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一生的等待

 冬歌文苑 2022-08-22 发布于北京

一生的等待

“等待呀等待,等着你回来,新婚的那天早上,送你到村外;等待呀等待,一直在等待,你说很快就回来,我一等七十载。等待呀等待,等不到你回来,我的青丝变露白,你还没回来;等待呀等待,家门一直为你敞开,天天对镜子梳妆,我相信你会回来……”青年歌手曹芙嘉演唱的这首《等待》,如泣如诉地在耳边萦绕,听得我热泪盈眶。这首哀婉、忧伤而又饱含深情的歌曲,讲述的是一个真实故事。

1929年大年三十,江西省兴国县茶园乡教富村的池煜华,送别新婚第三天的丈夫李才连参加红军,一别就是70载。70年来池煜华一直等待和盼望着红军丈夫的归来,直到她生命的尽头也没有等到丈夫回来。实际上在70年前,李才连已经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牺牲在赣南苏区。

有人说,爱情最好的模样,就是在一起。但是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里,许多人的爱情从头到尾就是一个“等”字。在中国共产党血与火的百年征途上,有多少个这样的爱情故事。无独有偶,王尔琢与郑凤翠的爱情故事也是这样的。

王尔琢,字蕴璞,1903年1月23日出生在湖南省石门县商溪河官桥村(今磨市镇王官桥村)一个小康人家。早年就读于石门县立高级小学,1920年7月考入湖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

1924年3月,王尔琢通过何叔衡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同年秋,经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周恩来最得意的学生之一。毕业后,他留校任分队长,率领学生参加了平定商团的叛乱,讨伐陈炯明、杨希闵和刘震寰的战斗。北伐战争开始后,王尔琢任国民革命军第3军9师26团党代表,不久任东路先遣军政治部主任。“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密令逮捕以王尔琢为首的东路先遣军中的共产党员,就地处决。王尔琢得到消息后,立即带领所有党员迅速离开东路先遣军进入上海,跟随周恩来和中共上海区委领导从事工人运动。

王尔琢从上海回到武汉后,同乡好友宋人杰告诉他:“郑凤翠带着女儿桂芳历经千辛万苦来过武汉,在你们相约的小屋住了半个来月,因为不知你的音讯,在百般打听消息无果的情况下,凤翠极度失望地带着女儿回湖南老家去了。”王尔琢听后,这才想起年初约好凤翠母女来武汉相会之事。

1927年初,王尔琢随北伐军到达武汉,这时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他托好友宋人杰在武汉黄土坡21号租了一间房子,并给郑凤翠写信,要她带着从未见面的小桂芳走出石门,到武汉来见见世面。后来由于形势突变,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到处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到处白色恐怖笼罩,昔日战功显赫的北伐将领也成了被通辑的“中共要犯”。王尔琢来不及在武汉等待妻女的到来,只身潜往上海,随周恩来转入地下策划武装起义,错过了与她们母女见面的机会。

当王尔琢和宋人杰来到黄土坡21号,望着人走屋空的房间,想着3岁女儿粉嫩的笑脸、黑亮的眼珠,想着凤翠倚门望夫的身影和忧愁的面容,心中升起无限惆怅。王尔琢默默地凝视着窗外,在宋人杰提醒下,他才拆阅妻子临行前留给自己的信:

蕴 璞:

我和你女儿小桂芳,于农历二月初二从家动身,在长沙住了三个月,直到二十八日,才好不容易来到武汉,来到你约我和桂芳见面的地方。不知你到哪里去了,没有见到你,小桂芳心里很难受……

小桂芳很像你,在家里很听话,还能帮我做些小事情。以后你不回来看桂芳,我是不会再带她出来了,你晓得吗?我和小桂芳出来一趟,好不容易啊……

读着妻子哀而不怨、情意绵绵的信,王尔琢热泪盈眶。但是,对敌人的愤怒,对革命的担忧,对战斗的渴望,取代了儿女情长。王尔琢后来给父亲写了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

父亲大人膝下敬禀:

凤翠母女此次来汉,未能见上一面,心中定会十分难受。她娘家父母双亡,儿又远在千里之外,望大人把她当作亲生女儿看待,见她如见儿一样。

儿何尝不想念着骨肉的团聚?儿何尝不眷恋着家庭的亲密?但“四一二”烈士殷红的血迹,燃烧起儿的满腔怒火,乱葬岗上孤儿寡母的哭声,斩断了儿的万缕归思。为了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都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让白发苍苍的老人皆可乐享天年,儿已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誓不回家。

敬祝福体康健!

                             不孝男尔琢拜上

这是王尔琢的最后一封家书。信后,他还附了一句话:“看后立即烧掉。”

王尔琢的妻子郑凤翠,1902年8月1日出生在湖南省石门县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两家是亲戚关系,从小他们就定下了“娃娃亲”。虽是父母之命,但他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情趣相投,一起玩耍、习文识字和劳作。从12岁起王尔琢年年都要给岳父母家拜年。

出身封建门第的郑凤翠很小就裹了脚,由于父亲始终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尽管家境殷实,却不让女儿跨入学校门槛。凤翠长到16岁时,石门县城创办了一所女子师范学校,她极想去读书,堂哥郑洞国也很赞成。可凤翠的父亲不同意,不愿意让女儿抛头露面,所以一口回绝。王尔琢得知未婚妻求学受阻的消息后,专门去做岳母的工作。王尔琢说:“现在已经是中华民国了,提倡男女平等,男人能读书,女人也能读书。凤翠读的是女子师范,全是女生,没有男生。”岳母被王尔琢说服了,又做通岳父的工作,才答应让女儿去县城读书。读了两年简易师范,母亲因病去世,郑凤翠只得辍学待嫁闺中。

1923年农历八月二十八日,王尔琢与郑凤翠喜结良缘,拜堂成亲。他们的婚礼相当俭朴,只请了几桌双方的亲友。出嫁时,郑凤翠按照丈夫的意思,没有置办嫁妆,王尔琢也只给妻子缝了两套新衣服。这在当时的农村算是新事新办,带了个好头。婚后凤翠极尽妻子的温柔、贤惠,对丈夫生活上照顾得无微不至;而王尔琢也把外面的新事见闻讲给妻子听,不断灌输革命道理。然而,这段恩爱甜蜜的夫妻生活只持续了短短3个多月,王尔琢便离家别妻赴黄埔军校就读。此时,郑凤翠已怀有身孕,她恋恋不舍地将丈夫送到磨架岩船码头,注视着客船向下游驶去,直到什么都看不见了,她还痴痴地张望着。但谁也没有料到,这次分别竟成了他们夫妻俩人的永诀。

王尔琢进入黄埔军校后,夫妻间经常书信来往,互诉思念。一次,王尔琢接到郑凤翠的来信,反复看了好几遍。他仿佛听到妻子在耳边羞涩私语:“孩子不久就要出世了,你这个做父亲的,能回家看看吗?要不,你就给孩子取个名字吧!”尔琢离家时,妻子怀有身孕他是知道的,想不到孩子就要呱呱坠地,他就要做爸爸了,他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连夜给妻子写了一封回信:“接到来信,甚慰。奈训练紧张,不能抽身看你。生儿是你的靠,生女是你的伴,生儿取名摘祚,生儿取名桂芳。日后有机会,当接你和未见面的孩子出来见见世面。”

写这封信时,王尔琢并未消除重男轻女的思想,同样也没有消除宗族观念,男孩的名字是按家族的排行来取的。1924年9月30日,正是金秋飘香的季节,郑凤翠生下一个女儿,按照丈夫的嘱咐,便取名王桂芳。

1927年8月,王尔琢参加了南昌起义,后来与参加秋收起义的部队会师井冈山,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五斗江、草市坳、龙源口等著名战斗,在血雨腥风的战斗磨砺中,成长为红军骁勇善战的“一位能将”。1928年8月,时任红4军参谋长兼第28团团长的王尔琢,在江西崇义思顺圩壮烈牺牲,年仅25岁。毛泽东亲自写挽联给予高度评价:“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方始休!”

王尔琢牺牲的消息传到家乡,郑凤翠悲痛欲绝,她真想追随丈夫的英灵而去。但一想到王尔琢还有健在的高堂和年幼的骨肉,当即打消了轻生的念头。她擦干眼泪,下定决心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为公爹养老送终,把女儿桂芳抚养成人。不幸的是,桂芳于1945年秋因病去世,年仅21岁。郑凤翠每天以泪洗面,后经人劝慰,过继叔侄子王葵祚为养子。郑凤翠待葵祚如亲生,培养他念书,从小学到县城读中学。1950年葵祚继承王尔琢的遗志,从学校报名,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前线的一次空战中壮烈牺牲,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郑凤翠先后失去了丈夫、女儿和养子,每天在孤独寂寞中艰难度日,始终坚守着那个家,苦苦地等待着丈夫归来。岁月如梭,时间一天天过去。郑凤翠由青丝变成了满头白发。1988年夏天,86岁的郑凤翠老人静静地离开了人世。家人在清理她的遗物时,发现首饰盒里珍藏着60枚杏仁,这一年恰逢王尔琢牺牲60周年。郑凤翠老人每一年在王尔琢的牺牲纪念日都要积攒一枚杏仁,作为对丈夫的默默思念和精神寄托,竟然整整等待了60年一个甲子。按照郑凤翠的生前遗愿,家人把她安葬在安山青松岭下,坟墓正对着当年王尔琢离家参加革命时走过的那条大道,她是在等待和迎接王尔琢的英灵归来……

“等待呀等待,等着你回来……”情意绵绵的歌声仍在耳旁回响,但感人凄美的爱情故事却永远在流传。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周治龙,男,出生于七十年代,九十年代初参军入伍,祖籍河南,现定居北京。喜欢文学,热爱生活,作品散见于《解放军报》《战友报》《人民陆军》报等。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无   之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