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尔琢发妻:与夫厮守28天守寡27年,26岁丧夫,43岁丧女,50岁丧子,53岁改嫁时抱着前夫照片哭一夜

 说历史的女人 2022-02-25

(说历史的女人——第1807期)

在“说历史的女人”第1805期,笔者曾以6000字叙述了著名革命家王尔琢将军短暂而辉煌的一生。王尔琢是黄埔一期的高材生,曾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革命家的极力赞赏。他参加过东征、北伐、南昌起义,并促成了朱德和毛泽东的井冈山会师,之后又为捍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征战南北,除朱德和陈毅外,他抢在十大元帅其他八位之前,为中国革命的奠基立下不世之功。但他却在25岁时不幸死在叛徒的枪下,令毛泽东等人大为痛心。因篇幅所限,文中没有提及他的爱情生活,故本文再以6700 字篇幅,略述将军和其夫人足以感动千古的爱情故事:

她自幼同王尔琢定娃娃亲,21岁嫁王尔琢,26岁丧夫,43岁丧女,50岁丧子,53岁改嫁王尔琢堂弟,再婚前夜抱着前夫王尔琢的照片哭了一夜,死后留下60颗杏仁。正所谓:妻子送郎上考场,一面难求成永伤。独女夭折再丧子,一把杏仁寄天堂!

——引子

后来,令人感慨的是,王尔琢同结发妻郑凤翠二人其实只厮守了28天,而这28天,却让郑凤翠思念了一生……

(一)妻子送郎上考场

1902年8月1日,郑凤翠出生于湖南省石门县、商溪河南岳寺的一个富裕的家庭。

她家同王尔琢家(官桥村)相距很近,仅有10里地。

两家相熟,因此自小郑凤翠便同小她一岁的王尔琢定了娃娃亲。

那时候绝对讲究门当户对,王郑两家都不是一般的农家。王尔琢家有20多亩土地,可称小康;而郑凤翠家更厉害,可以说是一方地主了。因此王家对郑家有点高攀的味道。而郑家看中王家也是颇有眼光的,因为王尔琢自小就与众不同,他不仅长相俊秀,而且十分聪慧,前途可期,郑家当然要抢先“登陆”了。

王尔琢果然不负众望,从上私塾开始,继而县立高级小学、湖南高等工业学校附中、湖南省甲种工业学校,一路下来,全部是学霸级的存在。如果放在科举时代,那就是状元的料。王、郑两家自是十分欣悦。

可不能让这个乘龙快婿“流产”了,于是在王尔琢学业还没有结束时,郑家便要嫁闺女了。1923年年底(有资料说是10月份),21岁的郑凤翠便嫁到了王家。不过21岁在当时也真的算老姑娘了。然而老姑娘并不老,郑凤翠毕竟是大家闺秀,她姿容秀丽,端庄大气,性格温婉贤淑,她“下嫁”王家,在当时的十里八乡也引起了轰动效应。

有人说郑凤翠自小没有读过书,没有下地干过活,那是不确切的。大户出身,即便是在“女人无才便是德”的年代,郑凤翠也是读过两年书的,可以说是知书达理;没有下过地,倒是真的,一个大小姐怎么能去田地里劳动?然而,这并不能证明郑凤翠是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事实上,她非常勤快。

新婚第二天早上,这位娇贵的小姐,便嫁衣一脱,下厨房了。她为公婆一人煮了一碗荷包蛋,亲手送到公婆面前,恭恭敬敬地向老人请安。上得厅堂,下得厨房,郑凤翠是个标准的好媳妇,王尔琢的父母乐得合不拢嘴。

婚礼不久就过年了,从大年初三开始,王尔琢便带着妻子一家一家地给族人拜年。郑凤翠除了为每个长辈送一份厚礼外,还给每个小孩都散发一把“揪揪糖”,这些礼物都是新娘从娘家带来的。凡是长辈,郑凤翠总是双膝跪地,端端正正地行礼跪拜。郑凤翠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家族长辈们的交口称赞:不愧是大户人家的女子,就是有礼数!

王、郑二人尽管是父母包办婚姻,但他们结婚前是见过面,相处过的,有一定恋爱基础,因此婚后夫妻俩十分恩爱,二人举案齐眉、相敬如宾。这不夸张。王尔琢在家排行老二(他有个哥),是大多数人的公公辈,加上他又在外读书,见过大世面,在王家很有地位,因此大家都尊称他为“琢二公”。郑凤翠从嫁入王家第一天起,也跟着称呼丈夫为“二公”,她一生从来没有对丈夫直呼其名。王尔琢有夜读的习惯,每到夜里,王尔琢坐下用功,郑凤翠便站立一旁服侍丈夫,默默地陪夫读书,时不时给丈夫沏杯热茶,让王尔琢心里暖暖的。于是大丈夫心中便更加汹涌澎湃,立下为国为民之大志……

王尔琢婚后不久又出去上学了,这对夫妻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后来郑凤翠回忆,他和王尔琢结婚5个月后,丈夫便离家去报考黄埔军校了,自此再没有见过面。而事实上,在这5个月中,王尔琢在家的时间也非常有限,他们夫妻真正厮守的时间掐指算来也仅有28天!

1924年初夏,王尔琢得知黄埔军校的招生信息后,久有鸿鹄之志的他便决定去报考。他跟父母、妻子说时,家人都支持他。“悔教夫婿觅封侯”,郑凤翠当然有这种心思,但识大体的她还是尊重夫君的志向,坚决支持王尔琢走出去,一展大志。

王尔琢走的那天,郑凤翠踮着一双小脚送了一程又一程。

“送君送到大路旁,君的恩情永不忘”,两人真的是难分难舍。王尔琢劝妻子不要再送了,他拉着妻子的手说:“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凤姐,你回去吧!”郑凤翠擦擦脸上的泪水,点了点头。

王尔琢摆摆手,昂首而去。可是,当他一个人走了一里多路,再回首一望故乡之时,却发现妻子默默地跟了上来。于是,他停下了脚步,两人又“执手相看”了。就这样,郑凤翠一直把丈夫送到120里外的石门县城,方才告别。“十里相送情切切”,这一对简直比梁山伯和祝英台更痴情啊!

两人最后分别时,郑凤翠羞红着脸告诉丈夫说:“二公,我,我好像怀上了……”

“真的吗?你干嘛不早说!”王尔琢兴奋地说。

“俺不是不想影响你的前程嘛!”郑凤翠有点撒娇了。

“唉,以后就辛苦你了!”王尔琢犹豫了一下,郑重地说:“凤姐啊,我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还,你保重吧。生儿是你的靠,生女是你的伴,生儿就取名摘祚,生女就取名桂芳。”

“嗯……”

郑凤翠再次拭了拭脸上的泪,幸福地点了点头。两人泪洒而别……

然而令两人想不到的是,这一别竟成永诀。

(二)一面难求成永伤

王尔琢别过娇妻,来到省城长沙进行黄埔军校招生的初试。面对大名鼎鼎的大学者、革命家何叔衡,王尔琢毫不怯场,自信满满,以一篇抒发雄心壮志的《试述入黄埔军校之志愿》的雄文,征服了这个严格的主考官,顺利进入复试。

离开长沙,王尔琢来到上海。面对举世闻名的黄浦江,他再次豪情满怀。复试的主考官是毛泽东。王尔琢也是久闻毛泽东大名,如今一见更是激动不已。毛泽东对这个小自己10岁的湖南老乡也是刮目相看,其博学多才,胸中抱负绝非庸常之辈。两人相互欣赏,结果王尔琢再次顺利通过复试。接着他南下广东,进行黄埔军校的总试。

总试更是小菜一碟,轻松过关,王尔琢昂首进入黄埔一期。

自此,王尔琢迎来了他生命中的春天。在黄埔,王尔琢一如既往的优秀,得到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极大关注和青睐,两人也成为莫逆之交。

因为在学校表现太优秀,王尔琢学成毕业后,被周恩来留了下来,担任了黄埔军校第二期、第三期学生分队长和党代表。直到讨伐陈炯明的东征开始,王尔琢才走出学校,踏上了此生的军旅生涯。

再说郑凤翠。1924年9月30日,郑凤翠生下一个女儿。按照王尔琢临行前的交代,她给女儿取名桂芳。丈夫不在家,郑凤翠一边照顾年迈的公婆,一边抚养女儿。她尽管劳累,但心里总是充满希望,想哪天二公回来了,见到女儿是多么的欢喜!

她多少次梦里见二公,多少次梦里一家三口团聚,多少次梦里笑出幸福泪!然而梦醒后却只有热泪湿枕头,我的郎他究竟在哪里?

过了一年又一年,看看女儿桂芳都两岁多了,王尔琢还是杳无音信……

终于到了1927年2月初,郑凤翠收到了丈夫王尔琢的一封信。王尔琢在信中说让她到武汉找他。郑凤翠接到信后激动万分,她抱着女儿说:“你爹爹来信了,我们去找你爹爹去!”于是她收拾行装,带着2岁多的小女儿出发了。

然而当郑凤翠母女二人风尘仆仆到达武汉后,却扑了个空……

东征之后,王尔琢又参加了北伐。他是在北伐的途中托人给妻子送那封信的。因为他当时随部队在武汉休整,还在黄土坡21号租了房子,想让妻子来团聚。

那么王尔琢为何失约了呢?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因他在东征和北伐中都表现十分优秀,又受到了蒋介石的极大关注。当时国共两党开始分裂,老蒋欲对王尔琢行拉拢之事,可王尔琢意志坚定,屡次拒绝蒋介石。老蒋大怒,便想杀死他以绝后患。王尔琢得知后,便脱离了北伐先遣队去上海找周恩来。

由于蒋介石在上海搞反革命事变,王尔琢又随周恩来回到武汉。到武汉后,汪精卫也开始了反革命事变,接下来王尔琢便随周恩来南下参加了南昌起义

而在这个阶段,他正好错过了同妻子郑凤翠的相聚机会。后来王尔琢再到武汉时,在他租的房间里发现了妻子留下的一封信:

我与女儿2月2日出发,在长沙住了三个月,几经波折来到武汉,却没有看见你。小桂芳可听话了,还能帮我做事。以后你要是不回来看我们,我是不会带她出来了,你知道吗?我带女儿出来一趟好不容易啊!

妻子言语之中几多伤感和惋惜,也有一丝怨责,王尔琢是深感遗憾和内疚。原来郑凤翠赶到武汉后,根据信中的地址找到了王尔琢租的房子,可她等了很久一直都不见丈夫的面。她哪里知道,此时她的二公正在南昌进行着一场载入史册的战斗。

后来郑凤翠的盘费快要用尽时,她只得带着女儿离开武汉回家了。临走前她留下一封信,从丈夫所租房子的门缝塞了进去。

真是造化弄人。郑凤翠刚走数日,王尔琢便回到了武汉。当他看到妻子的留言时,是十分痛惜。夫妻分别三年多,唯一一次会面的机会就这样给错过了!于是他提笔给父母写了一封家信:

“凤翠母女此次来汉,未谋一面,深为憾事。儿何尝不想念着骨肉的团聚,儿何尝不眷恋着家庭的亲密。但上海、长沙烈士们殷红的血迹燃起了火,乱葬岗上孤儿寡母的哭声斩断了儿的万缕归思。为了让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让白发苍苍的老人皆可享乐天年,儿已决意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凤翠娘家父母双亡,望大人善待儿媳,见凤翠如见儿一般……”

然后,王尔琢擦干眼泪,重整行装,开始了新的征程。此后的一年里,他随朱德带领南昌起义余部参加湘南暴动,一路征战到达井冈山,同毛泽东会师。然后为了开创和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他带领部队浴血奋战,立下赫赫战功。

郑凤翠在家看到王尔琢的信时,也是唏嘘不已。但她也是重新收拾心情,继续在期待中过日子,不辞劳苦地照顾公婆,抚养女儿……

那时的郑凤翠是真的累,公婆年纪大了,她一个人里里外外地操劳,甚至还要到田地里忙活。因为王尔琢的大哥不管家,结婚分出去之后,经常不回来。看着儿媳妇实在太累了,病床上的公公便让郑凤翠找个长工,帮助打理农活。郑凤翠断然拒绝了,她说,二公临走时交待过,不能剥削穷人,我们宁肯地里荒芜也不能再请长工了。于是山地不种了,郑凤翠征得公公同意后,变卖一些土地补充家用。

1928年9月,当年仅26岁的郑凤翠再次得到丈夫的消息时,王尔琢已经为革命牺牲。当时王尔琢被叛徒袁崇全杀害,年仅25岁。郑凤翠是悲痛欲绝,几近崩溃。她同丈夫5年婚姻,却只相守5个月,事实上仅厮守了28天,二公已经奔赴黄泉!她真的也不想活了。

在公婆的安慰下,郑凤翠坚强地挺了下来。日子还得过,丈夫是为革命牺牲的,留下年老的公婆,年幼的女儿,我不管谁管?这位曾经的大家闺秀,千金小姐咬咬牙,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然而,祸不单行,数月之后,1929年春,公婆在丧子之痛中相也继离世了。这让郑凤翠十分痛苦,她在二老的坟前,终于哭喊出来:“我的命怎么这般苦啊!”自此,这个家就剩她和小女儿相依为命了。

(三)独女夭折再丧子

在那个女人没有地位的年代,如果一个女人丧夫之后,再失去公婆,简直是一种灾难。因为她将面临被驱逐的命运。

王尔琢父母去世之后,王氏家族的人便来找事了。他们劝郑凤翠:趁着自己年轻,找个好男人改嫁吧,生个儿子,将来也是个依靠!

他们其实是冲着王尔琢的遗产来的,虽然郑凤翠已经变卖了不少田地,但手头还是有十几亩地,这在当时的农村仍然是富有的,叫他们怎不眼红呢?

面对族人的不怀好意,郑凤翠意志很坚定,她坚决不改嫁,她不能对不起丈夫王尔琢,她发誓要把王家的血脉抚养长大!

可那些王氏族人还是来纠缠。最终,郑凤翠不得不拿出杀手锏。她把堂兄弟郑洞国的名头拿来,才镇住了那些人。郑洞国是王尔琢的生前好友,想当年他是跟王尔琢一块考上黄埔一期的。只是后来郑洞国选择了为国军效力(他后来也成了著名爱国将领)。当时的郑洞国已经是国民党的一个高级军官了。毕竟得罪不起当兵的,郑凤翠的族人才不再纠缠她。

就这样郑凤翠辛辛苦苦十几年,终于把女儿王桂芳养大了。可到1945年,43岁的郑凤翠又遭到了一个极大的打击。已经20岁的女儿王桂芳因患胆囊炎不治而亡!此生唯一的安慰,唯一的希望,丈夫唯一的骨血失去后,郑凤翠是肝肠寸断!此时,她真的是失去了活下去的念想。

可是,痛定思痛,郑凤翠还是坚强地站了起来。她不想今生就此罢休。

不行,得让王家这一脉传承下去,要不对不起我的二公。于是郑凤翠找到王家的族长,想过继一个儿子为王尔琢延续香火。第二年,郑凤翠过继了王尔琢的堂兄弟王尔圣的儿子、15岁的王葵祚为继子,并且举行了“立祠”仪式。

自此,郑凤翠重拾生活的信心,她对王葵祚视如己出,精心抚养他长大。王葵祚也很懂事,在继母的照料下,健康成长,后就读于石门九澧中学(现石门一中前身),成绩十分优秀。

建国后,日子终于稳定了,王葵祚也长成了一个健壮的小伙子,郑凤翠是打心眼里高兴。然而,不幸再次来临。郑凤翠的命运简直同余华的作品《活着》的主人公徐福贵一样悲惨,她在相继失去丈夫、公婆、女儿之后,又失去了过继来好不容易养大的儿子。

后来,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继子王葵祚参军,当了飞行员。1950年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王葵祚要以没有见过面的父亲王尔琢为榜样,上战场杀敌立功。郑凤翠是真的不忍,但为了大义,还是让儿子上了战场。入朝后,王葵祚被选拔为志愿军首批空军飞行员。然而不幸的是,在一次空战中,王葵祚英勇战斗,壮烈牺牲,年仅22岁。他比父亲王尔琢的生命还要短暂。这让母亲郑凤翠再次悲痛欲绝……

此时的郑凤翠已经50岁,她万万没有想到,年到半百之时,再遭磨难。然而,她的磨难仍没有结束……

(四)一把杏仁寄天堂

丈夫和儿子均为国捐躯,这让郑凤翠成了烈士遗嘱,得到了国家的照顾。按说此后郑凤翠该享几年福了吧。可事情没那么简单。

因为郑凤翠娘家和婆家在之前都是地主或者大户人家,因此在土改时,她家自然受到波及。比如被没收土地,家庭成分划为地主等,此不多讲。但郑凤翠也因此受到歧视,比如说她之前靠收地租生活,是寄生虫等。不过因郑凤翠是烈士家属,在县长的极力保护下,她所受的打击被降到最低,而且得到了国家补发的每月四万元(旧币,1万元折合现在人民币1元)的抚恤金。

然郑凤翠也被迫搬出老屋,到王耳峪一个小山坳的破瓦屋里居住。那里很偏僻,山坳里甚至有野兽出没,每天夜里能听到野猪的叫唤。一天夜晚,她去开会,半路上还碰到一只狼。幸亏她手拿火把,才把狼吓跑了。

她上了年纪,一个人孤苦伶仃,生活确实可怜。后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批准下,1955年,53岁的郑凤翠改嫁了,和同族小她一岁的叔伯兄弟王尔奎走到了一起。

这在当时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过在郑凤翠看来,她是违背了自己的初心,“背叛”了爱人王尔琢,心中非常难受。在同王尔奎结婚的前一个夜晚,郑凤翠伤心地抱着王尔琢的遗像哭了整整一夜。她说对不起二公,请二公原谅她……

自王尔琢牺牲以后,郑凤翠艰难守寡27年,至此终于找到一个老伴,过上了相对安稳的生活。我们在此只能为郑凤翠祝福!

好人好报,郑凤翠再婚后,同王尔奎感情很好,两人相敬如宾,生活很和睦。尤其是,王尔奎的儿媳妇覃冬元对郑凤翠也很好,两人情同母女,共同生活了34年,婆媳之间没有发生过不愉快。当然,郑凤翠对于丈夫的孙子们也很疼爱,还用自己的抚恤金为他们交学费,买新衣等,一家人其乐融融。

在上世纪60年代,郑凤翠因历史原因再次受到一些不公平待遇,但她仍顽强地挺了下去。可她仍没有躲过“徐福贵”的命运,那场历史风波刚过,1977年,在郑凤翠在75岁时,老伴王尔奎也先她离世了。郑凤翠老人这一生可谓磨难坎坷众多。可她没有被命运打败,在继儿孙们的陪伴下又坚韧地活了11年。

1988年农历六月,郑凤翠老人溘然长逝,享年86岁。老人一生清贫,什么也没有留下。家人清点她的遗物时,却在一个首饰盒里发现了60颗杏仁。

那是郑凤翠对丈夫王尔琢的纪念,截止那年,王尔琢已经牺牲了60个春秋!王尔琢生前喜欢吃杏仁,郑凤翠一直没有忘记爱人这个习惯,她每年都要为丈夫攒下一颗杏仁,她相信她的二公会在天堂里收到她的礼物的。

郑凤翠老人去世后,全村老幼一千多人,以及官桥小学(今王尔琢小学)师生300多人,都来为老人送葬。乡政府的挽联是:

“一代先烈血洒井冈山,英雄遗孀誉满商溪河”。

村委的挽联是:

“琢公本乃人中杰,郑嫂是为女中凤”。

家人按郑凤翠生前遗愿,把她安葬在她年轻时和王尔琢经常游玩的安山青松岭下,坟墓正对着当年王尔琢离家去干革命时走过的那条大路。

郑凤翠要永远为爱人等候,今生结束,再盼来世。在郑凤翠的心中,她的二公依然是二十岁的模样,依然是英俊挺拔,玉树临风……

(文/说历史的女人·濯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