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砚边谈艺】何妨吟啸且徐行 ——妄论孟老

 风影墨客 2016-06-21

苏东坡有首《定风波》,词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首词是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写的,很能体现苏东坡的性格特点。更重要的是,他其实是为中国文人应该具有的理想形象勾画了雏形。美术史认为,苏东坡为后世中国绘画奠定了美学和伦理基础,因而确立了文人画的走向。



王孟奇《读书图》68×67cm


我不知道苏东坡长什么样子,我对他的形象臆构,完全出自对他诗词文章的浅显理解。但我感觉,王孟奇先生身上有一种气质,和苏东坡很像。苏东坡命运多舛、九死一生,对此,他以一曲《定风波》旷达解之;孟老也曾经历过很多不堪回首的往事,今天提起,他也往往是一笑对之。我总觉得,苏东坡应该就是孟老这个样子,面目俊秀、高高的个子,性格率真放达,每当与好友聊至开怀处,还会经常哈哈哈的笑出声来。孟老的笑声之所以让我印象深刻,是因为我觉得那是一种真真干净的笑声,像是儿童的笑声。



王孟奇《清淡图》63×44cm


王孟奇先生早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曾长期在南艺任教,是当时南艺乃至整个江苏中国画领域的学术中坚。后来,虽然他离开了南艺,但他留下的文脉仍然在黄瓜园延续着,他的学生们也早已成为博导、教授,成为国内外有着重要影响的艺术大家。


王孟奇《只欠渊明一卷诗》35×46cm


我们进入黄瓜园的时间很晚,读书的时候,孟老已经离开南艺。但与孟老结缘却像是冥冥中注定的事。工作后,内子起兴读博,有幸拜入王孟奇先生门下,在先生的教诲下领悟中国绘画的精神奥蕴。我也因此而沾光,能够领略先生大家风范,感受他俊逸高古、儒雅谦逊的人格魅力。


王孟奇先生成名很早,他的名字早在文革时期便已广为人知。当然,后来学界对他的了解更多是定位在新文人画领袖的角度。对“新文人画”这个概念,孟老作为当事人,或许有自己的看法。但我认为,文人画就是文人画,这个“新”字是个完全多余的前缀,至少用在他的身上完全是多余的。说白了,文人画其实就是中国画的本质属性,本质的东西哪有什么新的旧的区别?王孟奇先生的艺术创作,就是文人画,是文人画在经过历史的风雨之后必然的样子。



王孟奇《人物》33×33cm ×4


东坡词中所传达的意象,就像是对后世中国绘画,也包括整个中国文化发展做出的千年谶语。尤其是近世以来,这种“穿林打叶”的风雨声更是使中国文人深陷于泥沼中,日渐迷失自我。文人画,也包括文人的气节,在现代性的刀光剑影中早已被撕扯的支离破碎,一如今天随处可见的城市拆迁的废墟。


我们所处的文化生态,是一种原本在文人圈子中并不占主流的市井文化和官场文化相杂交的庸俗文化。但今天的中国艺术,其中最活跃的一部分,反映的正是这样一种文化形态。最适应这种文化的得意者,必须具备如蛆虫一般的体格。而在历史的风雨中一路走来的文人,要么在风雨中完成惊慌失措的蜕变,要么被挤压在逼仄的一角,感受着一如艾略特在《荒原》中所描绘的那种充满生机的一片荒凉。孟老是后者,当然,他更是一位智者。



王孟奇《计较黑白》35×45cm


从现代艺术史的角度回看过去,以王孟奇先生为代表的一批艺术家,承担了一些在文化上“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这种承担和选择也许只是一种文化基因的使然,但一旦这些基因有了选择的自由,它必然会显现出与文化母体惊人的相似性。出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艺术家,在年近不惑之后获得了一些自由选择的可能。这是“新文人画”家(约定俗成,权且用之)得以形成并聚合的历史前提。今天看来,这在当时也是一种经历风雨、风波底定之后的文化归乡。



王孟奇《清心图》67×27cm


王孟奇先生的归乡竹杖是他手中的画笔。当故乡成为荒原之后,归乡之路并不平坦。王孟奇先生深知自己无法完成适应时风的蜕变,于是他做出了“懒与时贤论短长”的选择。孟老的画风与他的文化选择非常的吻合。我看孟老的画,也有点像咀嚼东坡词的感觉,里面有夸张,有变形,有调侃、有超逸,还有点“何妨吟啸且徐行”的幽默俏皮。孟老的画就是东坡的词。



王孟奇《火锅图》66×44cm


时风所囿,我无法参透东坡诗意,自然也无法完全领会孟老画中的全部奥蕴。但我知道,他像是一个行走在现代性荒原上的弗兰肯斯坦,用他的画笔在闭塞的画室顽固地拼合着中国文化巨人那已经支离破碎的残肢。我不知道这个文化巨人是否还能重新站立起来,但我似乎看到,料峭春风中,一位老者竹杖芒鞋,站在高山之巅望着远方,风雨过后的阳光正照在他的身上。(文/丁亚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