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总能达成目标的人,做对了什么?

 淡泊宁静致远斋 2022-02-25

图片

本文图片皆来自 pixabay.


2022 年已经过去了将近 2 个月,你制定的新年计划还在执行吗?

如果你依然在执行着,那么恭喜你已经超过了绝大部分人!

斯克兰顿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大约只有8%的受访者能够完成他们定的新年目标。如果你能够完成新年目标,就超过了 92% 的人!

完成目标,看起来不怎么起眼,但真正执行下去就很难,因为你不仅需要行动力,而且还要长期坚持。

我的一位前同事,已经工作 5 年了,前年 8 月份突然裸辞,说自己要备考北师大的心理学研究生,我当时心想她真有勇气,我本以为她需要再备战一年,没想到在第二年就收到她考上了的消息。

还有一位朋友,从我认识他开始他就一年比一年胖,去年年初他说自己要减肥,因为近几次体检,脂肪肝什么的都有了。一开始我对他没抱多大希望,因为我朋友圈中所有嚷嚷要减肥的人没有一个成功的。但仅过了半年,我再见到他,他就已经瘦了大一圈,整个人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特别好。他说自己每天都在健身房运动半小时以上,没有一天拉下。

我特别佩服他们。反观大多数人都是年年立 flag 年年倒:计划一年读xx本书,写xx篇文章,学会xx技能,减肥xx斤…… 一开始可能还会有所行动,但没过多久就放弃了,年底一看,又啥也没干成。

比如我自己,每每看到自己定的目标没有完成,就痛心疾首,自我谴责,但第二年还是这样。不停立flag,然后无法完成,接着陷入自我内耗中。

从去年开始,我就放弃立 flag了,只关注自己做的事情,努力让自己的行为符合自己的预期。没想到,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去年一年,我读了大概二十本书,写了十几万字,甚至有规律地运动了起来!

后来我反思,为什么当我不立 flag 的时候,反而做成了很多事情。

一、没有“实际意义”的 flag,遇到点事儿就倒了

什么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flag?

比如,“一年读xx本书”,这种就属于典型的没有实际意义的 flag,因为它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指向,不解决任何问题。很多人喜欢找书单,我也是,总是搜罗一堆大V推荐的书单,然后把这些书都找出来计划一年读完,结果读到第二本就不读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书我并不感兴趣,它们也不能解决我的问题。

再比如“学好英语”,我之前一直有学好英语的执念,因为我觉得英语说得好的人很酷,但是 n 年过去了,我也没有把英语学好。为什么?因为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根本用不到它,它既不重要也不紧急,任何事情都能排到它前面,所以就会一拖再拖,直至放弃。

还有运动健身,我高中毕业后就再也没动过,也是因为不是刚需。我是易瘦体质,经常大吃大喝也不胖,所以运动减肥在我这里几乎用不着。但是我去年却开始健身了,因为我准备要一个孩子,我由于常年不运动,身体很虚,我希望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来迎接这个宝宝。这个时候,运动对我而言就具有了实际意义,所以我也真正运动了起来。

所以如果想立不会倒的 flag,首先就问问自己,这个 flag 对你来说是不是真的那么重要?因为人是特别会“省力”的物种,如果一件事情不是必须要做的,那么他大概率就不会做了。

图片

二、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比制定目标更重要

我们都想要让自己变得更好,但是真正做出改变却非常难,为什么呢?

年初我读了《掌控习惯》这本书,书中给出了两个原因,我特别受启发:

第一、我们根本没有找对要改变的东西。很多人想要改变的时候,总是把注意力放到结果上,比如我要减肥、我要出书,这些都是结果。

如果只盯着结果看,就很容易因为结果迟迟未达成而意志力耗尽,最终导致放弃。所以要不重结果而重过程,也就是注重行为习惯的改变,如果你能每天坚持运动,坚持写作,早晚会达成这个结果。

第二、我们试图以错误的方式改变我们的习惯。如果你从未改变支配着你以往行为的潜在信念,你很难改变你的习惯。你制定了新目标和新计划,但是你还是你,并没有发生改变。

我理解的是,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是与他自己的身份认同相匹配的。比如我认为我是一个守时的人,所以我几乎从来不迟到,而我又认为自己很懒散,所以只要不是很重要的事情都会拖延。所以,除非他有了新的信念,渴望一个新的身份,否则仅仅设立目标和计划是没有用的。

最底层的,是要改变“你是谁”,“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想象一下两个人拒绝吸烟的情形。当有人让烟时,甲说,不用了,我正在戒烟。听起来很合理,但背后暗含的意思是,他依然相信自己是吸烟者。而乙说,不,谢谢,我不抽烟了。虽然听起来没太大差别,但它表明了这个人身份的转变,他们认为自己不再是烟民了。”

现在,如果你想要一年读 30 本书,那么你不如先让自己成为一个“阅读者”。我记得一诺曾经讲过比尔盖茨说自己是:reader、learner、teacher. 这些都是从行为角度来描述的,你不妨也从这个角度来立 flag.

今年我就给自己立了一个“flag”:成为一个“有行动力的人”。之后,我每天都会对照自己的行为问自己,“我这样是不是有行动力的表现?”,一天天下来,我的行动力果真就提升了一大截!

三、敢于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一诺在她的新书《力量从哪里来》最后说,“我们一路走来,有许多不敢,最大的不敢是'不敢发光’”。看到这句话时我深受震撼,我们总觉得自己不行,觉得自己就应该是一个普通人,不可能像别人那样优秀。

“我们质疑自己,我算老几啊,我怎么可能充满智慧、英俊靓丽、才华横溢、魅力无限?”正是这种信念限制了我们,它让我们不敢发光,不敢有更大的梦想,不敢抬头仰望星空。

今年的冬奥冠军谷爱凌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比赛项目中最后一跳时,大家都说左旋转是她不擅长的,而就在这个不擅长的点上,她勇敢的在奥运会的赛场上去尝试,跳出了比右旋转还要高的成绩!平稳落地后,她激动地跪在地上,为自己欢呼!

所以,永远不要给自己设限!

“使自己渺小,并不能帮助世界。放低自己,让周围人有安全感,并不能启发别人。我们都应该光艳照人,像所有孩子一样…… 当我们允许自己发光时,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允许他人发光。当我们从自己的恐惧中解放出来后,我们的存在也自动解放了他人。”

除了勇敢地仰望星空,我想更重要的是,脚踏实地,日拱一卒,渐变而非突变。

图片

我发现我们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就是以为“只要到了某个特定的时间节点,一切都能突然发生改变,我们也能从这个状态突然跳转到另一种状态。”所以我们总喜欢等待某一天的到来,常见的句式就是“等……我就……” 比如,“等我有钱了,我就去环游世界”。

但实际上,人的状态是连续的,今天的你和明天的你不会有太大区别。有人说,“你如何过一天,就如何过一生”,虽然听起来有些夸张,但是你如果回顾你过去的人生,大多数人会发现其实自己一直都没有变。

只要我们的习惯(包括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没有真正改变,我们就会一直在一个循环里打转,永远跳不出去。

但人生又是由无数个当下叠加成的,你只要能过好每一个现在,就能够过好整个人生。这也是我今年最大的一个感悟。

《掌控习惯》里还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你采取的每一个行动,都是投票给了你想成为的那个人。

新的一年,希望你能和我一起从掌控习惯开始,来掌控自己的人生。

至于如何掌控习惯,这本书的作者给出了四大定律:

1、让它显而易见

2、让它有吸引力

3、让它简单易行

4、让它令人愉悦

今年年初,诺言社区发起了《掌控习惯》的共读活动,邀请了 100 名诺友在 21 天里深读这一本书。

通过五步阅读法,真正理解、内化并实践书中内容。并邀请一土教育联合创始人申华章和国际同理心教练左方老师作为嘉宾,每周在线上跟大家就本书进行多维度、深层次的解读分享。

最终,大家不仅读完了这本书,而且一共写了 813 张知识卡片,还有 58 名诺友勇于突破自我,在小组视频演说会上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诺友评价: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社区的深读会,第一次体验到原来可以这样读书,太幸运了。深读会读书的形式(写作业思考、视频演说会分享、大咖解读、评比优秀学员、每日金句等等),感觉就是在践行着养成习惯的四大定律:显而易见、有吸引力、简便易行、令人愉悦。感恩社区、感恩深读会、感恩诺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