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谁动了我的净值?——净值破1=亏钱?

 北梦清江 2022-02-27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买的理财产品净值跌破1了,辛辛苦苦攒的私房钱缩水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先别着急,净值型理财产品当天的净值波动不代表你真的亏钱了,持有到期时的净值表现才是产品实际的收益水平。可别透支了你的焦虑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众所周知,理财产品的收益源自其所投资的资产。但是,假设同样配置1年到期收益率5%债券的两个理财产品,A为预期收益理财产品,B为净值型理财产品,持有一年的收益是一样的吗?

图片
图片

     如图所示,配置同样资产的理财产品,持有同样时间收益是一样的。但是预期收益理财产品我们只能看到预期收益率,等待到期兑付,无法及时看到产品过程中的价格波动;净值型理财产品却能看到过程中每个交易日的盈亏,一路到达最终收益结果。如果顺利到达终点,预期收益理财产品能够降低我们日常对持有资产波动的关注,但万一过程中资产收益下滑,我们却不得而知。

       预期收益型产品虽然简单,但投资者在持有期间无法获知产品所投资资产的市场价格变化,能否实现期初的投资目标的“答卷”只有等到产品到期后才能揭晓。净值型产品在持有过程中虽然存在波动较大的可能,却能真实反映产品管理人的运作水平。2018年银保监会出台的《资管新规》,就是希望管理人能多给产品“称称重”,告诉投资者所购买产品的运作情况,让投资者能清晰掌握产品价格变化。

预期收益性VS净值型

预期收益型

理财产品投资运作情况,不能及时反映到产品的价值与价格变化中,投资者不清楚资产的整体波动情况。

定期披露净值,及时反映基础资产的收益和风险,投资者能清晰地掌握着产品每日市场价格变化。

净值型
图片

产品“破净”是常态

图片

      今年以来,多只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业绩下滑,有的甚至跌破净值。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2月22日,仍有8只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权益类理财产品净值在1元以下,个别跌幅超过20%。理财子公司喜欢布局的FOF产品,也出现了不少回撤情况。截至上周,银行理财子公司累计发行FOF理财产品数量达178只,其中,有21只FOF产品已跌破净值,占比近12%。

      分析人士指出,开年以来,中央采取多项措施稳定经济增长,而受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以及一些供给性因素同步影响,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虽然1月金融数据总量放量增长且超预期,但中长期贷款增长不及预期,这表明经济发展的基础尚未很稳固,对股市产生连带影响。在宏观经济和宏观流动性形势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债市、股市波动在所难免,导致理财产品受到波及,净值短期性下跌。

       这里有一个基本逻辑,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银行理财产品全部采用市值法进行公允价值计量,这就使银行理财产品的估值出现“随行就市”的新变化。换句话说,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将反映每日底层基础资产价格的一个变动,这个值可能是正,也可能是负。当日产品净值跌破1,也未必意味着产品实际收益亏损。总体看,产品净值波动加大是大概率事件。在市场走弱背景下,有可能出现更多理财产品跌破净值的情况,“破净”已然是常态。

图片
图片

      需要强调的是,产品“破净”只是估值方法调整引起,未必意味着发生绝对亏损。净值随市场变化波动实属正常。当市场好转,情况还是会扭转。因此,投资者对产品在某一个时日的“破净”要客观理性看待,跳出“逐日盯市”心态,学会更多从月度、季度、年度等中期或长期视角来衡量产品的表现。 

      作为投资者,应充分认清净值化时代“打破刚兑”带来的改变,理解每一款产品隐含的风险,从其背后对应的资产、策略出发,结合自身的收益及风险要求进行合理化配置。若投资者完全不能承受任何市场风险,应选择存款产品;如果风险偏好较低,可选择投资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若风险偏好较高,则可选择投资股票、期货等市场的权益类理财产品。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