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谈中国鞋史系列篇之五——彩陶壶上的翘头靴

 洞天1 2022-02-27

夏商开始,翘头鞋成为帝王和达官的礼鞋,即祭祀和朝会时穿的舄履。如果说是牛河梁裸胸女陶像足下的圆头靴拉开了中国鞋史的序幕,那么甘肃玉门裸胸女人形壶陶像底部的翘头靴则开创了中国鞋史上帝王翘鞋的先河。

天下事,无独有偶。

在发现“楼兰美女靴”的新疆罗布泊正东方向的甘肃玉门地区,又有一尊类似牛河梁裸胸女陶像那样的考古发现,这就是甘肃玉门裸胸女人形壶陶像。同是陶像,同是裸胸女,同是靴子的造型,可谓无独有偶。有所不同的是,前者是裸胸女陶像足下的圆头靴,后者是裸胸女人形壶陶像底部的翘头靴。

如果说是牛河梁裸胸女陶像足下的圆头靴拉开了中国鞋史的序幕,那么甘肃玉门裸胸女人形壶陶像底部的翘头靴则开创了中国鞋史上帝王翘鞋的先河。因为中国古代帝王和诸侯们在祭祀时穿的叫“舃”的礼鞋就是朝朝代代、传承最久的翘头鞋。

珍藏于国家博物馆的裸胸女人形壶彩陶像,出土于甘肃玉门的火烧沟,属于中国四坝文化中的精品之一。这件精美彩陶裸胸女人形壶的造型,是一个双手插腰、双腿直立、双足并拢的端庄裸胸少女。其头顶平而中空,双目镂空,双耳弯弯,鼻梁高高,口形微闭,神态自若;其胸全裸而丰腴,双乳至臀处线条弯曲而柔美;其腰微弯而苗条,与宛若弯月的裸臂相呼应,与腹耳壶造型相得益彰;其双足并拢,体型亭亭玉立,壶底翘头靴格外引人注目。

四坝文化于20世纪60年代初被发现,因位于甘肃山丹县四坝滩而得名。四坝文化的范围包括山丹县西北部的张掖、酒泉、玉门等广阔地域。1976年在玉门火烧沟发掘了300多座墓葬和大量彩陶器物,所以也称为火烧沟文化类型。经碳14测定,其年代为距今3900~3400年之间,与夏商时期相近。四坝文化内涵丰富,独具特色,是河西走廊最重要的一支含有大量彩陶的古代文化。彩陶器形奇特而多样,其器以罐、壶为主流,其状以带盖罐、腹耳壶为造型,其色以紫、红为陶衣,独具地方风韵。穿靴裸胸女陶像,就是塑造在水壶上的人形彩陶艺术品。

两晋之前的几千年,陶壶的形制基本相同,都是一个瓶状体,水从上口倒进去,再从同一个上口倒出来。裸胸女人形壶顶部是平状而中空的壶口,就是进水和出水的地方;宛若弓月的裸臂,就是陶壶的两个“复式腹耳”(壶柄),既倒水方便,又具有左右对称之美。“裸胸女”的一双裸臂与人形壶的一双壶柄的完美融合,可谓陶艺者的巧夺天工之作。

另一个巧妙之处,为了保持瓶状壶体的稳定性,特将“裸胸女”的双足穿上特大号的翘头靴。所谓“特大号”,就是一双超大的翘头靴与裸胸女人壶的整体比例明显地倒置。这样以来,翘头靴的完美造型就愈加突出,这也许正是陶艺者钟情于翘靴的良苦用心。

据考证,彩陶裸胸女人形壶是一种祭祀饮具,以裸女体形为造型的创意也许是一种宗教民俗的体现。四坝文化中大量远古陶器出土于大型墓葬之中,就是最好的佐证。彩陶裸胸女人形壶,仅仅是四坝墓葬彩陶器的冰山一角。之所以大量陶器用于祭祀和墓葬,是因为原始社会的财产是以数量的多寡所表现的。墓葬主人的地位越高,陪葬的陶器就越多。红山和四坝文化遗址,都是从大量散落在墓葬、原野、田间的陶器或残片的踪迹所发现,陶器数量之大令世人震撼不已。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裸胸女人形壶彩陶像足下的翘头靴。把翘头靴的造型塑造在裸胸女人形壶的壶底,肯定不是制陶工匠们的奇思妙想,应是当时时尚鞋款的真实写照。特别是那个微微隆起的“翘头”,更预示翘头鞋履新时代的到来。如果说牛河梁裸胸女陶像足下的圆头靴代表一个“圆”时尚的话,那么2000后的火烧沟彩陶裸胸女人形壶底部的翘头靴则是“翘”时尚的兴起。

无论是翘头靴,还是翘头鞋,其“翘头”都是是我国古代鞋履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1979年,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的一座墓葬里,曾出土了一件距今5000年至5800年的陶器,上面所画人物的足下,穿的是头部尖而上翘的鞋子,这是所发现的最早的翘头鞋。在古代鞋的诸多元素中,唯鞋的头部最为显眼,最有“面子”,所以也最受世代所青睐。

裸胸女人形壶陶像底部的翘头靴,鞋帮为矮靿,通体平滑无装饰,头部微微上翘,鞋底平实无跟。按人形壶的造型比例,翘头靴的尺寸明显超大。之所以把鞋制作得超大,一定是为了保持陶壶稳定性的缘故。且不说人形壶是不是一种神器,但它首先是一种容器,是盛东西用的东西,不能头重脚轻,所以其底部的靴形就必须又大又平又稳。

那么,距今3000多年前的人类为什么对翘头靴情有独钟呢?

首先,是实用性。一是古代达官贵人们的服饰多以裙袍为主体,为防止行走时长长的裙袍垂边使穿者跌倒,鞋的翘头有遮挡和托起的作用。二是鞋头处于鞋的最前端,行走时如果碰到异物,必先触动鞋头,将鞋头做成翘状,有警示和安全的作用。

其次,是装饰性。鞋头是鞋的脸面,对于爱面子的中国人,鞋的脸面是万万不可以忽视的。把鞋头做成各种形式的翘状,如尖翘状、圆翘状、扁翘状、方翘状等等,都要与鞋的整体相协调,与服饰款式相匹配。

再其次,是象征性。中国古建筑的顶角大都做成上翘状,一是动感十足,二是尊崇上苍。把鞋头做成上翘状,同样具有这种象征性。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几千年,翘头鞋经久不衰。夏商开始,翘头鞋成为帝王和达官的礼鞋,即祭祀和朝会时穿的舄履。舄头的高度,创下了翘头鞋之最,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秦朝时,军队中的军官均穿方口翘头履。西汉时,方口翘头履始用于贵族,女性中则穿双尖岐头翘头鞋,名曰“岐头履”。东晋时,在女性中时兴一种叫“五朵履”的翘头鞋,因鞋头被制成五瓣,高翘而翻卷,形似云朵而得名。南北朝时,一种“笏头履”的翘头鞋,在男女中皆为流行,因鞋头高翘而呈笏板状而得名。男款笏头履的翘头为方形,女款笏头履的翘头为圆状,渐渐就方圆混同,不分男女。唐朝时,云头锦履和如意翘头履极为闻名,前者鞋头高翘翻转,似云团朵朵而得名;后者鞋头整体上翘,呈半圆状,寓意吉祥而得名。宋朝时,女性盛行的“三寸金莲”弓鞋,本不上翘,但有一款鞋尖上翘者,故称“翘头弓鞋”。辽、金、元、明四代时,舄履制度仍沿袭古制,舄头上翘,且镶嵌有珠玉饰品。清朝时,朝会和祭祀时一概穿靴,高头舄履被废,在华夏大地延续了4000年之久的翘头鞋从此消逝。

翘头鞋,堪称“长寿鞋”。凡事物极必反,如果翘得太高了,反而“短命”。这里说一个“短命翘鞋”的小插曲。在公元14世纪时的欧洲,有一种超尖翘头鞋曾经在贵族们的足下风行一时,被尊为权威、财富、身份、地位的象征。这种鞋形似大辣椒,鞋尖向上翘起,所以又有“尖嘴鞋”之称。最长的尖嘴鞋可达60厘米,穿这样的鞋走路常常一步三摇,歪歪扭扭,一不小心就会摔倒。为了走路稳定和防止鞋尖磕碰而变形,不得不用一根金属细链把鞋尖连到膝盖上,样子极其怪异。细链甚至用金银材料制成,以显示华贵和富有。更有怪异者,是那些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还在鞋尖最前端的顶部,系上一个小小的银铃,走起路来叮当作响,招摇过市,真是叹为观止。虽然尖嘴鞋风行一时,并有法律保护,但它毕竟缺乏实用价值,引起了社会上不少人的非议,说它哪里是什么鞋子,简直是“魔鬼的爪子”。就连教皇也将它斥之为“淫荡之物”。也许这种贵族们的“宠物”长得太长、太翘、太尖、太怪、太邪而有悖民意,没有流行几年就“寿终正寝”了。

再说裸胸女人形壶陶像底部的翘头大鞋,也曾引起沈从文先生的高度关注,在他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说:“甘肃玉门火烧沟出土的四坝文化(公元前2000年)彩陶人形壶,亦为一裸胸女子,着尖头大鞋,鞋头尖深而锐,平底形制和《急就篇》所说的'靸’鞋恰像仿佛。青年女子裸胸着靴鞋,或是当时某一社会习俗与宗教原因的装束。”这里说的《急就篇》,是汉代的识字课本,其中有“靸鞮卬角褐袜巾”的句子。古籍对“靸”字的注解是“靸为谓韦履,头深而锐,平底者也。”说明靸是一种翘头的皮靴或皮鞋。

作为一款上至庙堂朝廷、下至江湖令人钟情的翘头鞋,可以说是中国历朝历代流行时间最长久的鞋饰,同时也是中国鞋史中最为绚丽而精彩篇章。

作者:全岳

编辑:王克林

原载:《西部皮革》杂志2013年5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