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这野草一身刺,但别小看它,根煲汤可厉害了,活血化瘀又养肝

 小酌千年180 2022-02-26
春季到来之后,农村野外的各种野生植物也在春雨与春风的呼唤之下,从土壤里冒出了头,开始了新一年的生长。这些野生植物不仅装扮了农村的环境,净化了农村的空气,还给生活在农村的朋友们来带了各种好处,别的不说,野菜绝对是要被提及的。毕竟野菜不仅好吃,还可以拿到市场上去卖钱,因而在每年春季时,很多农民朋友都会带着下小竹篓子和小铲子去野外挖野菜。
不过,有一些野生植物也让农民朋友们们讨厌,因为在很多人看来,这些野生植物不仅没啥用,还会对农作物产生危害,特别是那些身上长有刺的植物,还会伤到人。
但很多朋友或许不知道,这些野生植物并不是没有价值,只是大家不了解它们罢了。本期笔者分享农村一种野草给大家,这种野草一身刺,但别小看它,根煲汤可厉害了,活血化瘀又养肝。
Image
(野生的茜草)
说起有刺的野草,绝大部分朋友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葎草,也就是有着拉拉秧、锯锯藤等俗称叫法的那种野草,毕竟它在农村地区可是极为常见,且长有刺的野草,同时也是田间常见杂草。可实际上在农村地区,常见且有刺的野草可不止有葎草,还有一种叫做“茜草”的植物。
茜草是茜草科茜草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攀援植物,初生时植株很小,十分不起眼,可长着长着,它就能长到2、3米长,最长可达3.5米左右。在生长过程中,茜草会攀附着其他植物向上爬,对于其他植物的生长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Image
(茜草身上有刺,可以放大了看哦)
除此之外,茜草还是一种一身是刺的植物,它的叶子呈披针形,边缘有齿状皮刺,茎上面长有倒生皮刺,可以说除了花之外,茜草的全身上下都是刺,虽然小,但威力可不小,从它旁边经过,不小心被划到的话,就是几道口子,还是挺疼的。
而且这茜草在我国分布也广,除了华南地区很少之外,在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和西南地区均有分布,多生长于农村的疏林、林缘、灌丛、草地上及田间地头,所以在很多农民朋友看来,这茜草就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杂草、害草。
Image
(采挖的茜草)
那么茜草真就只是害草吗?没有价值吗?
不不不,茜草可是极有价值的,而且在我国的应用历史十分悠久,在李时珍的《纲目》、杜文燮(《药鉴》、汪绂的《医林纂要·药性》、苏廷瑰的《药义明辨》、蒋溶的《革金裘本草述录》、缪希雍的《药性论》,以及《本经》、《本草经疏》等古代医学名录中,都记载有茜草治病救人的赫赫功绩。
茜草全草可做药材入药,作为药材,在民间的俗称有红丝线、小活血、拈拈草、血茜草、血见愁、活血丹、土丹参等,其全草入药有着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的作用,对血热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经闭、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黄疸等问题都有着很好的效果。
Image
(晒干的茜草根)
除此之外,茜草还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染料,也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红色染料之一,早在商周时期就被广泛使用了。茜草所染的颜色为红色,而由于它染出来的红色较暗,十分特别,在古时还被人们称作“地血”。如《史记·货殖传》中亦有“千亩卮茜,其人与千户侯等”的记载,可见当时栽植茜草可享有厚利,茜草染红在周朝以前即受到相当的重视。
可以说,茜草这种野草可不简单,只不过在如今的日常生活中应用的越来越少了,才让很多人以为它没有价值,从而把它当成害草看待了。
Image
(茜草根煲汤,煲出来的汤汤色红艳)
最后还有一点很重要,茜草的根,也就是茜草根,也是一种价值很高的药材,在民间一般将其叫做“小红参”或者“红根”,晒干之后可以用来煲汤,而且用它煲汤可厉害了,不仅能让煲出来的汤味道鲜美,还能起到活血化瘀又养肝的食疗作用,是种十分好的煲汤食材。在我国的福建、江西一带的农村地区,很多上了年纪的农民们朋友就喜欢挖它的根来煲汤。
总而言之,茜草可不是什么害草,相反价值还很高,希望大家能对它多一点了解,这样就不会浪费它的价值了。
各位朋友,你们认识茜草吗?欢迎留言交流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