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四十《苏辛词说》《定风波》

 健儿哥读书笔记 2022-02-25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也是苏轼流传甚广的一首。尤其是“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而顾随先生非要鸡蛋里挑骨头,给东坡先生挑出点毛病来。
      其实头两句反而是顾先生眼中的经典,“穿林”是风,“打叶”是雨,瞬间让人身临其境,看到摇曳的清翠枝叶,听见呼啸和噼噼啪啪的风雨声,甚至鼻子都能嗅到潮湿的泥土味道。这么栩栩如生的描写,东坡先生反而让你“莫听”,为什么呢?因为“何妨”引出的下一句意境更潇洒惬意——风雨中却“徐行”,慢慢享受沐风栉雨。因为“吟啸”。风雨中“吟”的自然不会是多愁善感,必然是豪情万丈。“啸”更是兴奋之时直抒胸臆。
        这两句和辛弃疾的《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里的头两句“莫避春阴上马迟,春来未有不阴时”比较一下,细细品味。就会体会到苏轼和辛弃疾虽然并称豪放派的代表——“苏辛”,但二者的词还是有自己的性情风格,东坡先生拿得起放得下,风雨中仍显豁达高远,稼轩先生即使调侃别人,也是语重心长,操心劳命。
        后面,顾随先生就开始吐槽坡公这不好,那有瑕疵。我等末学后进之前读这等名篇,恨不得字字珠玑,奉为圭臬。但顾先生是大家,槽点找的稳准狠,这样学起来,就有研究的意味,就能反过来对自己的文字能力有提点。
        “一蓑烟雨任平生”承接且点明了开头两句,算是点睛之笔。但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本来意境不错的两句,放在这里却被顾先生批的体无完肤。
        其一,韵字突兀,本来是闭口音的“行”“生”的ng韵脚,突然张大嘴巴来了个“马”“怕”。如同本来潇洒的踏歌徐行,突然摔了个大马趴,毁了一副多好的“风雨吟啸图”!
        其二,“轻胜马”毕竟心中有了马,也就是权欲。并没有完全置之脑后。就如同“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常拂拭,不使染尘埃”本是不错,但和“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心中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相比,就落了下乘。
        其三,“怕”字除了坏了韵脚,还坏了风度。不论这句说的是“怕”还是“不怕”。这个字就不该在这么飒爽快意的词里出现!怕什么?气的顾先生要把坡公从地下刨出来问问为用这个字,哈哈。也是玩笑,顾随对苏词是爱之深恨之切!
        “料峭春风”到“山头斜照”其实写的也不错,但和出道即巅峰的开头两句比,“迹近敷衍,语亦稚弱”(顾老原话,不是我说的)。
        最后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乍读甚是精彩,但除了“风雨不动,波澜不惊”外,再深挖,也没有再精彩的内涵,“一口道出,大嚼无味”(也是顾老原话)。
          于是,顾先生总结出写文章的通病,原文偏文言,我斗胆通俗化一下:古今文章,开篇的时候,心中有腹稿,有立意,越是不经意,越容易流淌出好的开头;但是写到中间,即使是学富五车,才华横溢的大家,也未免有刻意描写,放不开手脚的痕迹,而普通人这时候就精疲力尽,难以为继(太有道理了,这就解释了为啥好多网络小说开头设定很精彩,文笔引人入胜,写没几章就水平急转直下,最后烂尾的原因了);到了结尾,文学大家还能搜肠刮肚,拼凑完整,但也顾不上什么浑然天成的意境了,普通人直接烂尾,惨不忍睹。
       作文、做事道理相通,暗自体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