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闻远方有你,千里将旴江医史探寻(一)

 xyf4345 2022-02-25
图片
图片

旴江流域,医药之乡

文明元化,源远流长

图片
图片

吾侪奋起,继承弘飏

图片

听闻远方有你——旴江流域西汉的浮丘公、东汉的葛玄、东晋的葛洪、唐代的张氲、宋代的陈自明、元代的危亦林、明代的龚廷贤、清代的喻嘉言、民国的黄石屏、近代的姚国美,我动身跋涉探寻……

我坚挺着癌症之躯,跋涉过江西的旴江(抚河)流域的山山水水村村落落,访过乡贤农人樵夫道士僧人~追寻古旴江医药家的遗迹和传人,收集秘方秘术和养生秘法,就像寻觅我年少时的情人~

犹如《听闻远方有你:我走过你走过的路》这首歌所唱:听闻远方有你,动身跋涉千里,追逐沿途的风景,还带着你的呼吸,真的难于忘记,关于你的消息,陪你走过南北东西,相随永无分离,可不可以爱你,我从来不曾歇息,像风走了万里,不问归期,我吹过你吹过的风,这算不算相拥,我走过你走过的路,这算不算相逢,我还是那么喜欢你,想与你到白头~

寻觅所获的成果和快乐让我忘却癌痛而身心愉悦,收获的良方最终让我康复!至今我仍然在追寻古医药家的足迹,继续寻觅到白头~!

图片

回忆40年前在著名医学史家杨卓寅教授鼓励下,我在做好五官科专业本职工作的同时开始搜集整理有关旴江医学史料,2012年患癌症后,我在病床边将几十年搜集的史料开始整理撰写成旴江医学考证论文陆续发表,2015年63岁时要求退休专心孤诣旴江医学史研究,2018年在旴江医学发祥地抚州市卫健委及江西中医药大学的大力支持下,我每周六、周日二天出诊看病,周一至周五下基层爬山涉水走村串巷进行田野调查,搜罗县乡村地方志、族谱家谱、乡贤文献等,用去极大部分收入购买史料文献(全部自费)终获重大突破,2020年证实从西汉至民国江西的旴江流域有医药人物2016人、医籍815种。至2022年1月20日又取得最新突破,考证发现有医药人物2027人,医籍821种。这是至今为止,国内有准确考证的起源最早、人物最多的地方医学流派群体。

——谢强

图片

先贤伟绩,永铭心上

图片

Part 1

图片

纵观旴江医学流派发展史:因方士修真炼丹而萌芽于先秦、因黄老修行施药而起源于秦代、因高道创教传医而兴起于汉晋、因高僧创教传医而弘扬于南北朝隋唐五代、因崇儒尚医而发展于宋元、因政治中心南移而兴盛于明代、因药业兴达而繁盛于清代、因战乱诸因而停滞于民国、因政府重视而繁荣于当代。

据笔者2012年考证,旴江医派分布于江西境内旴江(抚河)干支流涉及的广昌、南丰、南城(建昌)、黎川、资溪、金溪、乐安、宜黄、崇仁、临川(抚州)、东乡、丰城、樟树(清江)、进贤、南昌(豫章、洪都)、新建16个市县[1]。笔者2013年考证,旴江流域产生了举世闻名的旴江医学流派以及其蕴育了杏林文化、建昌药帮、樟树药帮,兴起于西汉,从西汉至民国有医药家963人、医籍684种,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中有八人出自旴江流域[2,3]。据笔者新近(2018年8月~至今)作为首席专家参加抚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的两个阶段的“抚州市各县区'旴江医派’历代医药家调查”,以及对有关文史资料进一步查证,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考证,证实旴江流域从西汉至民国,有医药家2027人、医籍821种[4-16]。

旴江医学流派有八个地域医学鲜明特点道教传道施医是旴江医派的起源特点,医道医药兼通相传是旴江医派的传承特点,道家医学风格是旴江医派的学术特点,杏林春暖为医精诚是旴江医派的医学文化特点,旴江流域气候湿暖药源繁茂药业繁盛药材道地特点,三面环山温热难散易发热病是旴江流域的发病学特点,寒温统一辨治热病是旴江医派的诊疗学特点,辨证论治是旴江医派的临证思维特点。

旴江流域,名医代出,著作宏富,学说纷呈,流传域外,远播寰宇,在中国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创新、走向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Part 2

图片

1 旴江流域文化与自然地理形成的

医药学特点

旴江(又名抚河),源远流长,早在《汉书·地理志》《水经注》中即有记载,位于江西省东部,是鄱阳湖水系主要河流之一,发源于武夷山脉西麓广昌县驿前乡的血木岭,全长312公里,流域面积1.5811万平方公里。旴江流域,主要涉及古豫章郡所辖的广昌、南丰、南城(建昌)、黎川、资溪、金溪、乐安、宜黄、崇仁、临川(抚州)、东乡、丰城、樟树(清江)、进贤、南昌(豫章、洪都)、新建16个县市,旴江医学流派的核心区域分布于此16个县市 [1]。

江西省及旴江流域,山水清奇,四季分明,地沃田丰,开发在先,文明早现。境内三面环山(东、南、西三面),江河众多,湖泊星布,构成半封闭的特定自然地理环境,天然山岭环峙,促成了区域文化的相对独立性,流域内文化自成体系,而江河的流动性又给区域文化带来活力和发展空间,深刻地影响本区域的文化起源、资源分布、经济类型、人文风格,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技艺传统特征和风格。

旴江流域,素有“文化之邦”“宗教之域”“道教之乡”“人才之乡”“医学之乡”“药材之乡”之称。旴江流域下游的南昌境内曾出土过五万年前的旧石器,原始先民已经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远古文明,逐渐成为中国宗教文化的一大中心,是儒释道文化的兴盛地,是道教和道教医学及杏林医学文化的诞生地。自秦统一以后,江西已是中国“一口通商”的通衢要地,成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形胜之域,一直是中央王朝或南方王朝的重要政区,成为中国经济人文地理中最重要的区域之一。由于江西远离政治中心,平安富足,人所向往之,迁入人口逐朝激增,大量北方人口躲避战乱迁入江西,江西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重心所在,随着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江西为全国经济、文化、医学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11-14]。

图片

赣鄱文化,上古时期脱胎于百越文化、吴楚文化,不断地融合了南下的中原移民带来的华夏文明,以农业文明为核心,农业非常发达,江西万年县仙人洞文化见证了世界最早的栽培稻遗存历史,“耕读传家”是江西人处世准则,形成了江西书院教育兴盛、科举文化强势的局面,江西历代有进士一万两千多名,占全国所有进士名额的十分之一,居全国之首。随着人口的繁盛,呈现出“万点青山万户烟”的江南富足景致,从而形成了独特于世的江西本土文化。而旴江流域的“临川文化”“豫章文化”尤为辉耀,孕育了道教的诞生,促进了儒释道的兴盛,成为培育“旴江医学流派”的温床,涌现出众多的儒释道及医学大家,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中国最早最大的道教组织“正一道”就发祥于江西,我国汉晋南北朝五大道教就有张陵(张道陵)的正一道、葛玄、葛洪的灵宝道、许逊的净明道三大教派诞生于旴江流域,而且龙虎山正一道自宋代以后就奉诏长期统领天下道教;佛教的中国化、民间化在江西完成,如“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我国唐宋佛教禅宗的五宗七派皆源出于江西,其中的沩仰、临济二宗和黄龙、杨岐两派皆源出于旴江流域;儒学的理学、心学发源于江西,定型于江西,中国儒家思想的哲学化、体系化在江西最后完成,如旴江流域王安石的新学、李觏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我国“唐宋散文八大家”,旴江流域就有王安石、曾巩二家;我国明末清初医学三大家,旴江流域喻嘉言位列其一。他们既是儒释道大家,又兼通医学。[11-16]。

图片

图为龙虎山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1道教传道施医是旴江医派的起源特点

旴江流域,既是“文化之邦”又是“道教之乡”“医学之乡”,是道教的诞生地与传播地。由于旴江流域,幽僻一隅,安定富足而少战乱,特有的山水形胜吸引了众多道教大家来此隐居修真创教。由于中国最早的正一道、灵宝道、净明道三大教派诞生于旴江流域,因此涌现了诸多的大道医,促进了旴江医派兴起和发展。所以,旴江医派深深铭刻着道教医学的烙印,形成了独特的道教医学流派风格。

医道同源,中医以道学为体,自古中医学的兴起和发展,是由中国的唯一土生土长宗教组织——道教的传播而推动的。著名思想家鲁迅1918年8月20日在《致许寿裳》信中说:“前曾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深刻揭示了道教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血肉关系,也揭示了道教与中国传统医学的血肉关系。正如著名宗教研究学者卿希泰所说:“道教医家对中国传统医学发展曾做出过巨大贡献。”

自古以来,世界传统医学大多起源于巫。巫医以散在的形式存在故难于发展,只有形成大的群体才能得到发展和兴盛,所以各国的传统医学自今几乎消亡殆尽,只有中医学依然辉煌存在,这得益于中国道教群体的传播和推动。中国最早的道教群体就诞生于江西,如张陵正一道、葛玄灵宝道、许逊净明道的道门和医门的祖山、祖庭就设立在旴江流域及其周边,江西的道教群体推动了中医学的发展。

道教自创立之初即重视研习医药方术,形成了崇尚医药的传统,“以治病却祸为务”“以医传教”“以医弘道”,将医术作为济世纳徒扩大教势的一个有力工具。正如葛洪《抱朴子内篇·卷十五杂应》所云:“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古代名医扁鹊、华佗、张仲景、葛玄、葛洪、董奉、陶弘景、杨上善、王冰、孙思邈、王怀隐、崔嘉彦、刘完素、赵宜真等即是著名道教人物,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伤寒杂病论》皆属于道教医学的范畴,蕴涵着极为丰富的道教医学思想。旴江流域,道风兴盛,道教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及七十二福地,江西占十分之一。旴江流域被认为是最适合神仙栖真之地,因此也是修道人麇集之所。由于正一道、灵宝道、净明道诞生在旴江流域,所以旴江医学流派的道教医学特色最为浓厚[11-16]。

图片

图为阁皂山

早在汉晋时期,旴江流域已经成为我国道教的摇篮,著名道教领袖张陵、葛玄、葛洪、许逊既是道士又是道医,他们长期在旴江流域修行,採药炼丹,传教行医,由此促进了旴江医派兴起。千百年来,旴江流域大师层出,著书立说,学说纷呈,虽儒释道兼通但无一不体现出浓郁的道教医学底蕴,形成了诸多各具特色的学术及临床流派:

本草学流派。汉代张陵《神仙得道灵药经》、葛玄《葛氏杂方》,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唐代张道龄《辨灵药经》、沈长庚注释《本草》,宋代揭伯徽《喝药说》,元代萨谦斋《瑞竹堂经验方》,明代王文洁《太乙仙制本草药性大全》、龚廷贤《本草炮制药性赋定衡》、吴文柄《食物本草》、聂尚恒《本草总括分类》、鲍山《野菜博录》,清代姜璜《本草经注》、郑昭《姜附赞》、黄宫绣《本草求真》、陈鉴《医方本草考辨》、孙祖望《六经本草问答》、何本立《务中药性》,民国黄善卿《中药学讲义》、谢佩玉《药性分类》、廖幼民《草药标本》、罗瓒《伤寒药性录》,当代熊梦《实用中药学》《有效民间药方》、龚鹤鸣《江西民间草药验方》、唐福圃《中国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药材》《植物生理学》《江西省植物志》、丁景和《药用植物学》、许军杨明《新编中药成分学》等,这些医药家及学说形成了旴江本草学流派,道医葛洪和崇尚道医方术的王文洁、龚廷贤、黄宫绣为流派首要人物,吴文柄、姜璜、陈鉴、何本立、唐福圃、丁景和、许军、杨明为流派代表人物,尤其是黄宫绣《本草求真》开创了我国本草功效纲目分类法先河,贴近临床,沿用至今,得到国际的认可和效仿,成为现代中药分类方法的鼻祖;唐福圃、丁景和、许军、杨明对药用植物栽培学、植物生理学、中药材及中药成分等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丰富了本草学内容,培养了大批药学高级人才,受到国家及江西省政府有关部门的表彰[3-16]。

炮炙学流派。汉代葛玄《葛氏杂方》,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唐代张道龄《辨灵药经》、沈长庚注释《本草》,宋代揭伯徽《喝药说》,元代萨谦斋《瑞竹堂经验方》、黄大明《集验良方》,明代王文洁《太乙仙制本草药性大全》、龚廷贤《本草炮制药性赋定衡》、吴文柄《食物本草》、聂尚恒《本草总括分类》、王文洁《太乙仙制本草药性大全》,清代姜璜《本草经注》、黄宫绣《本草求真》、陈鉴《医方本草考辨》、何本立《务中药性》,当代范崔生《江西中药炮制规范》《江西中药炮炙学》《樟树药帮中药传统炮制法经验集成及饮片图鉴》、龚千锋《樟树中药炮制全书》《中药炮制学》、梅开丰张祯祥上官贤《建昌帮中药传统炮制法》、邓福明余寿祥张海云《樟树中药传统炮制法》、上官贤《建昌帮中药炮制全书》、杨明《中药药剂学》《中药药剂学专论》《中药辅料全书》、钟凌云《中药炮制学》《传统中药炮制与现代研究》、朱卫丰《中药制药分离工程》等,这些医药家及学说形成了旴江炮炙学流派,道医葛玄、葛洪以及崇尚道医方术的萨谦斋、龚廷贤、黄宫绣为流派首要人物,吴文炳、何立本、范崔生、龚千锋、朱卫丰、杨明、钟凌云、邓福明、余寿祥、张海云、梅开丰、张祯祥、上官贤为流派代表人物,尤其是《樟树药帮中药传统炮制法经验集成及饮片图鉴》《樟树中药炮制全书》《建昌帮中药传统炮制法》《建昌帮中药炮制全书》四书总结了旴江建昌药帮炮炙“十三法”和樟树药帮炮炙“三纲九法”传统特色中药炮炙经验,两帮工艺精巧,饮片风格鲜明,临床应用效高,得到国内药界的认可,江西药帮在清代已经成为国内以炮炙著名的三大药帮之一,炮炙技术远传东南亚,樟树药帮所在地樟树市已经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药都”[3-16]。

 未完待续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