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是一个“扛”的时代!一切,才刚刚开始

 中外管理传媒 2022-02-28

如果说,以往经历过的行业周期波动,我们可以用“熬”来形容,那么如今,或许我们真需要“扛”了,咬着冷冷的牙。

文:中外管理传媒社长、总编 杨光

来源:摘编自中外管理出品《10年扛与变:谁将笑到最后?》本文首发于2016年09月

扛,是2016年最令我动容心颤的一个动词。

因为,这正是这年我们各行各业很多企业家最真实的内心写照。又因为,这区区一个单音节词里的层层内涵,又着实太多,太多。

扛,是残酷的现实

诚如我之前在卷首语中提及的,现如今除了算命的,有多少从业者敢说自己的行业很景气、很滋润?恐怕寥寥。

随着宏观经济数据连年下行,很多行业已是承受连年寒冬。比如很多整体亏损的传统制造业,比如貌似刚需无限的高端服务业。而2017年的经济数据,依然很难乐观地期待出现V型反弹。而更主流的L型预期,则意味着转暖带动脱困或将遥遥无期。如果说,以往经历过的行业周期波动,我们可以用“熬”来形容,那么如今,或许我们真需要“扛”了,咬着冷冷的牙。

而即便是时代的宠儿、新兴的互联网行业,在过去两年的风口狂灌之后,2016年也明显感受到了资本的寒冬。再不会有什么几页PPT、漫谈个O2O畅想,就能轻松拿到风投的好事了。而大量出现在我们耳边的新闻,是诸多知名或不知名的风口型企业在不负众望地烧钱完毕之后,2016年大批量死去,甚至死得连点声儿都没有。因为,投资人兜里也没有“余粮”,一切弃若敝屣。

而当以烧钱为己任的新贵们都风光不再,又遑论其他本就利润微薄、受资本冷眼的传统行业呢?

这时,熬,很可能会被冻死;而扛,或还有生路。转年后的2017,我们需要继续扛,扛下去。

扛,是进取的态度

而扛下去,并不是必然的。扛,本质上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勇敢!

求生的意志力,往往比自身的实力、体力与运气,更能决定自己的生死命运。因此,扛,对于我们各行各业的企业家,绝不是一种消极的等待,或无谓的坚持,而是一种对自身所创事业的坚守责任,一种对于未来光明的坚强信念!好莱坞电影里,从动作片到卡通片,为什么总能完成“不可能的任务”?因为无论阿汤哥还是熊猫阿宝,都无一例外地扛起了“绝对的责任”,因而才产生了“绝对的英雄”,最后创造了“绝对的奇迹”!

而体育界的人也都懂一个常识:积极出战术。我们先要有不服输、不放弃的精神,再谈关于转型的一切。女排姑娘如此,国足斗士如此,企业家们也如此。

因此,能够“扛下去”,首先在于我们下决心“扛起来”!这是一种责任,一种精神,一种信仰!并必能迸发出一股巨大的力量!

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冰冷,我们内心的热火都要始终自燃,只为我们心中那片美丽的草原。这种自我驱动、自我坚守的乐观精神,正是企业家区别于社会各阶层(包括经理人阶层)的重要特质与丰厚财富!

扛,不只对事业

扛的对象,除了事业,还包括价值观。

诚如我之前提到过的金沙河,在现实压力与现实诱惑面前,依然选择了对高品质绝不打折扣地扛,对树品牌绝不含糊地扛。这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但我们必须承认,并不是每一家企业在扛起事业的同时,还能够坚持扛起做企业的初心。人中龙凤的BAT中,B已在飘飘然中失去了肩扛价值观的定力,走向了迷茫;而中秋前夜被A闪电辞退的四名员工,不在业内一片惋惜声中又闪电上岗了吗?如今,有多少企业能说:我们不是依据眼前利益,而是依据价值初心在做决策?特别是在这寒冬时节。

因此,企业家们要扛起来的,其实真的很多。虽然很累,但绝对值!

扛,是为了变!

扛,是起点,是过程,但不是终点,更不是目的。

坚决地扛,是为了坚决地变。没有“变”支撑的“扛”,是不可持续的“扛”,是没有出路的“扛”。我一位挚友,整整扛起了两年的亏损,为的正是两年的彻底变革。就在2016年8月,他的公司在扛与变后实现了利润,重上高速正轨!

变革与转型,是我们各行业至少近五年来的共识。只不过在如今,变革与转型早已从缥缈的时髦变成了切实的痛点,甚至胜负手。反之,也只有基于庄严神圣的扛,我们的变,才会更加坚定、切实和深远,才不再是隔靴搔痒,不再是坐而论道,更不再是自乱阵脚。当扛得很坚实时,变才意味着更扎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