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记》中的成语”[语音+文字](四十)冯唐易老

 hhucxq 2022-02-25

冯唐易老

一、成语

[冯唐易老]汉朝冯唐身历三朝,到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感慨生不逢时或表示年寿老迈。

二、故事

冯唐易老”四字出自王勃《滕王阁序》,原文为:“嗟乎!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后两句连用《史记》中冯唐和李广的典故,我们也归之于“《史记》中的成语”。

李广的传记,确实是对“李广难封”的感慨,这一点我们在成语“李广未封”中已论及;而冯唐的传记,却并非讲述“冯唐”如何“易老”,甚至与“冯唐易老”这四个字关系不大。冯唐传记主要讲冯唐为中郎署长时,以说李牧、廉颇的古事的方式指出汉文帝朝对边关将士的不公,即“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并将因上报军功时多报了六个人头而下监狱的魏尚赦免了,他因而被授予车骑都尉一职,“主中尉及郡国车士”。整个传记,与“冯唐易老”有关的文字仅为传记余绪,仅几行:“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由此可以看出,冯唐在文帝时曾担任中郎署长,再提拔为车骑都尉;景帝时曾做过楚国的相国,后被免职;武帝时以贤良被举荐,只不过当时他已九十多岁了,不可能再为官,所以让他的儿子冯遂为郎。这里只说武帝赏识冯唐时他年事已高,并没有说冯唐生不逢时,更没有王勃所说的“时运不齐,命运多舛”。王勃将不得封的李广与年老仍被征的冯唐凑成对句,让人感觉冯唐是有才华却一直未得到重用,到被重用时年岁已大,不复能用;李广确实能说是“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冯唐却不能用这八个字来形容,甚至冯唐的事可以反其意而用之,说成“时运颇佳,命运途坦;冯唐虽老,天子犹征”——我们是生生地被王勃忽悠了。

三、评析

我们怎么就轻易地被王勃忽悠了呢?原因在于读书少,上了作者与注释者的当。王勃写《滕王阁序》,为了突出“时运”“命运”的不佳,感叹人生易老而功业难成,他需要用典;于是,“功业难成”他选用李广至死未封侯的典,“人生易老”他不想直接用“人生”二字,想也用个历史人物与“李广”成对,于是想到“冯唐”,因为《史记·冯唐列传》中有武帝“求贤良”而冯唐被举荐时,“时年九十余”,于是轻松选用。王勃选冯唐要的是他被征召时“年九十,不复能为官”,至于整个传记是否真讲“冯唐”如何“易老”,他就不管了。这手法与李廷彦献给上官的一首百韵排律有些相似。这排律中有一联道:“舍弟江南没,家兄塞北亡!”上官读后,凄然神伤,道:“不意君家凶祸重并如此!”李廷彦马上解释道:“实无此事,但图对属亲切耳。”只为“属于亲切”,诗人不惜捏造;为了句子用典对仗,王勃也不惜误用典故,“化无为有”——这是上了作者的当。古诗文中,用了许多典故,我们读书少,不知出处,不知含义,需要有注释方能读明白。而作注释的人,只为将文中典故讲清楚,这典故使用正确与否,他们不管,或者典故用错,他们也依文意注典故,不以典故纠文意,于是使以讹传讹,讹误流传,便成正解了。如“冯唐易老”,高中人教版教材就注“冯唐”为:“西汉人,有才能却一直不受重用。汉武帝时选求贤良,有人举荐冯唐,可是他已九十多岁,难再做官了”。细读《冯唐列传》,其中找不到太史公或冯唐“有才能却一直不受重用”的丝毫感慨——这是上了注释者的当。这又涉及到要形成正解必须读书多,且必须读原典而不能读他人转述的问题了。

为了进一步说明“冯唐易老”为作者误用、注者误注,我们在这里讲一讲冯唐传记的内容。冯唐为中郎署长时,有一次,文帝的车辇经过郎署,与冯唐相遇,便与冯唐聊起赵将李齐,说李齐好厉害。冯唐说李齐“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然后就一一说了廉颇、李牧的为人。文帝听后叹道:“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没想到冯唐道:“主臣!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气得文帝拂袖而去。后来,匈奴入侵,汉军败退,文帝又将冯唐召过来,问:“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冯唐于是讲了下面几方面内容:1.古时帝王派将领出征,将领对军队有绝对的自主权,所谓“阃以内者,寡人治之;阃以外者,将军治之”——军功与爵位的赏赐由将军决定。2.李牧为将,赵王只要求成功,如何行军作战不加干涉:军中所收租税皆由李牧支配,他用来犒劳士兵;对将士的赏罚,由李牧决定;李牧方可以放开手脚来打仗,因而取得赫赫战功。3.我大汉的魏尚为云中守,治军颇有李牧之风,军中租赋用来犒劳士兵,又拿出自己的钱来慰劳将士,因此匈奴几乎不敢进攻云中郡。4.匈奴仅一次进犯云中郡,魏尚出击,打了大胜战,然而在报军功时因为多报了六个人头,不仅没有封赏,反而夺去爵位下到监狱中,您的“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所以,我说陛下您即使有廉颇、李牧这样的大将,也不能为你所用——很明显,冯唐是借古讽今,以古例今,为魏尚说话;而文帝也听取了冯唐的建议,让冯唐持节将魏尚赦免了,让他重当云中守。由此可见,《冯唐传记》乃是冯唐以古例今,劝诫文帝,营救魏尚,与“冯唐易老”毫无关系;冯唐因这番话而升为车骑都尉,还是提拔;到景帝时任赵相,更是高升,与“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关系远着。由此可见,“冯唐易老”接“李广难封”,前有“时运不齐,命运多舛”,确实是作者误用、注者误注。

前面说的,读书不多,容易上当。我写这段文字,依据的是《史记·冯唐列传》,尚未看《汉书》中冯唐的传记,也不知《楚汉春秋》中是否有“冯唐易老”的感慨——从这个角度来看,看了我的小文,以为“冯唐易老”有误,也有可能上了我的当。而解决的办法也许只有一个,就是围绕这个问题,查阅相关资料,方不会被作者欺、注者骗,被我欺骗!

三、原文

一、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袪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主臣!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闲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二、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冄阝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其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三、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遂字王孙,亦奇士,与余善。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