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疒”字,说说古代对某些疾病的记载及与疒字有关的汉字

 渐华 2022-02-27

“疒nè”,通称病字旁,在汉语字典部首中是一大类。和疾病有关的字都带“疒”,反映出古人对疾病以及疾病给人造成痛苦的某些认识。在长期同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古人逐渐积累起治疗经验,发展出独具特色的中医药学。

“疒”的古字形如下:

文章图片1

甲骨文

文章图片2

篆文

【疒】

甲骨文形像人有病躺卧于床,或加几小点,表示人出汗。

本义:

指人生病之“病”。

《说文解字》解释“疒”是

倚也,人有疾痛,象倚箸之形。

文章图片3

中国医学有着悠久的传统,这是先民长期在同危害健康的疾病做斗争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

关于中国医学的起源,文献中有不少记载,如:

《史记·三皇本纪》:神农…始尝百草,始有医药。

《黄帝内经》: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

神农、圣人创造医药是传说,难以查考。现在能作为研究的最早的可靠文字材料,是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对这些记载的深入研究可知,殷商时代已形成一些医学知识,甚至可以说已有中国最早的病历和医案。

文章图片4

甲骨文“疾”字

文章图片5

金文“疾”字

文章图片6

篆书“疾”字

【疾】

也表示“病”。

根据甲骨文刻画看,

“疾”像一个人的腋下有一枝箭,

表示中箭负伤。

“矢伤人”,这是“外伤”性急病,

与表示内科、慢性的“病”意义有区别。

后来二字逐渐通用,都表示疾病。

疾中有箭矢,

因而,疾也有快速之义

疾之本义有两:

1、病;2、快速。

文章图片7

【疗(療)】

表示:治病

形声

从疒,表示疾病有关,尞( liáo)声。

本义:

医治。治,火疗治病,

《周禮·天官·瘍醫》:

凡療瘍,以五毒攻之。《注》止病曰療。

文章图片8

【疡(瘍)】

形声。

从疒,昜(yáng)声。

本义:

痈疮。

疮、痈、疽、疖等的通称,创伤。

身伤曰疡。以别于头疡曰疕。

甲骨卜辞中对疾病的描述都带有“疒”,除了对疾病状况的一般性记录外,还保留有大量有关各种疾病的具体记录。据统计,记录的疾病达二十多种,如:

疒首(头病)、疒目(眼病)、疒耳(耳病)、疒自(鼻病)、

疒口(口病)、疒齿(牙病)、疒腹(腹病)、疒子(小儿病)、疒育(产科病)等,

大部分是按人体不同部位来区分的。如:

“疒目”,就是眼有病。古代医学认为,眼病分“外障”、“内障”二类。凡暴赤肿痛,畏光惧明,名曰外障,多由风热所致。凡久病昏花,视力衰减,名曰内障,乃是虚症。

卜辞记载:“贞:王其疒目?”“贞:王弗疒目?”

或问眼是否会得病,是眼睛已感到不舒服时所占卜;或问眼病是否延续,则是病后所占卜。

文章图片9

自的甲骨文

又如“自”字之甲骨文形,是鼻子的象形,为“鼻”的初文。

《说文解字》:“自,鼻也,象鼻形。”

“疒自”即鼻子有病,当时是以鼻腔或鼻窦炎症为主。

有卜辞记载:“贞:

帚(妇)好

文章图片10

隹出,疒?

文章图片11

这个字,以前不得其解,按此字从自从肉,有鼻中长肉之意。可认为指的是鼻息肉。

卜辞的大意是:妇好(殷王武丁之妻)鼻中长出了息肉,是疾病吗?

至今医学仍称突出于黏膜表面的增生组织团块为“息肉”,鼻息肉在中医又称为“鼻痔”,它堵塞鼻腔,妨碍呼吸,并且常伴发鼻炎或鼻窦炎。医学史研究者认为,该卜辞是世界上关于鼻息肉这一病例的最早记录,加之患者的身份明确,故该记载甚为宝贵。

有些疾病在甲骨文中是根据它的主要特征,而给以专门病名的,如疟,疥等。这些材料,表明了殷人对疾病的观察和认识已达到一定水平,对于医学史的研究也有参考的价值。

甲骨文中还有一些疾病是根据生理功能失常而命名的。如“疾言”,即说话困难或声音嘶哑。甲骨文中有不少关于“疾言”的卜辞,商王武丁就曾患过此病。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关于“疾年”的记载,“疾年”指多疾之年,很可能是对流行病的最早记录。 (戴吾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