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衷共济同道人——《素书》悟读之【142】

 新用户97560OBk 2022-02-28

《安礼章第六》悟读【43】

【原典】

同道相成。

【译文】

同道中人,相互扶助,促其成功。

【悟读】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一般而言,三观不同之人很难真正走到一起,而能真正走到一起之人,其三观往往一致。

故交友之道,切忌存太多之主观因素,即不自我,不我执。正所谓,同道为朋,同志为友,结交须怀一颗中正之心,而非刻意奉承,百般献媚。 

何为朋友?字面意思而言,“朋”为象形字,意为两块玉串在一起;“友”亦为象形字,意为顺着一个方向的两只手,喻相扶相助。朋、友合在一起,即志同道合,且能互助之人。

值得区分的是,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人道,即为人处世之行为准则;道家思想之道,则更强调天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真正的道,淡泊名利,清心寡欲,谦卑处下,无我利他。

“君子同道,小人同利”,说的是君子以道结盟,小人以利结盟。

小人之所好,唯功名利禄。当利益一致之时,可暂时互相勾结而为朋党。此等所谓之友谊,往往是虚伪的。见利则各自争先,无利则渐逐疏远,严重的甚至互相残害;君子之交,依据的是道义,奉行的是忠信,爱惜的是名誉和节操,他们遵道贵德,目标相同,取长补短,和衷共济,始终如一,方得始终。

“同道者为朋”,“道不同不相为谋”,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唯有志同道合之友,才能彼此惺惺相惜。《素书》本句强调正是这一道理,具有共同理想和追求之人,方能在精神上产生共鸣,行为上相互搀扶,才能促成彼此之成功。

“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同舟共济,相互帮扶,方可造福国家、民族和社会。此同济大学之校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