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宦海沉浮,人生易老,欧阳修《秋声赋》

 泊木沐 2022-02-26

赋是一种文体,盛行于汉代。赋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历史上有很多文化名人都擅长写赋,比如西汉的司马相如,东汉的班固。大家最熟悉的一篇赋应该是《阿房宫赋》,杜牧通过这篇文章抒发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北宋时期,文坛领袖欧阳修也写过一篇名垂千古的赋,叫《秋声赋》。欧阳修历经宦海沉浮,由秋风想到了人生易老,世事艰难,表达出渴望超然物外的愿望。

四季更替,周而复始,每一个季节带来的感受都不一样。比如春天,那就是春和景明,惠风和畅。到了夏天,那就是接天莲叶,映日荷花。至于秋天,那就是草木无情,有时飘零。到了冬天,冰封雪飘,等待下一个春天的到了。经过历代文人的艺术加工,提到秋天,人们很容易联想到愁楚哀叹,于是出现了一大量描写秋思、秋意的佳作。

一般人写秋天,直接以景物描写入手,欧阳修独辟蹊径,他竟然要写秋声。声音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人听到相同的声音,主观感受会各式各样。欧阳修如何统一大家对秋声的认识,是他在创作中的第一个难题。欧阳修采取了讲故事的方法,通过对比的手法,描写动和静两个状态,将秋天的声音进行图形化处理。比如文中描写挑灯读书之际,听见西南方传来的声音。欧阳修自己在书房中听到,派书童去院落中查看。用声音描写出看不见摸不着的秋风。

读到这里就会明白,所谓秋声,其实就是风声。到了文章最后,风声渐远渐逝,书童也去休息,四下里一片寂静,只能听见墙角的虫鸣。在欧阳修看来,秋天的声音应该包罗万象,不仅仅有风声,还有虫鸣。他写的是《秋声赋》,不能只用一种声音代表秋天,表达感情。

欧阳修的写作手法非常自然流畅,有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就好像在闲话家常之余,说出了他内心的种种隐秘。欧阳修这一生还算比较顺遂,他写《秋声赋》时已经53岁,进入到宋仁宗执政的最后阶段。宋仁宗这个人在历史上算是个口碑好的皇帝,他推行新政,缓和矛盾,让宋朝进入到兴盛阶段。但是推新政的过程一点也不顺利,欧阳修支持新政,并为此劳心劳力。当他年老体衰之际,听见秋声,就忍不住感慨万千了。

《秋声赋》和《醉翁亭记》都是欧阳修的代表作。《醉翁亭记》是他38岁时的作品,两篇文章对比就会发现,中年时还能浪漫的欧阳修,到了老年也变得敏感多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