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第三百五十七条麻黄升麻汤治疗咳嗽黄痰夜间甚之我见

 了然3z5ctoaa2w 2022-02-24

麻黄升麻汤出自于张仲景伤寒论第三百五十七条: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麻黄升麻汤的组成是:麻黄 12 升麻 12 当归 15 生知母 15 黄芩 30 葳蕤 40 白术 15 石膏 30 干姜 30 生白芍 15 天冬 15  桂枝 30 茯苓 30 甘草 15

麻黄升麻汤的主证是:

咳嗽黄痰黏难咯,

大稀胸闷夜咳甚,

术后感染并高烧。

麻黄升麻汤的方歌是:

麻黄升麻汤十二,

当知术芍天冬入,

桂枝炙甘草十五,

姜苓芩膏用三十,

独把葳蕤用四十。

此篇用半文言文讲述,还是用白话文讲述,愚做了一番心理斗争,胃达到整齐划一、节约文字和达到避免因流俗挨骂的境地,愚决定采用半文言的形式,进行叙述,以期达到雅俗共赏的局面。

伤寒六七日”,所谓“伤寒”此乃厥阴之伤寒也!厥阴中风,古往今来少有人明言,几乎都是支支吾吾,左葫芦右瓢,没有一句真嗑!其实厥阴伤寒,就是独指“丑时”嗓子干哕、干渴、咽痒等定时症状而已。至于几日,当作数字游戏即可。

大下后”正所谓“大下之后无完气,久下之后必劫阴!

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独独此条,令不少后生,望而生畏,因解释不通,故而疑惑此方非仲景之方之言谈。

所谓寸沉而迟”乃寸部气脉被郁闭住了而已,愚常常在寸浮于鱼际之时加入怀牛膝、黄芩二药,诚为有效也!愚把此二味药,命名为“右寸鱼际煎”。这里的寸沉而迟,并非是无脉,而是一种沉入骨头,小似蚯蚓,迟似姗姗之脉也!切记是有脉的,而非无脉的一种状态!

所谓手足厥逆”是大伤津液后的一种拘急,若大脑中不能进行脑补,可幻想一下人之将死是否手脚收缩紧张呢?令本方本就有一种怕冷打得瑟的一种表证存在,再加上寸脉阳气被郁闭住,必然会导致上肢的不适,比如胳膊沉重、手臂疼痛等!另外此地的足厥逆,并非是佝偻而是一种冰凉、不温而已,极个别人会出现腿沉重现象,这就是现代版的手足厥逆,且勿把手足厥逆想成脑梗中风后的左手六、右手七矣!

所谓下部脉不至”并非单纯指尺脉而已,若是单指尺脉,绝无必要提及下部脉,这里的下部脉是自寸以下之部也!故而也包含了关脉,这里的不至,是指“没有如期而至”,毕竟如期而至是人的一种常态,而不至却是一种病态,所以此处的下部脉不至,是指关尺二脉的无脉。

尔或问,为何下部脉不至乎?

愚答:“马桶下水道堵住了,粪水如何下之?所谓不能下,就是下部脉不至也!如何打开死循环?用马桶抽,上抽下即通也,此即提壶揭盖,开宣肺气,故而重用麻黄升麻是矣!”

咽喉不利,唾脓血”这里的咽喉不利,是一种热毒,非重用升麻不能为之,若有咽喉不利,譬如咽喉红肿疼痛,可重用升麻30克为之。

所谓“唾脓血”是阳火做毒的一种表现,咽喉不利伴有脓血,此即肾阴不足,上蒸咽喉所致,故而重用知母以滋阴清热、重用黄芩入血室以解毒。若有咽喉唾脓血之症,宜重用知母、黄芩各30克为佳!

泄利不止者”这是对肾中湿热的一种排泄反应,愚以前不懂,但近期在愚试药过程中,意外发现每当愚在晚上用四逆加参汤扶阳后不仅失眠而且还会腹泻,愚开始认为是排寒的一种反应,后来愚接到弟子反馈,在夜晚服用四逆加参汤,同样有腹泻不止的反应。愚和弟子皆为雄性、皆为单身狗、皆为肾虚男,悟道半月,始悟道,愚及弟子二人,单身多年,大耗精血,肾早已为“寒湿裹热”,单纯的扶阳补气,无益于大助湿热,岂能不泄乎?愚后来悟道,加入知母15克,此弊消矣!

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所谓“难治”就是不好治之意,目的是要突出麻黄升麻汤的重要性!这是一种修辞手法,目的就是引起后人对这个方子的重视。可事实是事与愿违的,后人不但没有重视这个方子,反而污蔑这个方子不是仲景之方。愚想笑,作者为突出此方的重要性,故意加一个难治,非但没有让后人重视起来,反而让后人更加诋毁此方,这恐怕是原作者,远远没有想到的后果!其实要想让这个方子火起来,就必须扎扎实实的铺好主证的路子,这是它火起来的前提条件,其他的渲染不过是纸老虎的咆哮。

为获得究竟,愚仔细剖析了麻黄升麻汤,其完整结构是建立在肾着汤基础之上的积木结构,而非所谓的桂枝汤架构。愚认为半方不足以力证,唯肾着汤独全于此方,岂非麻黄升麻汤之铁证哉!愚不敢断言,麻黄升麻汤由肾着汤发展而来,但可以断定可以由肾着汤这个架构来解析麻黄升麻汤的整体结构。故而欲要知晓麻黄升麻汤在表达什么?就要扎扎实实的搞明白,肾着汤是为什么服务的?故而愚贴录如下。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朮汤主之。

甘草干姜苓朮汤方

甘草 白朮 各二两 干姜 茯苓 各四两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肾死脏,浮之坚,按之乱如转丸,益下入尺中者,死。

此乃肾着汤也,专治肾中寒湿是也!但愚又为何说此方乃治热之方乎?这就从愚之“寒湿裹热论”说起!愚认为“诸湿无论寒热皆生于肾”,所谓湿热皆从寒化而成,故而愚认为用肾着汤打底子,再并入湿热方药是治疗“湿瘟毒火”的一首方剂。

譬如知母、葳蕤、黄芩、石膏、天冬都是治疗湿热的成名药物,再并入肾着汤中,可以完美的诠释出这是治疗“寒湿裹热”的一首方剂。“寒湿裹热”与“湿瘟毒火”并非出自本方,乃出自愚之“营瘟煎”,而“诸湿无论寒热皆生于肾”出自愚之“肾湿煎。”但做记录,以供后人知晓!

第八十三条: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从此条可以悟道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但看麻黄升麻汤用了很多滋阴清热之品,实乃对此条的别类解法是也!

第一百一十五条:脉浮热甚,而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

实以虚治这是对误治的一种表达,但麻黄升麻汤并非实证而是虚证,补大于攻!上文中的吐血是“血迫热妄行”而麻黄升麻汤中的咽喉唾脓血,是肾中阴亏虚火的一种外在表现。上文中的咽喉干燥而吐血,这里的干燥吐血,类似嘴唇干裂出血,其主要感觉是干燥裂开并且带有纯正血味,而麻黄升麻汤中的吐血是黄脓带血,其味道是腥臭为主,这是湿热的一种外在体现。故而麻黄升麻汤是肾中虚火燃喉的一种外在核心表达!

第二百零二条: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

这里以口干舌燥为主,其舌苔干裂无苔,咽喉干燥异常,所谓不能漱口水,实乃津液几无,一欲漱口便觉疼如刀割,所以不欲咽矣!此类情况是“热迫血妄行”故而言必衄血是也!此处并非无解,用愚之“胖虎汤”即可解之!其用法是不用常规服药方法,但用一吸管缓缓吸入咽喉即可行之!若遇舌苔干燥裂深且无苔者,断不可用麻黄升麻汤,火上浇油耳!这就是为何愚引此条于此方中来做苦口婆心得解释了!看似不相干,实则可教人也!

第三百三十四条: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便脓血者,其喉不痹。

此条亦属于厥阴病篇,实乃麻黄升麻汤之旁参也!不可不录、不可不知也!古往今来对此条认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莫衷一是!愚但说愚见,对错与否?望君在临床深耕中实践也!且莫因一孔之见而失于临床之检验也!

伤寒先厥后发热”这是开天辟地定义肝脏受瘟的一种核心表达。愚在临床中切实发现,但凡肝瘟到来,其发病之初起皆先是恶寒怕冷,但其高烧不退后而又不恶寒,转接下利不止,尿热烫手,小便黄浓如茶色!

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所谓下利必自止,是热入营的一种表现,能下利反而是好事,这是在气分,若是“反汗出”了,反而是坏菜的一种核心体现,不可引以为乐也!所谓“反”字,就是反常之意,这不是好事,而是坏事!所谓“咽中痛者”就是厥阴入里化热,成为湿瘟毒火传变到少阴里了,故而“肾中虚火燃喉。”所谓“其喉为痹”这是对第三百三十七条,“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的证实!其主要矛盾就是“阴阳气不相顺接”故而为之痹也!

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所谓“必”就是必然传变是也!否则怎能自止乎?所谓“发热无汗”就是对痹郁的一种核心体现。这里的发热无汗不是表闭,而是体内的津液不足以支撑其外在的发热汗出了,故而但发热而无汗也!若想明白底层核心原理,请参看愚之麻黄加粉汤可也!所谓“急下存阴”,故而利自止住,是阴不足而内化热的一种核心体现而已,且莫以为病向愈矣!

若不止,必便脓血,便脓血者,其喉不痹。”若依然下利不止,这是好事,因为阴液还足以支撑住内在的消耗,但邪终归要有出路,故而便会下利脓血。不过勿要忧愁,这是湿热内盛而已,就好似今天的急性阑尾炎一样,所谓拉脓血确是对身体保护的一种核心表达,体内越热越不便脓血,反而是危殆生命的一种召唤!若不便脓血,便会“虚火燃喉”总不会自生自灭吧?若便脓血者,邪从下出,自然“其喉不痹

麻黄升麻汤全篇释义完结后,愚归纳一下厥阴伤寒先厥后热的核心主证,以便后学能够悟透厥阴之奥义。

厥阴从子午流注而言乃丑时是也,这是其一。

厥阴先恶寒待其高烧后又不恶寒,这是其二。

厥阴尿热烫手,小便黄如浓茶,这是其三。

厥阴喉干或脓血或其他异常,外加大便溏泄不止,这是其四。

但见厥阴四端,当悟其端倪可也!

图片
点个“在看”答应我不分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