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们通俗的命名法:万历柜诞生于明万历年间,成化杯诞生于明成化年间,宣德炉诞生于明宣德年间。 那么,景泰蓝来自景泰年间听起来好像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景泰蓝甚至不是起源于中国的。 据传早在公元6世纪末,就有大食国商人(现代的阿拉伯人),通过那条由张骞探索出来的丝绸之路,陆陆续续把东罗马帝国和西亚地区的珐琅器物或是技艺带到中土。 但更为可靠的说法是,成吉思汗在13世纪下半叶,率领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时,他们俘虏了一大批拥有高超技艺的手工艺匠人,其中便有当时懂得烧造“大食窑”器物的匠人以及他们所使用的珐琅釉料。 
大食是唐代对阿拉伯帝国的称呼,后来延续宋元,就把中东地区称为大食。这种铜胎掐丝珐琅工艺就是:中东地区发明的,严格来说并不是我国的国粹,不过是我们加以发展了。 尽管这种工艺的诞生与景泰皇帝没什么关系,但由于各朝代的掐丝珐琅都爱刻个“景泰年制”,终究是让景泰帝白白捡了个景泰蓝的代言人角色,人家学名可是叫“铜胎掐丝珐琅”。 
后世仿“景泰年制”
不过,景泰皇帝朱祁玉在位仅七年就让景泰蓝红遍了大江南北,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经大量研究考证发现许多所谓的景泰年制珐琅器的器身几个部分的发色与工艺,根本截然不同。 以“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兽耳炉”为例,此炉器形厚重完整,总体并无大异,仔细分析却可发现炉身与炉口、底足以及两兽耳的烧造工艺不是同一时代。炉身的釉面发色纯正莹透,砂眼较少,但炉口、耳、足的做工较粗,釉面干涩暗淡,与其身有明显区别。 
明景泰掐丝珐琅兽耳炉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景泰年间的景泰蓝确实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景泰年制的景泰蓝也确是景泰蓝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移花接木的景泰蓝秘密被曝光后,有人不禁发问:难道景泰年间就没有独立烧造过一件完整的珐琅器吗? 当然是有,但经故宫专家介绍,能符合这种要求,且带有“景泰年制”款的珐琅整器,故宫也仅存一件。不过我们回头看看景泰年间的国力条件以及政治局势也就不难理解了。当时已经窘迫至此了,朱祁玉依旧没有放弃景泰蓝,想来也是“真爱”了。 现在可以确定是景泰年间的景泰蓝就四件,其中北京故宫藏有两件,分别是“明景泰款掐丝珐琅勾莲纹小花觚”和“明景泰款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足炉”。 
明景泰款掐丝珐琅勾莲纹小花觚

明景泰款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足炉
台北故宫博物院一件为“明景泰款掐丝珐琅番莲纹盒”。 
明景泰款掐丝珐琅番莲纹盒 最后一件就是后藏在观复博物馆的“明景泰款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出戟花觚”。

明景泰款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出戟花觚 
刘永森《掐丝珐琅勾莲纹花觚》在故宫馆藏文物的基础上对原物进行等比复造,既遵照原文物之宫廷韵味,并契合现代审美需求,从规格、工艺、材质、功用四大方面创新升级,其外观典雅瑰丽、色泽晶莹夺目、集艺术性,装饰性,实用性于一身,高度浓缩600年故宫精华,是一件殿堂级的当代珐琅精品。 







国宝守护人专享价:1980元 喜欢本文就关注我们吧!对收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联系您的顾问哦~注:本文部分资料来源网络 ,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