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版权归作者所有,仅供交流 普洱茶的加工-附件 云南发酵普洱茶的加工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在昆明茶厂、勐海茶厂试制,经过几年的研制后,工艺基本定型。于1979年制定了云南省普洱茶制造工艺的试行办法,并在全省国营厂家推广实施。在试行办法中定义了云南普洱茶的品质是越陈越香。 其主要内容如下: 普洱茶是由茶叶中的多酚类经过缓慢的后发酵的转化作用而逐渐形成独特的色、香、味,具有越陈越香的风格。在历史上这种茶后发酵是在交通闭塞,长途储运漫长岁月中形成的。今天由于交通发达,昔日普洱茶从产地到销地要一年以上的运输时间,而现在只要几天或几个小时就可到达销地。因此,要保持普洱茶独特的色、香、味就必须设法采用速成的办法来进行制造。 我省普洱茶制造采用湿水发酵的速成法是1975年在昆明茶厂开始,逐步推广到勐海、下关、普洱茶厂等地。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各地积累了许多经验。现为了进一步提高普洱茶质量、统一品质规格、巩固和发扬我省普洱茶的声誉,根据现有的经验,经过全省普洱茶座谈会补充修改,提出普洱茶制造的工艺要求(草稿)在全省试行。 一、品质规格要求: (一)散茶类 1.外形条索粗壮肥大、完整、色泽褐红(俗称猪肝色)或带灰白色为正常。内质滋味醇厚回甜具有独特的陈香,汤色红浓,叶底褐红色。 2.各级普洱茶(包括紧压茶类)均制定加工验收统一标准样,作加工对照和品质验收的实物依据。 3.出厂水分:用青毛茶精制的各级普洱茶水分不超过16c/0,各级普洱茶(包括紧压茶类)计重水分一律定为10%。 4.茶叶灰分:不超过7%。 5.为保证饮用卫生,杂质不超过0.2%。 (二)紧压茶类 各种紧压茶类外形要求端正、洒面匀整、松紧适度。现将各茶配料比例和规格要求列下: 1.配料比例: (1)普洱沱茶 (2)普洱砖茶:8级20%(盖面) 9级30% 10级50%。 (3)七子饼茶(中档):3级10%(盖面) 7级20% 8级30% 9级40% (4)小包装(普洱茶):6、7级各50% 2.成品重量与规格 注:(1)由于目前生产条件,尚不能做到单位重量完全一致,对上述每件净重可允许有正差1%,负差0.5%,一斤以上片重正差2.5%,负差1.25%,一斤以下正差5%,负差2.5%。 (2)梗子长度:普洱沱茶、普洱砖茶梗长不超过3公分,七子饼茶不超过4公分。 3.成品内质和形状 二、毛茶原料: 以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核定的青毛茶收购标准样的品质水平为分级取料的依据。一般地以采用青毛茶六至十级作为普洱茶原料。 三、筛分: 普洱茶的分筛一般分为毛筛和复筛,毛筛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充分发挥原料的经济价值,减少发酵中的结块,在毛分过程中要做到不切。毛分后的正茶即进行发酵。 发酵后进行复筛,通过复筛达到普洱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完整的要求,在普洱茶的加工此过程中六、七、八级以1.5cm筛孔平圆筛撩头,撩头晾干再切或另作处理。正身通过0.2cm筛孔平圆筛割脚。九、十级以2cm筛孔平圆筛撩头。鉴于目前各茶厂原料、设备情况不同,筛路安排和筛网组合不便统一,但必须按照加工标准样严格对样加工。 四、湿水发酵: 发酵的目的:青毛茶通过湿水发酵,茶叶中多酚类化合物进行缓慢氧化,以形成普洱茶特有的色、香、味。发酵的好坏是决定普洱茶品质优劣的关键。 在发酵过程中必须掌握如下要点: 1.茶叶的湿水量:湿水量根据茶叶的级别及气候而决定。总的原则是高档茶的水分要湿少些,低档茶的水分要湿多些;气候干燥则水分要适当增加。 2.翻堆次数及堆温与时间:整个发酵过程,要经过3~4次翻堆,时间为30~40天。第一次翻堆的目的是达到水分均匀。以后几次翻堆以堆温上升情况决定,一般以堆中间温度达到所需产品的品质要求就要翻堆,堆温不宜太高,否则导致茶叶“烧心”而产生发酵过度的毛病,甚至使茶叶变成馊酸而不能饮用。两次翻堆的时间一般相距为一周左右,冬季气温低,堆温升得慢则翻堆间距适当增加天数。一般情况下,青毛茶六、七、八级翻堆四次,青毛茶九、十级为三次。 3.发酵好的茶为褐红色,要及时开堆摊晾,自然风干2~3天,至水分在20%左右交复筛、拣剔、匀堆成箱。 五、包装和储运: 1.普洱茶水分须干到出厂水分标准和干度才能成箱包装,包装前必须检验水分含量。 2.包装材料和规格一律用宽98公分信封式麻袋包装。麻袋和茶身密切贴合,不使松动为宜,每批重量必须统一。八级以上每件净重为40公斤,九级为35公斤,十级为30公斤。 3.刷唛:外包装必须标明全称、茶号毛重、净重及单位名称,背面注明批次。 4.为克服我省普洱茶品质新的缺点,经过成件后的茶叶要求存放在仓库内一段时间(最好有二三个月的储运时间)再调运。先成箱的先起运,后成箱的后起运。 本次好书共读结束,敬请期待下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