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省广州市届天河区2022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

 中小学阅读写作 2022-02-25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原始时期,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照明便有了需求。近年来,全国各地出土的考古成果中不乏当时人们使用的照明灯具。令人惊叹的是,这些灯具不光造型精关,还别具节能智慧,中国古人的节能环保意识可见一斑。
由于用普通的生活器皿做灯具浪费燃油,古人遂将其或加高底座,增加光照范围;或增加通风管道,让燃烧更充分;或上面加盖,减少油料损耗,于是诞生了不再他用的专业灯具。
从战国到秦汉时期,铜灯在上层社会中很流行。铜灯的推广和使用让夜晚变得前所未有的明亮,但是,长时间燃灯会导致房间空气质量下降。于是,人们开始制作可以减少烟雾的环保灯2015年江西南昌海昏侯墓里出土的雁鱼灯正是这样一种环保灯。据《文物》记载:灯火点燃时,烟雾通过鱼和雁颈导入雁体内,将烟尘吸入雁的肚里让水溶解,净化空气,防止了油烟对室内空气的污染。因此,这也说明中国古代人就有环境保护意识。
雁鱼灯不仅环保,还可调节光亮度,且能充分利用燃料。从另外的角度说,这也是一种节能灯。但古代真正的节能灯,则是在省油灯发明之后出现。
所谓省油灯其实就是秦汉后在平民社会广泛流行的陶瓷灯,这种灯体是夹层,故古人又称之为夹灯盏。史学界一般认为,省油灯是唐宋时期开始使用的。夹灯盏的节能原理,就是降低灯具使用时整个灯体的温度,减少燃油的损耗和挥发,相比昂贵的铜灯,这种简单廉价的夹灯盏更受欢迎。所以,一经发明,首先就在用灯时间最多的文人学子中间流行开来。
(摘编自李立《令人叹奇的古代节能智慧》)

()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
姹紫嫣红开遍
滕肖澜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
天还未亮,项忆君便被父亲的唱戏声弄醒。她爬起来,轻手轻脚地开了门。客厅里,父亲项海把四周门窗关得严严实实,拉上窗帘,穿一身褶子,舞着两只水袖,身段袅袅婷婷。头一扭,眼神再一挑,翘个兰花指——便活脱是杜丽娘了。
声调压得有些低,好几个音该往上的,都硬生生吃回了肚里。项忆君知道父亲是怕影响隔壁邻居。不够尽兴了。但也不要紧,客厅不是舞台,父亲不是为了博台下的喝彩,只是自娱罢了,为的是一刹间的迷醉,像鱼儿游回大海,鸟儿重归林间。那一刻,是另一个世界,只需微微闭上眼,周围便是良辰美景。
项忆君又轻轻关上门,重新躺回床上。项忆君的曾祖父早年是上海滩赫赫有名的琴师,父亲项海从小跟着研习京昆,嗓子好扮相也好,早年是京剧团的台柱,专演梅派花旦。后来嗓子不行了,改唱昆曲,渐渐地便不唱了,赋闲在家。
早饭时,项忆君看到,项海的胡子依旧刮得干干净净,下巴上青灰一片。这还是演花旦时的规矩,胡子要刮彻底,胡碴也不能露个一星半点。早年落下的习惯,至今如故,每次刮完胡子,还要翘起兰花指轻抚一遍,再朝镜子里抛个眼风,定个格,才作罢。
项忆君吃完,站起来,拿上包,说声:爸,我上班去了。
项海微微点头,举起一只手,优雅地挥了挥。
——吧。也是京白的韵调。
项忆君在机场海关上班。
高中毕业时,项忆君原先想考戏曲学院,一是自己喜欢,二来也是想让父亲高兴。她长相跟父亲有些像,瓜子脸,五官不算出众,却是清清爽爽。父亲说过,这种脸型饰花旦最好,平常看着普通,妆一上,眉眼便活了。她以为父亲肯定支持。
还未懂事起,她便听父亲唱戏,起初是咿咿呀呀觉得好玩,渐渐地,便融了进去。确实是好,到兴头上,整个人嗖地蹿了出去,只一瞬间,便似穿越了几千几百年,到了不知名的所在。戏里的人,都活生生地在旁边呢。轻摆罗衫,眉眼含春,一蹙一颦,都是美到了极致。项忆君也爱听流行歌曲,可跟京昆比起来,便完全是两码事了。一个像嘴里嚼的话梅,另一个,却是泡得酽酽的茶,光闻那香气,便已醉了三分。一个是听了便忘,一个是直落到心里,曲罢了还兀自傻傻的。
项忆君小的时候,到杂货店买酱油,手拿瓶子,嘴里哼着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转东升,那冰轮离海岛——”脚下踩着碎步,眼神定定的,小嘴念念有词,痴了似的。路过的人便笑她是个傻丫头,长大了和她那傻爸爸一样。
项忆君唱戏时,项海便在一旁坐着,两指间夹支烟,随节拍在桌上轻轻敲着。项忆君嗓子比父亲亮,身段也好。项海说,如今的角儿,再没有像当年那样出众的了,总是少了些什么,也是世道的缘故,能出电影电视明星,却出不了拔尖的名角儿。
项忆君有天赋,没受过专业训练,单靠父亲的指点,小学时便得了全市京剧票友赛儿童组的冠军。上台领奖时,主持人问她长大了要做什么,她想也不想,便回答说名角儿
项忆君母亲死得早,舅舅心疼外甥女,便常过来看她。舅舅是生意人,见的世面多,眼界也宽。高考前一个月,项忆君把填好的志愿给父亲看。那天舅舅也在,一见志愿表,便跳起来帮帮忙,唱戏会有什么出息,有几个唱戏唱出名堂的——你爸爸唱戏,你也唱戏,你看看你爸爸,就晓得唱戏好不好了!到了紧要关头还是要看看外面的世界——都变成什么样了,你还以为是戏里的世界呢!舅舅确实是为项忆君好,以至于到后来都有些失言了。项海没作声,端起桌上的茶,掀开盖、轻轻撇去茶沫,吹了吹。不喝,又放下了。
那天晚上,项海没有睡觉。房间的灯始终是亮着。关着门,烟味却还是源源不断地飘出来。项忆君也是一直睡不着。
第二天,父亲让项忆君把志愿改了——改成工商管理专业。那日,项忆君第一次看到父亲竟忘了刮胡子,胡碴密密麻麻,一直延伸到两颊。父亲长长地叹了口气,——”,转身进屋了。
项忆君穿上海关制服,在父亲面前一站,项海朝她的肩章看了又看,半晌,才道:女孩子穿这身衣服,有些武气。
项忆君说:是刀马旦的路子。
项海笑了笑,不吭声了。
日子一天天地过。项忆君还是爱唱戏,每天总要抽个半小时,让父亲指点。这半个小时,与另外二十三个半小时,像是隔着几个世纪。项忆君知道,这半个小时,她其实是梳着髻化着油妆呢,水袖舞得花团锦簇,周围是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一会儿待月西厢,一会儿又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这半个小时,比那二十三个半小时都要精彩,是点睛的一笔。
舅舅给项忆君介绍过一个男朋友,在会计事务所上班,父母都在国外,家里条件不错。项忆君和他谈了半年,感觉还行,他父母专门从国外飞回来看准儿媳。见面那天,小伙子的母亲随口问了声平常有什么爱好  ”,项忆君答道唱戏。两个老人倒有些意外了,说,那就来一段好不好?项忆君便演了一段贵妃醉酒
唱到最后,不知不觉竟落下泪来,眉眼间说不尽的缱绻情意。两个老人看得呆了,半晌,才鼓起掌来。项忆君以为给他们留了好印象,谁晓得过了两天,小伙子跑来说——我爸妈讲你身上有股妖气,不像好好的女孩子。项忆君是第一次被人这样说,委屈得回家就哭倒在床上。
半晌,项忆君不觉唱起:原来姹紫嫣紅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
父亲在门外,举起一只手,眼神一挑,轻声……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A.项海从小研习京昆,早年是剧团的台柱,即使后来赋闲在家也常常自己唱戏,唱戏已然从职业变成了他的生活方式。
B.项海每次在家唱戏都拉上窗帘”“声调压得有些低,均说明了他离开舞台后,对自己的表演水平已经不自信了。
C.小说中对舅舅的身份介绍及其语言描写,既写出了舅舅的庸俗精明,又自然地点出了项海父女生活的社会环境。
D.“准公婆欣赏项忆君唱了贵妃醉酒之后,看得呆了,半晌,才鼓起掌来可见他们感受到了项忆君的唱功非凡。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小说中项忆君长期浸润在中国传统戏曲中,其审美品位决定了流行歌曲被她比喻成嘴里的话梅,戏曲则被比喻成泡得酽酽的茶
B.“顶海端起桌上的茶,掀开盖,轻轻撒去茶沫,吹了吹。不喝,又放下了说明舞台动作已深深融入其生活,也展现了其复杂的内心世界。
C.小说运插叙手法交化项忆君跟父亲学戏的片断,不仅表现出项忆君的戏曲表演天赋及父亲对她的影响,也更加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与主题。
D.小说既背造了浓浓的诗意氛围,也透露出淡淡的哀伤忧愁,更借这对父女的生活际遇对中国传统艺术在当下社会中的存续问题进行了反思。
8.小说的开头与结尾引用了我国昆曲《牡丹亭》经典唱词,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好处。(4)
9.没有冲突就没有故事,故事离不开冲突。请谈谈你对本小说中冲突的理解。(6)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
建式十二年,参狼羌与诸种寇武都,陇西太守马援击破之,降者万余人,于是陇右清静。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通轻侠客,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用口不可得言也好论议人长短妄是非政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龙伯高敦厚周慎,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骛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云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援务开恩信,宽以待下,任吏以职,但总大体,而宾客故人日满其门。诸曹时白外事,援辄曰:此丞、掾之任,何足相烦!颇哀老子,使得逃游。若大姓侵小民,黠吏不从令,此乃太守事耳建武十六年庚子,三月,马援奏宜如旧铸五铢钱,上从之;天下赖其便。二十年,秋,九月,马援自交趾还,平陵孟翼迎劳之。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冀曰:谅!为烈士当如是矣!廿二十四年,秋,七月,武陵蛮寇临沅。遣谒者李嵩、中山太守马成讨之,不克。马援请行,帝悯其老,未许,援曰: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遂遣援率中郎将马武、耿舒等将四万余人,征五溪。援军次下隽,进营壶头,贼乘高守隘,水疾,船不得上。会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乃穿岸为室以避炎气。贼每升险鼓噪,援辄曳足以观之,左右哀其壮意,莫不为之流涕。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A.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论议人长短妄/是非政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B.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论议人长短妄/是非政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C.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论议人长短/妄是非政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D.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论议人长短/妄是非政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A.通轻,通即互相往来,轻即看轻、轻视,这里所指既与之交往又看不起。
B.交趾,古代泛指五岭以南,唐代诗人王勃的父亲曾被流放到此任交趾令。
C.掾,古代属官的泛称,原为佐助之意,后为副职官员或官署属员的通称。
D.五铢钱,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铜制货币,因钱上有五铢二篆字而得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A.针对侄子的行为,马援专门从交趾写信告诫他们,并根据自己的标准推荐了可以学习的正面榜样和应避免模仿的反面的人物。
B.因为马援的处世宗旨是对人要有恩德,讲信誉,对下属要宽厚,任用官吏要职责分明,所以和他相交的门客、朋友越来越多。
C.马援认为大丈夫应该死守边疆,死于战场之上。在李嵩、马成讨伐武陵贼寇失败后,他自请出战,显示出了作为勇士的风范。
D.马援率军征讨武陵蛮人,在壶头扎营时,他的士兵因天气炎热遭瘟疫重创,他本人也被传染,只好在河岸凿窟栖身以避暑气。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1)若大姓侵小民,黠吏不从令,此乃太守事耳。
2)贼每升险鼓噪,援辄曳足以观之。
14.马援不愿意侄子们学习杜季良的理由是什么?(3)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种柳戏题
柳宗元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思人树,语出《史记·燕召公世家》,燕召公有惠于民,他死后,人们作诗怀念他,还自觉地爱护他生前种的树,称其为思人树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此诗当写于被贬柳州期间,诗人虽不得志,但仍有济世救民之心。
B.首联用四个字,有诙谐自嘲之意,切合诗题中的字。
C.虽是戏题,但诗人却不由得越写越庄重,思想随之渐趋严肃。
D.诗人写柳树终会长成参天大树,寓含了对自己终将被重用的信心。
16.在这首诗中,现实和未来自然转换,无缝衔接。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特点。(6)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1“                         ”是《劝学》篇中强调君子与常人并非有何差异,只是长于借助外力罢了。
2)《涉江采芙蓉》中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这两句诗,诗人变换了角度,从远在他乡的游子方面去抒写思念之情。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一诗中也用了类似的艺术手法,写出时空交错之美的诗句是:“                         ”
3)苏轼《念奴娇·赤璧怀古》中,运用夸张、暗喻等修辞极写赤壁古战场巨浪骇人却意境优美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
社稷坛是北京九坛之一,它和坐落在南城的天坛遥遥相对。古代的帝王们,在天坛祭天,在社稷坛祭地。祭天为了要求雨顺,祭地为了要求土地肥沃。祭天祭地的终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     ,可以聚敛贡城阙
穿过古柏参天、处处都是花圃的园林,来到这个社稷坛前,突然有一种寥廓空旷的感觉。在庄严的宫殿建筑之前,有这么一个四方的土坛,屹立在地面,它东面是青土,南面是红土,西面是白土,北面是黑土,中间嵌着一大块圆形的黄土。这图案使人沉思,使人怀古。
这坛后的宫殿是华丽的,飞檐、斗拱、琉璃瓦、白石阶……真是金碧辉煌!而坛呢,却很     ,就只有五色的泥土。这使人想起:没有这泥土所代表的大地,没有在大地上    的劳动者,根本就不会有这宫殿,不会有一切人类的文明。在这个土坛上走着,仿佛让人走到一望无际的原野上,走进古代去,在那里,莽莽苍苍,风声如吼。一个戴着高冠,穿着芒鞋的古代诗人正在用他的    的眼睛眺望大地,吟咏着诗句。
18.依饮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A.五谷丰登    荒芜    筚路蓝缕    凄婉哀伤 
B.五谷丰登    荒凉    胼手胝足    悲悯深沉
C.风调雨顺    荒凉    胼手胝足    悲悯深沉
D.风调雨顺    荒芜    筚路蓝缕    凄婉哀伤
19.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病句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A.在这个土坛上走着,仿佛让人走进古代去,走到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在那里,莽莽苍苍,风声如吼。
B.在这个土坛上走着,走到一望无际的原野上,仿佛可以走进古代去,在那里,莽莽苍苍,风声如吼。
C.在这个土坛上走着,仿佛可以走进古代去,走到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在那里,莽莽苍苍,风声如吼。
D.在这个土坛上走着,走到一望无际的原野上,仿佛让人走进古代去,在那里,莽苍苍,风声如吼.
20.文中面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它的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分别放了青、红、白、黑、黄五种颜色的土。从语义看二者大致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5)
()语言义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21~22题。
正常状态下,每个人保持着内心的稳定状态,保持自身与环境的协调。当遇到紧急事件时,           ,机体会立即调动生理、心理系统的反应,竭尽全力地应对突发事件,进入应激状态。(     ),决定个体应激反应能力的因素有内部因素,       ,前者主要指个体的原有人格的健康程度和适应能力,后者指客观环境的条件等。
从反应结果上看,一次应激事件后,一类反应是恰当的、适应性的,应激事件后个体得到成长和锻炼。另一类反应是不恰当的、非适应性的,        。人格越是强健者,越是以前者反应为主,乐观豁达的人能相对客观地评估事件的真实危险性,而敏感脆弱的人容易夸大事件的真实危险性。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A.不同个体对应激事件的反应是有差异的
B.因为不同个体对应激事件反应有差异性
C.应激事件的反应在不同个体身上存在着差异性
D.对应激事件的反应导致不同个体存在着差异性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六个思考帽是一种简有效的思考程序。
蓝帽:用来管理思维过程,对思维过程进行控制。
白帽:寻求纯粹事实和数据的一种简便方法。
黄帽:象征光明和乐观,帮助你采用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
黑帽:永远是逻辑性的、否定的,是一种批判性的判断。 
绿帽:强调的是摆脱旧观念,寻求断观念,努力寻求变化。   
红帽:关注情绪、感觉,相信情感的力量。
作为一个个善于思考、勇于行动的当代青年,你认为哪些思考帽带来的启发更大?请从中选择两到三个思考帽使之形成有机关联,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触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极大地促进了文人学子学术研究的进步属于无中生有,夸大了技术探索的作用。)
2.A
3.D.北京冬奥会滑雪大跳台选址在首钢老工业园区属于旧物应用
4.国际: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巴黎协定》的呼吁
国内:气候变化带给我国显著的不利影响、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5.这种质疑是对我国的建设和发展缺少全面认知而产生的。
碳中和前景与国家发展方向一致,实现碳综合和我国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强国建设方向是一致的。
我国有实现碳中和的坚定决心,在国际讲话上公开宜布我国的碳中和措施与目标。
我国有环保节能的传统,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绿色发展的意识和技术革新的智慧。
政府有计划,我国现已着手塑造新的发展模式,并已做出了实现碳中和的整体推进规划。
我国碳中和工作已有一定成效,我国已基本扭转了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
6.A
7.C
8答案:
小说的开头先亮出项海的唱词,点出了人物与传统戏曲的关系,引出下文唱戏的情节。《牡丹亭》的这几句经典唱词原意表达了良辰美景无人欣赏的伤感与无奈,莫定了小说的情感基调,暗示了传统戏曲文化式微的主题。
小说的结尾是受伤的项忆君唱出了这句唱词,既表达自己不被欣赏的伤感落寞,也表达一种自我认同感。
小说的开头与结尾父女二人相同的唱词,既在结构上首尾呼应,又在情感上形成一种递进,表明两代人在现实困境中对传统文化的坚守,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9.这种裂缝是指项氏父女对戏曲的热爱的坚守与当下人们不能理解与接受的矛盾。
小说中具体表现为:
项忆君边走边唱戏的行为与路过的人对她的戏说,表现了旁人不理解、不认同项氏父女对戏曲的热爱。
项忆君原来打算报考戏曲学院的理想与舅舅对此的强烈反对,表现了项氏父女对戏曲的热爱与与现实生活的矛盾。
项忆君见准公婆后,忘情地唱了一段《贵妃醉酒》,她以为给他们留了好印象,他们却认为她不是好好的女孩,说明两方的认知出现了错位。
10.D
11.A
12.A
13.(1)如果豪强侵吞百姓,狡黠的官吏不听命令,这才是我太守该管的事。
(2)贼兵每次登高喊叫,马援就让人拉住自己的腿来探身察看情况。
14.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尚且可以成为一个谨言慎行之人;学习杜季良不成,就会成为一个轻薄之人
15.D(“寓含了对自己终将被重用的信心理解有误,诗人想象柳树终会长成参天大树,是希望它造福于民)
16.先叙写自己现实中种柳的事,(2)然后想象未来的人会笑谈今天种柳的佳话,(1)又想象未来长大的柳树会造福于民,(1)最后又回到现实,表达自己能对百姓有恩惠和教化的希望。(2)
17.(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8.B
19.C
20.(1)从句式上看,原句为短句,句式整齐严谨,符合全文语体风格;改后变成两个长句,与全文语体风格不符。
(2)从语义看,原句强调了五种颜色的泥土和方位的相关性,与下文这图案衔接更通顺,改后,仅概括性地介绍情况,无原句效果。
21.A
22.这种内在的平衡就被打破;也有外部因素;其结果留下创伤
23.参考高考作文评分细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