

此著让我反复拜读的是《人生之半的转折》《王能父师》和《沈子丞先生》三文。华人德是一九六六届高中毕业生,成绩优异却无学可上,从无锡下放到苏北东台农村落户,种田四年间,仍旧笃志自励,笔耕不辍,终因自己的书法专长被招到县工艺厂工作,在厂又幸遇到下放此处的王能父、沈子丞两位先生,与他们的五年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位都是苏州人,都是学养深厚、艺术精湛的名家,都是有着睿识的饱学之士,保持着诲人不倦、谦逊温让的古风。在华人德的文章中,看到两位先生对他的关怀和指导,亦处处流露出他对这两位先生的景仰和感激之情。在那个艰难困境的时代,凄风苦雨不知埋没了多少人才,而华人德一直保持着不断自励、时求进取的精神,正与两位先生的勤勉和殷切期望密切相关。

王能父、华人德合影(1983年)

沈子丞、华人德合影(1990年)

最感人的是,恢复高考后,一九七八年已而立之年的华人德,以北大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北大,也成为同学心目中很有威望和值得信任的人。凡与华人德交往过的人,都会有一同感,即他保持着谦谦君子的古风,一无矜持之态,对后学亦是循循善导,诲人不倦。想到二〇一七年在苏州书协主席王伟林倡议下,苏州与常州举办青年精英书法联展,在苏州金砖博物馆开幕那天,华人德不辞辛劳地为常州参展的书家作品逐一进行点评,让大家都深受教益和感动。



华人德在北京大学书法社成立大会上介绍筹备过程
前排左二为副书记兼副校长王路宾(1981年)

书中,华人德专文介绍了北京大学书法研究社,让我们了解到此社是我国近代书法史上最早的一个高等院校书法社团。以学生为主的社团在蔡元培校长的支持和帮助下,得到沈尹默、马衡、刘季平三位导师的热情指导,活动形式多样,形成了学术思想自由、注重美育和素质陶冶的良好氛围,“五四”运动后逐渐停止活动。这段历史很少有记载,此文弥补了民国书法教育史上的缺憾。华人德在北大读书期间,在学生会和校领导的关心下,由他发起于一九八〇年冬成立了北京大学书法社,使北大中断了五十多年的书法活动得以恢复。

他在《王路宾校长》一文中,深有感情地描绘了书法社的成立经过和王校长对书法社的重视。尤其是王校长带病冒着严寒、踏着大雪来参加书法社成立活动的一幕,非常感人。北大书法社的成立,在当代书法史上亦是极有意义的一笔。当时中国书法家协会尚未成立,而书法社汇集了北大的才俊,在“首届全国大学生书法展”中,社员中就有四人获奖,北大成为获奖最多的院校。这在书法方兴未艾之际,他们的书法实践已为书界所瞩目,“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这是华人德倡导的结果。

从《幸福的回忆》和《一次尊师爱生会》文中看到,北大的名师荟萃,无论知识、阅历、智慧、思想都是超过常人的。在北大,师生的氛围很好,从许德珩邀请家宴的细节、从北大名师的发言中,时时能感受到师恩的熏沐。

白谦慎与华人德

华人德的北大同学,也都是拔萃之人,也正是他的同学好友白谦慎之介,才有了访美之行,从他的《访美散记》《美国行》和《张充和先生》三文中看到,他的美国之行是以讲学、交流、考察大学、参观博物馆和艺术馆为主的,同时拜访了许多海外学者。华人德受邀讲学的地方,都是世界一流的名校,他讲学的目的不是培养书法家,而是让美国大学生能理解中国的书法艺术,并产生兴趣。华人德用启发式的讲学,表达了“中国书法是一门视觉艺术,但不是表演艺术”的观点,并演示了书法创作的过程,纠正了西方学界对书法艺术的误解。

二〇〇五年,华人德应美国友人薄英之邀赴惠特惠学院讲学并举办个人书法展,期间拜访了翁万戈、朱继荣、褚家立等收藏家,积累所得,也让我们了解身在异域的学者文人的生存状态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读之深有感触。而这些讲学、研究活动,都有着开阔的视野,可谓是北大情结的延伸。

沧浪书社首批社员在沧浪亭合影(1987年)

一九八七年,由华人德倡导成立了“沧浪书社”,这是当代书坛上有着巨大影响的民间学术团体,也凝聚着书坛的精英,有着立足点高、研究水平高、创作水平高的声望。我想,从北京大学书法研究社到北京大学书法社再到沧浪书社,此中是存在着传承关系的,是北大书法社办社理念的提升。沧浪书社在当代书坛的影响是大家所熟知的,正如华人德在《沧浪杂咏》诗中所说:“东海三山不足论,中华自古一昆仑。沧浪诸子浮槎去,直到瑶池饮玉樽。”是华人德为书法艺术发展力行实践精神的体现。

华人德在学术上成就斐然。他的《中国书法史·两汉卷》和《中国书法全集·三国两晋南北朝墓志卷》代表着当代研究汉晋书法艺术的高度。此著中,《中国石刻文献的种类及其演变》一文,言简意赅地论述了碑碣、墓志、摩崖、石经、造像记、石刻图像、刻帖等艺术特点和历史文化价值,让人一读便能清晰地了解其兴盛和衰落的原因。尤其是对碑志铭文的“谀墓”现象进行了提示,指出“有时据史传所记,或官方文书档案反而真实可信,所以利用石刻文献,要与史传相参酌,采用二重证据法,相互补充,以定取舍,使事况接近客观真实”。不盲目地采用石刻资料,可谓是卓见。

在《欧体和石经、雕版印刷》一文中,华人德指出:宋代石经正书方严近欧体,宋版书字体与之相似。由于正书中,欧、虞体字形停匀,修短合度、行阵整齐、疏密适中,为官楷所用,以为世范,故石经正书多作欧、虞书体,这正是他所学图书馆学专业知识的体现,在书法界很少有人涉及。他还指出:宋版书的雕印很讲究,因欧体书结构修长精严,笔画挺劲峻峭,粗细变化均不明显等特征,使欧体比其他书体更快捷简便,且刻出的效果无论版面还是独立文字均明洁悦目。也由此说明欧体对汉字楷书的规范、文化学术的继承和传播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于帖学与碑学的论述多矣,但华人德对此有着独特的见解。他在《评帖学与碑学》一文中说:“有些偏重学帖的人批评碑学书派无笔法,以为所临汉魏碑刻为民间工匠所作,多半粗劣鄙陋,非取法乎上。帖学派书家师法二王’以来名家,故均在二王’藩篱内盘旋,若仅以二王’笔法为唯一准绳来称量古今书法,那么二王’以前既无书法,二王’以后更无书法。还认为二王’以后又必须遵循传承其笔法,书法这门艺术如只能因袭,不能有创新,那么也就不成其艺术了。”这都是发前人所未发之语。但他又指出了“魏碑无不佳者”观点的错误,此观点会使得学碑盲从者走入魔道而不自知。“学唐不成成匠体,学魏不成成伪体”,这是当代书法探求者非常值得深思的道理,以免误入歧途。

以上是我读华人德《古薇山房文荟》的一点感想。此著内涵丰富,许多未能涉及。但他的“人的修养和内心世界自然也将在书法中表现出来,所以书法中提倡和赞美的沉着、痛快、高古、雄健、淡泊、清雅、刚正、平和、自然、真率、拙朴、深厚等格调,无不是做人处世所遵循推崇的品性”一直在我耳边回荡,华人德的书法如此、文章也如此!

部分图片选自华人德《古薇山房文荟》

原文刊载于《书法》杂志2022年第1期

华人德,1947年生,江苏无锡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文学学士。苏州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隶书委员会副主任,并多次担任全国中青展及全国书学讨论会评审委员。2006年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奖一等奖。著有《中国书法全集·三国两晋南北朝墓志卷》《中国书法史·两汉卷》《六朝书法》等,其中《中国书法史·两汉卷》获得第六届国家图书奖、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


《古薇山房文荟》汇集华人德随笔、学术文章三十篇,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华人德的学问与艺术。作为当代书法复兴的见证者和推动者,作者不仅写自己,也描绘了一个时代,向读者展现了二十世纪后半叶至二十一世纪初书法事业发展的真实样貌。书中对师友德回忆感情朴实真挚,今日读来,我们仍感佩他们的格局、意志与活力,以及为书法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上海书画出版社有限公司 , 交易担保 , 放心买 , 华人德《古薇山房文荟》 小程序

海上题襟

读名家谈史论艺,博古通今,

提高文史修养,一窥书画艺术堂奥。

| 丛书特色 |

“海上题襟是一套清新雅致、图文并茂、可读可赏的艺术随笔系列,将邀请一批视野开阔、文化底蕴深厚的艺术名家参与写作,他们不仅擅书善画,又多思想深刻、诗文俱佳。已出版林岫《紫竹斋艺话》、曹宝麟《砚边卮言》、徐建融《长风堂笔阵》、斯舜威《书法的底线》、张瑞田《文人墨色——近现代文人书法》、华人德《古薇山房文荟》、李刚田《龙虫并雕——李刚田书印随笔》、言恭达《书学散步》、邱振中《此乃堂也》九种,内容涉及书坛典故、书史考证、书画鉴赏、艺术批评、文人雅事等内容。名家佳作,隽永可读,极具知识性、艺术性、思辨性与趣味性,可谓同类书中之上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