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厚养与薄葬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22-02-25

Image


开选老弟:
早上好。
看了你转发的上文并征求我的看法,和你的“严重同意”一样,愚兄也十分同意文中的观点。是啊,正如作者所言,宁可生前一碗饭,好过死后撒万钱。老人生前儿女做到该尽的义务,让老人了无遗憾,比人死后哭天嚎地大操大办强得多。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近年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使农村也实现小康,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但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的不良社会风气在城乡尤其是农村也愈演愈烈,成为父老乡亲沉重的负担,使人们尤其是多数农家子弟难以承担的重负而暗暗叫苦不迭。但为了面子,给乡邻活人看,就打肿脸充胖子,倾其所有,大办丧事,有的为此欠下一屁股债,或者累得儿女一病不起,父母去世不久也一命呜呼,令人痛心。
我以为是否孝敬老人,关键在生前要厚养。生前厚养才是实实在在的敬老之道。何为厚养?我以为厚养不仅使老人老有所居,丰衣足食,而且要尊敬老人,给老人好脸色,和老人说话是好言语,使老人活得有尊严又体面,心情舒畅安度晚年,这就是真正的孝敬,也是真正的厚养。目前就我所见所闻,好多子女对父母物质生活上是有保障的,但缺乏精神上的关心,本来现代交通发达,通讯便捷,常回家看看不是难事,但不少子女由于忙碌工作或抚养自己子女,却做不到,即使不能亲自回父母家看看,常打打电话或视频一下问寒问暖也可以,但有的子女也做不到。还有一种情况,有的子女在老人身边侍奉,端吃端喝,可谓任劳,但却不任怨,也就是说怨天尤人,自觉不自觉流露有厌倦的情绪,抱怨的言语,给人久病床前无孝子之感,使多病善感的父母感到寒心。据悉,不少自杀的老人并不是饿死冻死过度劳死,而是气死心死寂寞致死。最近我为一部弘扬孝道等传统文化的图书组稿,其中写全国道德模范陈若星孝敬老人的部分十分感人,摘录如下,与大家分享共勉。

Image


1997年,陈若星的父亲因脑梗及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卧病在床,而且丧失了听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十年后,80多岁的父亲完全成了植物人。父亲的膀胱造瘘导尿管每天都要冲洗消毒,每周都须更换。为了让父亲睡得舒适,陈若星做到床上的垫褥每天都更换、洗涤、晾晒。给父亲铺垫,铺的时候一个小小的不平整都可能引发褥疮;为了防止褥疮,她坚持每天给父亲翻身多次,之后全身拍打按摩。父亲卧床17年,竟从未患过褥疮。罹患老年痴呆症的母亲经常喜怒无常,情绪狂躁与抑郁交替,几乎天天搞得家中像翻了天,混乱不堪;因精神错乱,老人幻视幻觉,把自己的女儿当做陌生人,提防、猜疑,并无休止地怒骂、指责、抱怨。随着时间的推移,罹患老年痴呆症的母亲的病情愈来愈重,直至行动及大小便均无法自理,严重丧失生活能力。陈若星天天给她擦洗,把母亲收拾得干干净净。长期以来,一方面是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一方面是家中双亲和儿子唯一的依靠。为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人,十多年来,陈若星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闲与娱乐,每天除了工作就是照料老人,连稍微贪睡10分钟都成了难以企及的奢侈。在她自己的字典里,早就忽略了“休息”这个词语。每天清晨都要在四五点钟起来为父母用洗衣粉和消毒水清洗尿湿的床单被罩,晾晒被褥;用热水擦洗身体;然后再准备好一整天的饭菜。每个疲惫的晚上,又要投入到堆积如山的家务之中;许多个深夜,要一次次中途起来关切父母是否睡的安稳。有时,父母半夜大小便弄脏了床铺,就要半夜换洗、擦身,常常忙完已是天明……对于陈若星而言,朋友间的聚会,休闲,旅游,多少年来,早已成为了一种遥不可及的“奢华”。去过她家里的朋友都说,这个家真不像是有着两位重病的老人,桌椅地面整洁,被褥干爽松软,还散发着淡淡的皂粉味。

Image


常言道:人死如灯灭。且不说我们是唯物主义者,就说国家提倡厚养薄葬,不仅是移风易俗,而且于民休养生息,减轻农民负担,使刚摆脱贫困或刚步入小康社会的农民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行稳致远。去年,与我们一块儿生活30多年得以厚养享年95岁的老岳母去世,女儿们就遵照老人意愿——临终前叶落归根也见到想见的子孙和亲戚,丧事没有像有的当地人请唱阴歌的跳舞的,也没有当喜丧包电影唱戏的(对外人而言以为老人高寿是喜丧,但至亲们仍难以割舍心中悲痛,对所有娱乐心存反感),而是按基本的程序走的,当然作为女婿我怀着悲痛的心情除协办丧事迎来送往,也给老岳母写了挽联张挂起来,也写了悼念文章张贴起来,并修改精简成悼文让外甥女在坟墓上念给大家听,不仅回顾歌颂老岳母的平凡而伟大的一生,而且要表示继承光大老岳母的优秀品质和好家风。给使在场的亲人们受益良多,起到了继往开来继续新征程的效果。前不久的春节期间回大荔探亲团聚,谈及耄耋之年卧床不起的父亲后事,母亲和我们兄弟妹妹也达成丧事简办的共识。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为中国人民建立了不朽的丰功伟绩,但按照他的遗言,邓颖超将其骨灰洒在祖国的大江大海里。真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我们后来者应该向周总理学习,做新时代移风易俗的模范。

Image


2022223-25

附拥抱大海的星空文:
老家爷爷去世,回家奔丧。结果老家的葬礼让我眼界大开,老家葬礼形式的繁琐跟我老家的简单大相径庭。
在我的老家葬礼一切从简,人咽气,亲戚朋友送完纸之后,就被殡仪车拉走火化了(夜里除外),亲戚朋友送刀纸就可以,不必上礼。一两个小时后回来,开个简单的追悼会,一般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然后送上山入土为安。一切都那么简单,即没有棺材也没有哭丧,更没有披麻戴孝,因为我们那里的人坚信,宁可生前一碗饭,好过死后撒万钱。老人生前儿女做到该尽的义务,让老人了无遗憾,比人死后哭天嚎地大操大办强得多。
而婆婆老家给我的直觉是死个人死不起。老人家是一大早走的,第2天上午安排的火化。从闭眼到火化这期间,要不间断的烧纸,第2天是重头戏,请了乐队七八个人,吹拉弹唱,又蹦又跳,跟二人转差不多,引的村子里大批人前来驻足观看。那热闹的场面还以为是在开演唱会,外面的热闹跟家里的悲哀形成鲜明的对比。
我长这么大快40岁了,第一次见到真正的棺材。棺材的厚实和巨大令我咋舌。一口棺材就花费四五千元,他们这里老人火化是没有骨灰盒的,把骨灰放在放进棺材中,再放进老人生前的衣物和喜欢的东西,比如烟酒喜欢吃的喝的。那棺材厚实得很,如果需要人抬的话,亲戚们说得16个人才能抬得动。
另外这里仪式繁琐,会有哭丧。哭丧我只在电视里见过,亲戚磕头,家人回礼。但我亲身经历更有感触。我作为家人跪在那里给亲戚回礼。跪着真的很受罪,我们这群小辈儿直挺挺的跪一会儿,趴着跪一会儿,歪着跪一会儿。一辈子没有磕过那么多头,那天全补上了。
哭丧我就是看热闹,哭丧的大姐真是天生吃这碗饭的,唱着唱着眼泪哗哗的流,哭得比我们这些儿女子孙还真。儿子哭完女儿哭,女儿哭完孙子哭,还有侄子哭侄女儿哭等等。无论什么身份,只要你想点人家就能唱,唱完了给赏钱。
孝子贤孙们还要披麻戴孝。带的孝,长长地拖到地上。男女有别,每一辈人都不同,所用的布料花费巨大,听妈妈说一共花了2000多块。最大的开支是招待亲朋好友的费用,爷爷的葬礼总共花费了3万多块,这开支不得不说是巨大的。我公公婆婆加上几个叔叔婶婶,都一直认为太铺张,但当地的风俗就是这样,他们如果不办的话,就会被村里的人瞧不起,会被人家当成笑话谈论的。我婆婆直呼,政府应该干预这种事情。
我也认为这种大操大办根本没必要,都是做给外人看的面子事情。老人生前只要对他尽到应尽的责任,让老人了无遗憾,身后事可以从简。人死一把灰,不孝子在父母年老后即使花再多的钱在人们口中仍然是不孝子。我常常对老公讲,我俩去世后,儿女愿意用玻璃瓶也好,愿意用鞋盒子也好,哪怕随手一撒都可以,我丝毫不介意,真的没必要在葬礼上花冤枉钱,日子是自己过的,问心无愧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