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里不能缺少的一类药,无法替代,你不一定了解!

 百草健康之声 2022-02-25

中医药当中会用动物入药,很多人并不知道,动物药的独特,以及无可取代性。中医为什么需要用动物药,这其中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奥秘?
 
《庄子养生主》当中有言“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养生从字面意思来看是颐养生命、休养生息、增强体质、保健延年的意思,而中医学其实就是养生学。在千年历史之中,中医一直都是边临床边总结,在不断实践之中,求得真知,动物药之所以有效,也是在长久的实践中验证出来的。
 

远古的人类崇拜动物,动物象征了自然、力量,我们与动物千百年来和谐相处,后期,重要的祭祀场合中都要使用上动物,那是因为动物本身具有灵性,动物入药,“以灵养灵”不失为一个原因。而纵观中药中动物药的发展历史,我们也能看出,国人从科学的角度,让动物药蕴藏的秘密浮出水面。

01


动物用药到底有多少种?

4000多年前,甲骨文记载的动物入药有40多种;公元前400年战国时期《山海经》中有关于药用动物犀、麝、鹿、熊、牛的记载,收录药用动物67种;《神农本草经》动物药占该书的17.8%;世界首部国家药典《新修本草》将动物药扩展到128种;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动物类药461种,占全书24.4%;到了现在《中国动物药资源》记载,我国药用动物有11门、34纲、139目、495科、579属、2290种。

02


动物药和草药的差别是什么?

虽然中药里植物药的比例大,但是动物药与植物药和矿物药相比较,动物药中是具有特殊成分的,并且活性强、显效快、疗效高,是很多植物药无法替代的。比如人工麝香、人工牛黄还是不能取代动物药的疗效,与大自然所造相比,人工只能作为替代,但是无法比拟。

03


动物药有什么作用呢?

中医认为,动物药具有散风解表、清热泻火、利尿渗湿、祛风湿、开窍、安神、润下、理气、平肝息风、止血、补益、活血化淤、生肌、消异、化痰、攻毒等18种中药功效。

几种广泛使用的动物药:

乌梢蛇:

有一个小伙子,不幸得了风湿,关节酸痛到无法工作,走投无路的小伙走入酒家后院狂饮一缸陈酒寻死,醉酒后更是跳入酒缸想要淹死自己,被酒店伙计救起。此后不久,他全身关节也不痛了,行动也自如了,店家发现,原来酒缸里很久前淹死了一条乌梢蛇,自此乌梢蛇祛风除湿、活血解毒的作用逐渐流传。

中医认为乌梢蛇善于“走窜”,“动能生阳”,是风药中的猛剂,又因为其性温,入肝、肾经,有祛风通络、除湿止痒的作用,适合治疗风湿顽痹、中风、半身不遂等病。从药理研究发现,乌梢蛇含有赖氨酸、亮氨酸、谷氨酸、丙氨酸、胱氨酸等17种氨基酸。像常见的中成药花蛇解痒胶囊、青大将丸、散寒活络丸、乌蛇健骨胶囊等均有乌梢蛇。

龟板:

中医临床常用中药就有龟板,是龟壳动物的背甲及腹甲,有滋阴潜阳、补肾健骨、养心安神、调经止血的作用。现代科学证实,乌龟有极强的生存能力,从古至今,乌龟是寿命最长的动物之一,古人还为此创造“龟息”养生法。乌龟常在阴暗之处,龟板阴气厚重,对肾阴不足、腰膝酸软、失眠健忘、经血失调的情况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蚂蚁:

《本草纲目》记载“......蚁力最大,能举等身铁,人食之能益气力”,具有扶正固本、祛瘀通络、补肾壮阳的作用。蚂蚁含有人体所需的70多种营养成分,蛋白质高达42%~67%,含有9种酶和辅酶,28种有氨基酸、生长素,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硒、锰、锌、磷、钙等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这些成分让蚂蚁抗风湿、抗炎、护肝、抑制肿瘤,可治疗严重缺锌病和风湿性关节炎。

麝香:

熊麝脐下有一香囊,能分泌一种深褐色的油脂物,气味浓烈奇异,那就是麝香。麝香不仅是四大动物香料之首,还是各类香药之冠,各类香药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芳香能行气机,辟浊气,通神明。麝香气味走窜飞扬,内透五脏六腑,外彻筋肉肌肤,无处不达,无处不到。像治中风的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都含有麝香,它能帮助帮助药物更快到达害病之处,还有缩宫、温通、止痛、活血之用

动物药具有自身独特的不可替代性,我们既要善用、珍惜动物药,治疗更多疾病,挽救更多生命,还要持续研究动物药,以科学的视角,发掘动物药更多、更广阔的应用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思宇. 动物药在中医药文化中的作用研究[D]. 东北林业大学, 2014.
[2] 赵德贵. 龟蛇长寿 导引吐纳[J]. 武当, 2015(11):1.
[3] 刘福增. 对龟板,鳖甲炮炙原理的初步探讨[J]. 中药材科技, 1980.
[4] 李杰, 李建生. 现代鲜动物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和特点[J]. 中国肿瘤, 2004, 13(10):2.
[5] 黄士明. 大黑蚂蚁的药用价值[J]. 上海医药, 1995(12).
[6] 郝吉福, 程怡. 麝香的药理学研究概况[J]. 时珍国医国药, 2004, 15(4):2.


健康一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