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屈老五烩菜原来是伊旗人起家的!

 昵称71229748 2022-02-27

编者按:

自从从云南民宿被疫情隔离回来的日子,我一直在做一件事情:竭尽全力的发现身边的风景,祝福身边的人。其实激起有这种想法的原因是因为他乡的朋友给予我的动力。我在卖力讴歌诗和远方的时候,想不到每一个听说我家乡的人,都无比羡慕我能出生在草原,从小能看到辽阔和肥硕的云朵,他们总一再羡慕我,我是离大自然最近的人。

从那时候起,我就有了这种想法,我愿意做一个自己世界里的阿甘,奔跑在干渴的路上。这些天我用家乡的故事写歌,用家乡的土话唱歌,积极发起“发现身边美景”的动意,组织了几次采风活动。接下来,我将把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通过这次采风撰写的网文和游记陆续选登出来,也许你会从中看到那曾经熟视无睹的橙色的黄昏;那些兜卖风筝的小贩,预售着平凡的浪漫;你还会在撞见落日余晖的路上,突然遇见自己的爱意和热情,以及那些雪落人间的静谧和沉默......然后你发现,我们曾经那么卖力的追过他乡的日落,吹过他乡的晚风,厌烦过这个平凡而庸常的世间,其实都不及我们熟悉的,为了我们的乡愁兜底的市井长巷更有温度,原来这才是摊开来的人间,聚拢的烟火该有的模样。

今日选登来自网络写手苗梅英的采风创作作品。

旧年的寒气倔强的揪扯在虎年的早春不肯离去,我们已经习惯了这北方的节气,每年的春天总是千呼万唤也不肯归来,要在过去,还得经历好几次黄沙撩涮,把这片本就荒芜的高原搜刮的片甲不留才能算是冬天的一次彻底完结。现在的环境虽然好了,但也非得要经历一番与严寒的苦战熬决,然后羞怯怯的观望,最终半推半就的款款而来,北方人的性格也由此而来,雷厉的面对责难,温柔的迎接幸福。

趁着今天的几分暖气,我们一行几人第一次走进伊金霍洛旗的深处,搜寻那些还未知的温暖。作为土生土长的鄂尔多斯人,我们对眼前的广袤与苍茫再熟悉不过,祖先把我们从窑洞一路带引出来,基因里总有对泥土的眷恋,即便是站在山脊远望也是在追寻祖辈经年的无悔付出,崔家大院的残破窑洞与杂草丛生仿佛还能听见老人一边敲打烟锅里的烟灰一边念叨对来年的盘算。

一上午的游历,已经饥肠辘辘的我们在选择吃什么中饭时倒是口味儿十分一致。新街的街道虽然不宽展但也不觉得逼仄,“屈老五烩菜馆”更是可罗雀,门脸儿不大,除了几个鲜红的招牌大字,门面粉刷的粗糙简单,普通小馆的样子,我甚至开始怀疑它是否是已经在当地有几十家连锁店的总店!

走进小店,三十几平方大小的地方几张短桌整齐摆放,小店正中央生者一炉火。老板娘模样的妇人热情的招呼我们落座,随即而来的是一盆热气腾腾的米汤,管饱喝,浓香的米汤驱散了我们一路的疲惫与一身的寒气。

烩菜馆的点餐像我去过的其他店面一样是按人头算份的实在,我们点好四人份后便坐下来聊起这家的总店,说是好多周边城镇的食客总会不辞车马劳顿的来这儿,只为能吃一口正宗的烩酸菜,说是人多的时候外面院子停车都不容易,说是已经开了三十几年了,现下生意红火的很......我仔细打量小店,地面扫的一尘不染,每张桌子上面整齐摆放着纸巾、餐具以及几颗大蒜,炉火烧得正旺,炉灰清理的干干净净,家里的感觉。

聊天的过程中,厨房里陆陆续续出来老少几个,年轻媳妇端着一盆猪脊骨后面紧跟着一个约摸六七岁的孩子,蹦蹦跳跳的坐在桌前,招呼我们的老板娘端着几碗米饭紧随其后。最后出来的中年男子,五十多岁模样,椭圆脸面中透着几分温和,招呼大家坐下后开始他们一家的中饭,用的餐具也是摆在桌子上普通食客的餐具。

听见我们在聊这家烩菜馆,聊起那些我们去过的加盟店哪家好吃哪家难吃时,中年男子便插话进来。

“你们说的那家店最初是我开的,后来生意不好就转给别人,又回来经营这家老店”,中年男子一边吃饭一边说,好似在说起一件无关要紧的小事一样轻描淡写。

在攀谈中我们得知他就是屈家老五,这家烩菜馆的创始人。他说起创业初期就是因为家里太穷,弟兄姊妹七个总也吃不饱,心里盘算着开一家饭馆,总能先把自己的肚子填饱吧,不曾想一干就是三十六年,更不曾想小小烩菜馆在当地已经有了几十家加盟店,经营加盟店的都是屈家侄男侄女一样的本家亲戚。说起这些,老五还是一副轻描淡写的样子,没有一丝嬲气,好似烟火寻常的日子一样淡然。

“那加盟烩菜馆的费用肯定不便宜吧?”我问起这话时有些不好意思。

“没多少,万儿八千的事情,还得看看人家经营的怎么样,总得让人有个有个奔头,不能靠这些加盟来挣钱。”老五漫不经心的回答,一脸诚挚。

“小辈们都不想做这个营生了!”老五说到这儿的时候有些许失望,旁边的年轻女子笑着朝老五吐了一下舌头,这应该是老五的女儿。老五夹了一块脊骨放到小外孙碗里,爱惜的摸了摸他的头,拿起碗长长的吸溜了一口米汤,满意的砸了咂嘴。

是的,或许年轻一辈已经不再需要为了填饱肚子去开一家烩菜馆,或许年轻一辈在快节奏的摩登生活中已经生长出远飞的翅膀,但我相信他们的下一代永远热爱的一定还是烩酸菜的味道。

一顿饭功夫,我看见了老五起家的不容易,也看见了朴实的伊金霍洛人奋斗的寻常,更是鄂尔多斯这片高原上的人们靠不懈努力来生存、发展,这片热土上的人们从来都是至诚至真、热气腾腾、活泼泼的走在人间,直至生生不息。

烩菜馆很出名,烩菜馆的老五却很普通......

回程的路上,草原、古镇,林立的楼群以及那片摇曳海子在我们眼前一一掠过,这是世世代代鄂尔多斯人如老五一般的奋斗不止得来的,就连严寒也挡不住的明媚春光。

夜晚的鄂尔多斯大街小巷,已经不似往常一样的寂寥,我总看见灯火闪烁的街角,依然有那么些忙碌的“老五”们,他们平凡且倔强,用骨子里的的淳厚与坚持,描摹着鄂尔多斯明天的样子。

走进伊金霍洛旗,是一次寻找美丽的旅程,伊金霍洛的景致总能撩拨人心,然而这里的“老五们”永远一脸憨实的笑容,给你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米汤和一盘肉香四溢的烩酸菜,抚慰归乡游子对家乡的思念,款待心中的挚爱与往来的宾朋。

如果有一天你来鄂尔多斯,记得走进这里的四季,感受大漠沧桑以及碧草蓝天,抚摸夏日炙热中的一丝清凉,品尝秋日莽原里的瓜果飘香,即便当下春寒料峭,但不乏人情温暖,因为在广袤草原尽头,在车水马龙的街头以及摩天接踵的群楼之中,有那么一群平凡却不平庸,即便成功却奋斗不息、满腔诚挚的“老五们”,给你端上一盘热气腾腾的正宗烩酸菜,让你感受到人比景美的动人。

姓名:苗梅英
性别:雌雄同体
出生地:伊金霍洛旗的边边上的一个村村里
职业:混迹在教师队伍里的村儿姑,学生送号“改花儿”,从此名副其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