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长江大桥上的“天使”

 犁城文学小编 2022-02-26


    


南江长江大桥是中国著名的桥梁之一,同时也是自杀高发的地点之一。

15年来,每逢周六周日,总有一位身着普通,眼睛不是停留在美景上,而是更多关注于来往行人神情的中年男子,他一直巡逻于大桥之上,平凡的外表下怀揣着一颗慈悲心,他每每放弃休息时间,就是为了救助那些准备轻生的人。

他经常会骑着电动车,往返于南北堡,两年换一双鞋,9辆电动车的报废,换来351个轻生者回头,他就是被导演JordanHorowitz拍成纪录片《南京天使》的主人公陈思。

2000年的一天,陈思经过南京长江大桥南堡时,偶遇一个正欲轻生的姑娘,他二话没说,先将姑娘从桥栏杆上抱下来。

那姑娘很瘦弱、很轻,因为误入传销组织,一时想不开,才想着要跳江了却年轻的生命。

事后,陈思在和大桥工作人员聊天时得知,每天都有人因为生活中的辛酸挫败或不如意而想不开,决定放弃一切,在桥头堡上轻生。

同年9月,陈思又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了南京某大学毕业的一个外地女孩,因为找工作时不顺利,留下“南京不接受我”的遗书,抱着毕业证跳江自杀的新闻。

这件事对陈思的刺激很大,他想起了自己当初到南京时找工作的各种碰壁,想到人活着十有八九难以心想事成的现实,想着生活中的人们,方方面面谁都会遇到难心的事,谁都会有一时脆弱想不开的时候,倘若一念差错,造成终身憾恨,不仅令人痛惜,也会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带来无尽的伤痛,造成家庭悲剧……

想到这一些,陈思便坚定了去大桥救人的念头。一开始就想要试试看,没想到,一下坚持了这么多年。

“春天和秋天是换季的时候,人们都向往着美好的事情,一旦和现实对照,悬殊太大,情绪便容易发生波动,人更容易想不开。”陈思说,这也是最让他忧心的时候。更多的轻生者常常只有一句不耐烦的话回敬他:“多管闲事!”陈思已经习以为常,如果能够挽救一条鲜活的生命,吃这点惭言算不了什么,他依然尽力劝导。

不同职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年龄段的轻生者,赴死的理由各式各样。有人衣衫褴褛,也有过亿富豪;有人身着嫁衣,也有人自备断头酒,还有人一条腿上绑着18800元现金,为的是打捞上以后有钱火化……陈思在自己的日记中写到:“自杀者是可悲的,是很善良的人。我们全社会都要来思考和帮助这些人,让他们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和我们一起来鼓足勇气面对生活,好好生活。”

救人救得多了,陈思能迅速识别轻生者,看到背影就知道Ta是想自杀。他说:“一个正常的人,走路会左右摇摆,很有精神。但是有沉重心事的人,没有灵魂,绝望透顶了,走起路来像行尸走肉。”每每遇上类似这种“情绪不对的”人,陈思就会不远不近地跟着,丝毫不敢与其拉开距离;或者主动上前搭讪与之进行交流沟通。

每一次救人成功,陈思心里有说不出来的欣慰和高兴。2006年,他自掏腰包租下一套民房,作为“心灵驿站”,向轻生者提供心理辅导。

有时候,在大桥上会看到一双孤零零的鞋子,一摸是热的,人却不见了踪影,在水里已经找不到了。他内心就会感到煎熬,整天的心情非常沉重,需要去寺院吃斋念佛过几天,把那些心灵负担交给菩萨来开释。

这么多年,遇到过没能救下的人,他内心感觉难以承受和坚守时,多亏南京栖霞寺一名高僧点拨了他。高僧说:你救了一个人你就是菩萨。你尽力地把他拉回来,给他一次生的机会,让上天有一个好生之德,其他的事情关键还要依仗他自己的能力和领悟来转化。

目前,陈思的志愿者团队共有注册者5700人,多数是大学生,其中700名是达到讲师以上水准的心理辅导师。未来,他也准备依托南京工业大学等数所高校平台资源,共同培养年轻一代的社会志愿者。

2019年新年零时零分,陈思和志愿者们在南京崇福禅寺,撞钟跨年,祈求平安:“新的一年,愿天下没有自杀之人,愿每个人都健康平安!”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不知您看了有何感想,编写不易,你若喜欢,就去文章右下角,给小编点一个“好看”吧!你们的支持是小编不断奋进的动力!顺祝大家春天快乐!幸福安康!

《犁城经典》征稿了!

1.自即日起本平台刊发作品(散文、诗歌、小小说),不受地域限制,向所有作家作者、文学爱好者、书画家、民间艺人等敞开大门,(配发简介和照片,拒绝错别字!)

2.为了挖掘犁城地方文化史料,展现犁城历史人文内涵,弘扬传统文化,“犁城经典”微信公众平台特开设专栏,现向社会各界征稿。

包括犁城(临邑籍)的外地人,在犁城生活和工作过的人士等,都在征稿之列。内容健康、叙述完整,彰显社会正能量,注重历史的真实性,可附照片,包括人物、故事、轶闻、趣事等,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3.

3.标题+正文+作者简介+作者照片及微信号形式发送,备注:“投稿“字样,文责自负与平台无关,投稿一周无回复自行处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