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在云南剑川毕业创作教学成果

 泊木沐 2022-02-27

这次下乡写生创作使我受益匪浅,能够走出工作室来到实地进行细致的考察和写生的机会也是非常难得。剑川是个多民族融合的地区同时也有着浓厚的民族气息和丰富的当地特色文化,当我第一次来到牲畜市场时,深深的被市场里动物和人群的状态所感染。

绿茫茫一片的田野里唐突的被铁管圈出一块黄土地,密密麻麻的卡车旁站满了不同种类的牲畜和各式各色的人,在买家和卖家的讨价还价中,个头庞大的牲畜拥挤在一起,光滑的皮毛上留下一行浅浅的泪痕。当地人赶牛、抽烟聊天、交易的场面十分生动,加上云南高海拔造就的独特肤色和当地的风景也十分有表现力。

我本身对这种大场景很感兴趣,希望通过不同人的状态和服饰表现这一个月我对剑川的感受。在现场进行了大量写生和照片的素材收集,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解决照片无法还原的颜色冷暖问题,后续也将在人物的组合关系上进行更细致的安排。

韩江阳雪

个人体会

北面的云朵却想着向南边冒险,呼吸变快了一点,于是包裹着的期待在地平线上成为了洒落的焦点。红色的土壤嚷着细腻的稻田,古水的流淌缓缓向前。灰瓦白墙平直而深远,在山下聚集成一道道梦烟般的垂帘。古迹密集可寻,也带着古老的历史幽幽而来。街道弥漫着偏见的安静,是米香和麦甜。集市是固定的遇见,交易着日常与看见。生活的节奏很慢,是知足的表演。天很长,足够弥补拖延的节拍。日常是思维的杂糅加灵感的闪现,是笔头的抹蹭加粘连。这是一次特殊的“讲演”。

胡佳伟

个人体会

四月的剑川,风中携一丝清冷,没有北京的“萧萧白雪”,而有一盏温润的阳光抚此古城,美如剪影。

于此最美之时,把心放空,忘却纷纷扰扰,去感受剑川方土,领教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灵感,描绘生活中真实与感动。此之创作方式才使我真正静下心来,打开眼界,以更多精力纵心于创作过程中,见沿途之美,而非只追求结果。

探赜索隐,钩深致远。在不断地实践中,学习如何通过写生而带动创作,尽可能摆脱庸碌思维的束缚,使画中的这座小城更加自由生动,真实可信。

剑川,古苔横啮,风过花庭,匆忙的身影,诚挚的眼神...它让我活在现实里。

工作室主任喻红教授点评

写生一直是油画系第三画室本科教学的重点,从画室创立之初到现在每一代教师秉承着用写生锤炼造型能力,用写实绘画表达艺术思想的教学理念,培养出很多长于写生善于写生的艺术人才。很多教师更是把画布搬到生活现场中,用现场写生做为自己的创作方法,表达在不断变化的大时代中对于世界和现实的思考,从而把写生从造型训练的基本方法提升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创作方法。

为响应学院倡导的以现场创作为油画系毕业创作新尝试的号召,结合本画室的毕业创作教学,三画室组织部分毕业班同学赴云南剑川考察、写生、现场创作。由曹轶老师带队,前期带领学生对当地的社会环境、人文生态进行考察学习,调动学生的绘画热情,鼓励学生尽量多现场实地写生。同时通过为当地非遗传承人黑陶作坊绘制壁画和与云南艺术家一起写生等方法主动融入当地生活。中期学生分别选定自己的创作方向和主题,现场的带队老师与学生们随时进行沟通讨论,画室全体老师通过腾讯视频会议对学生的创作构思构图进行指导,使学生们的思路更加清晰明确。后期学生们主动多次去现场发掘题材的不同可能性,大量写生搜集素材,使毕业创作不断向前推进。经过这一个月的写生和创作,学生们不仅收获了大量生动的作品,完成了毕业创作初期和中期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打开了视野和思路,走出小我与鲜活的世界遭遇,用艺术的方式对生活的洪流给予回应,这样的学习会对他们未来的艺术道路具有深远的意义。

刘小东教授点评

看到这些三画室本科毕业班部分学生在云南剑川的写生作品让我兴奋,虽然这是他她们为毕业创作收集素材所为,但我看到了绘画的热情、色彩的跳跃和造型的敏感,这些都是绘画中的重要因素。也许他她将来不一定沿此方向发展自己的艺术路线,艺术创作也不仅仅是写生写实这一条道路,然而这些从自然中吸取营养的创作方法无疑是有益终生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