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年2月28日┃课题选题┃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主题凝练

 课程教学研究 2022-02-28


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主题凝练

陈伟凯 金裕苏 李哉平

浙江三门县教师发展中心

浙江三门县实验学校

浙江台州市教育监测与科学研究院


摘    要:课题研究的主题凝练,就是研究问题的聚焦和确定的过程。问题的聚焦是定对象和范围,问题的确定是定内容和方法,旨在使课题研究在准备阶段就能找到准确的研究问题和相应的研究方法、内容方式,以便顺利开展研究工作。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主题凝练;研究问题

课题研究的主题凝练,就是研究问题的聚焦和确定的过程。主题凝练是课题研究的第一步。一线教师在课题研究准备阶段,能找到好的主题并加以凝练,是有效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和重要条件。

一、研究问题的聚焦

一项研究,选取一个研究主题,这要求对研究问题进行聚焦。问题聚焦思路是多元的,典型做法是从“理论与实践结合、历史与现实统一、借鉴外地服务本地”三个维度进行思考,形成理性化、时代化与本土化三种思路。

(一)理性化:事理相融

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寻找研究主题,主要有“学习—反观、反思—提炼”两种样态。

1. 学习—反观

从理论学习开始,进而反观现实中的教育问题,针对实际问题提出解决的假设。这里的教育理论既包括教育的一般原理,也包括教育政策法规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论内蕴先进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课程观等,对推动教育进步有其内在价值。因此,这一样态的问题聚焦,应更多关注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例如,对于深度学习的设计。通过文献学习后,深刻理解其相关的理论背景与现实背景,把握深度学习的本质特征(关联性、过程性、开放性等)。这一设计即使在不同学段、不同学科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高中物理深度学习设计与小学语文深度学习设计可能有较大差异,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对深度学习内涵的把握,如在深度学习设计上强调真情境、真学习,深在理解、深在思维。

2. 反思—提炼

从具体实践开始,借助案例或专项调查结果等,反思和分析所得资料,寻找事实背后的原因,提炼出解释或者解决特定问题的理论或相关结论。这一样态的问题聚焦,要求中小学教师运用概念化的思维方式,探索提炼出利于同类问题解决的典型经验。例如,某教师执教一堂省级公开课“楞次定律”,在具体教学中发生了一个意外,促发了他的反思与研究,提出“三零主义”的理性认识(“零经验”指教师对自身经验的稚化,“零距离”指教与学的融合,“零结果”指上课可以舍弃认知活动的结论或者动机过程的圆满),这也为解决同类问题提供了借鉴。

(二)时代化:推陈出新

以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观点审视历史问题,寻找研究主题,主要有“追溯—审视、考究—展望”两种样态。
第一,追溯—审视。面对历史性问题,我们一方面要追溯当时特定历史背景下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解决需要的条件;另一方面要审视该问题的现实性,探索问题的本质特征是否发生变化。也就是说,我们既可以寻找过去可能忽视的研究点,也可以寻找过去无法解决而目前有了新解决视角的研究点,还可以通过当下的思想或者方法来考察似乎过去已经解决的问题从而发现新的问题。这一样态的问题聚焦,更重视从历史经验积累中寻找升华点,以便探寻到能体现时代精神的主题。例如,信息技术的革命,使得一些历史性问题有了新的研究视角。基于“互联网 ”的读写结合问题就是类似问题。读写结合一直以来是语文和英语等学科关注的古老话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研究,但当下融入互联网思维,则有了新的研究切入点。
第二,考究—展望。指立足当下,通过考察教育实践与教育科学的发展趋势,以面向未来的视角寻找研究的主题。这一样态的问题聚焦,应更多思考从当前教育实践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中寻找突破口。具体来说,首先是立足当下的现实问题,考究现实问题的特点与构成要素,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内部联系,确定影响问题解决的内在动因;其次,尽可能了解影响问题解决的外部条件,尤其是国家政策取向的变化,判断不久将来教育教学必将会产生的变化乃至变革,并判断这些变化可能带来的教育教学实践的具体变化;最后,必要时对问题的历史现状作些梳理分析,推断问题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结合问题当下的内外部因素,分析问题相关的发展趋势,并从中寻找可以研究的主题。

(三)本土化:攻玉以石

指借鉴外地经验服务本地实践,要求寻找研究主题的主要思路是“比较—迁移”。这一样态问题聚焦,更多落实到本地教育实践中的薄弱环节甚至空白点上,追求缩小差距并超越。具体来说,首先是对自身实践背景进行分析,发现差距,找到可能的突破点;其次,分析他人经验的优劣点以及引进的必要与可能;最后,对他人经验的改造和借鉴与再研究同步。如疫情背景下的线上教学模式和操作细节,许多学校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借鉴这些经验,有助于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研究。

二、研究问题的确定

第一,精准提问。经过高度聚焦后,有了明确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范围,还需通过精准提问,才能把具体的研究问题确定下来。这里的精准提问,是指研究者把现实中的问题抽象出来,成为符合自己旨趣的可研究问题。提出怎样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相应的研究目标、内容和方式,所以能否进行合适提问,直接关系到研究目的的达成。
常见的教育问题的研究有事实研究、价值研究等。事实研究是指针对某一教育现象提出研究者需要描述和回答的问题,多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等)。价值研究多是对事件理由的追问,要求对价值问题规定判断的标准,从而区分对与错、好与坏等,多采用哲理研究方法(包括逻辑思辨、体验感悟)。中小学教师研究多是实践研究,即研究者通过系统的行动来解决面临的教育实际问题,以达到改变教育现实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价值判断和采取行动之间往往需要不断反复与协调,是事实研究与价值研究的混合体,其方法有经验总结和行动研究等。因此,合适的提问,应以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导向。
第二,核心概念界定。无论是事实研究、价值研究,还是兼有两者性质的实践研究,都必须搞清楚研究问题的内涵和外延,界定核心概念的意义,避免概念混乱。有些概念是具体确定的,如“学校”“课堂”,一般不需要中小学教师去深入分析。但是,有些概念如“学校文化”“智慧课堂”等就要进行界定,指出在特定情境下的含义。
第三,课题名表述。课题主题凝练后,可用“课题名”形式表述出来。课题名表述句型要简洁(一般用陈述句),要求直奔研究主题,能蕴含研究对象、范围、内容、方法四个要素,并尽可能使核心概念新颖,有个性,切口适宜,有较好操作性。
本文来源:教育科学论坛 2021,(34),40-4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