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塞翁失马,失去的不只是马,还有公民保家卫国的义务

 昨日残荷 2022-02-28
文章图片1

《塞翁失马》出自西汉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告诉人们:无论遇到福还是祸,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超越时间和空间去观察问题,要考虑到事物有可能出现的相互转化。

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有一位住在边境地区的老人,他养了许多马,忽然有一天一匹马走失了。邻居们听说后,都来安慰他。老人笑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还会带来福气。”邻居听了他的话,心里觉得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罢了。没几天,丢失的马不仅回来了,还带回来一匹骏马。邻居听说后,向他道贺说:“还是您老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老人听了邻居的祝贺,反而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会惹出什么麻烦来。”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心里明明高兴,有意不说出来。老人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身长蹄大,嘶鸣嘹亮,膘悍神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非常喜欢,每天都骑着它出游,心中洋洋得意。一天,他高兴过度,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又纷纷来慰问。老人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邻居们认为摔断腿怎么会带来福气?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老人的儿子因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他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塞翁失马》通过一个循环往复极富戏剧性故事,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揭示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如果单从哲学角度去看,这则寓言启发人们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去看问题:逆境不失志,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顺境不忘形,始终保持忧患意识。

当然,如果从爱国主义的角度来看,故事里的父子显然没有尽到公民义务,当国家面临外敌入侵时,每个公民都应该秉持“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理念,不应该因不能上战场而庆幸,应该没能为国尽忠而感到羞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