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午秘密.mp3

 昵称1Z7nN02j 2022-02-28

子午秘密.mp3音频:00:00/21:58

 以下是语音转换文字部分

子午的秘密。

首先要讲一下天干地支。

有同学会问,学医就学医,怎么还扯上天干地支这一套?

难道中医还要会算命?这不是封建迷信吗?

聪明的古人发明了一种计算时间的历法,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充满了科学与智慧,很多领域都会用到,我们今天只谈中医领域。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人体的脏腑、气血、经络不仅于饮食起居、生活环境所处的地域有关,还与时间有关。时间、空间两个维度是中医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体与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绝对不是封建迷信。

很遗憾,现在的主流纪年法不是我们本土的阴历纪年法。阴历纪年法是最符合天象气候特点的,比如冬至日,无论阳历是几月几号,这天的光照时间是最短的,这时的人们就应该顺天应人,蛰伏起来,都在家里吃些有营养的、有能量的食物,像饺子习俗背后充满着我们老祖宗的智慧。

什么是天干?

天干就是十个符号,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呢?

地支是十二个符号,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我们今天不讨论它怎么计算的,只了解对中医的意义。

有两个歌诀和一个子午流注。

首先一定要知道什么歌诀呢?

第一个是

《十二经纳天干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

丁心戊胃己脾乡。

庚是大肠辛属肺,

壬系膀胱癸肾藏。 

三焦亦向壬中寄,

包络同归入癸方。

意思很好理解,甲是胆,乙是肝。

我们上节课讲到肝胆属木,今天就深入一些,把胆称为甲木,肝称为乙木,丙是小肠,丁是心,心和小肠是属火的,我们就把小肠称为丙火,心称为丁火,后面的以此类推。

最后两句例外,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

要说明一下,三焦是腑,包络是什么?包络就是心包,心脏外围的包膜。它的作用可以理解为代行心脏的部分职能,并且保护心脏。心脏是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把心脏比喻成统领全身的君主,君主是最大的,怎么能受过错呢?心脏是不受病的,真的有病邪冲着心脏来怎么办?由心包代受。

我们平时说的冠心病、心肌炎等心病,在中医看来是心胞的病,心包好比心脏的贴身侍卫、保镖,并且朝着君主打黑枪,心包要挡子弹,以命相保的,心脏犯了错要受过呢也由心包顶罪,心包有时也拿着心脏的尚方宝剑代行圣医。

所以我们在治疗心的问题,时常在心包下手。

这下大家了解心包是干什么的了,就是这么个背黑锅挡子弹的心包,勉强也算个账,与六腑对应。

我们常说五脏六腑,从经络学来说,实际上是六脏六腑,总共十二个,这就构成了我们的十二经脉。

这样最后两句就好理解了,三焦属于壬水,心包属于癸水。这是十二经脉。

那天干歌有什么用呢?

主要用其五行的属性作用目前还没体现出来,先打个基础,如果以后你继续深入学习中医就会用到。

比如以后你读黄元裕的四圣鑫源里面的六气解,说的就是甲木、乙木,庚金壬水之类的。不知道他在说什么,还有很多名医著作都爱用这些提法,给大家一个总结读懂中医。

第二个歌诀是

《十二经纳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

脾巳心午小未中。

申胱酉肾心包戌,

亥焦子胆丑肝通。

这个用的地方就比较多一些,要立即掌握的。

下面介绍一下子午流注,我们的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一个小时六十分钟,古人的一天有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一百二十分钟。

中医用的是古人的十二时辰,凌晨三点到五点是寅时,是肺经当令的时间。肺主管人体的呼吸之气,肺出问题了就会咳嗽、气喘等等,正常的作息,凌晨三点到五点都是睡眠状态,如果这个时间段咳嗽醒了,比如四点半咳醒了,那就说明你的肺出了问题,包括每天在这个时间段醒。即使不咳嗽,也很有可能肺出了问题或将要出问题。

以前我在师傅那跟诊时有个案例我记忆犹新,是一个男性的患者,六十多岁。

问他晚上睡眠怎么样?

他说:不好。

怎么不好?

他说每天凌晨三点多准时醒来,过了五点才能继续睡,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去了医院拍片,果不其然,肺癌初期。

当你了解了子午流注这个知识,你就知道该怎么问,也就可以诊断出病来。

早上五点到七点是卯时。

这是大肠经,当令排大便的时间。

七点到九点,未经当令,该吃早饭了。

九点到十一点,巳是脾经,当令脾在运化食物的营养。

十一点到十三点心开,午时阳气最盛,这时该午睡。

下午一点到三点未时,小肠经当令消化食物。

下午三点到五点,申时是膀胱经,

下午五点到七点是酉时肾经当令,

七点到九点呢戌时心包经当令

九点到十一点亥时,三焦经当令,

晚上十一点到一点子时胆经当令,

这时一阳始生,凌晨一点到三点丑时,肝经当令,

到此一个循环。

有时患者的病千奇百怪,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得不到的。

有个患者,四十多岁女性,每天晚上五点多准时昏昏欲睡、迷迷糊糊,六点之后就正常了。

得了怪病,一家人很是着急,一筹莫展,去了大大小小的医院。又是脑ct,又是脑电图、心电图,花费无数,最后得出结论,没病。

老百姓是很务实的,不管西医、中医,谁对谁错,能治好病就行。

难受不是个理论问题,是个切身实际问题啊是在自己身上啊。

患者就去找老中医,老中医大夫开了几个月的药,不见明显好转,就当他快绝望的时候,无意间找到了我。

我的诊断很简单,问他每天什么时候不舒服?

他说五点到六点之间,每天如此。

在确认没有其他问题的情况下。

一下,诊疗结束。

治疗也很简单,找到足少阴肾经的左右太溪穴,就是两针。

当天下午五点,患者就感觉脑袋清明了,不再迷糊了,怀着不敢相信的心态,什么事都不干,等到六点依然没有异常,这才放下心来,相信是有效的。

我的依据是什么?

就是子午流注理论。

下午五点到六点是什么时间?

是酉时肾经当令的时间,这个时间段肾经当班,出了问题当然找他。

你说子午流注好用不好用?

不是说非得哪个时间段、哪痛,才能套子午流注。

有时不一定是痛,可能是其他方面的证,表证不舒服。

比如有的人某个时间情绪会不好,又查不出原因,时间性又很强,你就要考虑从子午流注来治。这个大家最好记住,很有用。

在针灸的应用更高端的是子午流注法与灵龟八法,这是两套针法。

根据当日的干支、时辰来确定穴位,每天、每个时层的穴都不一样,不管病不用辩证,那些穴位下针就都有效,是不是很神奇?

有次晚上我母亲上吐下泻,本来以为吐吐就好了,谁知一会儿吐一次一会儿吐一次,很快人就面色煞白,有气无力,这到了不得不出手的时候了,我就翻了黄历,找到了那天的天干,比如辛酉日,然后对应时辰确定穴位,手脚四针下去吐就止了,一会儿就睡着了,第二天起来恢复如初。

我们学习中医不一定要成为一个救死扶伤的医师,但有时能为自己身边的亲人解决一些小问题。

有一定的中医知识,也能辨别一些情况,不至于犯方向性的错误。

比如亲人拉肚子,肠胃的问题,你可以准备一些稀粥调补肠胃,不能下针,也可以艾灸、按摩治疗肠胃的穴位,经络穴位是很重要的,现在大家已经有了一点点中医知识了,下面我们说说经络。

经络是什么?

自古以来众说纷纭,直到现在学术界也还在激烈讨论。

但是目前为止。

没人能真正说得清楚经络到底是什么。

让我感到可笑的是,很多版本的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在这个问题上抖机灵。

比如最新的第十版教材上说,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乍一听好像很有道理,片刻又感觉有点不对劲。

当你进一步问他,那什么是经脉?

什么是络脉呢?

人家很高明,他们在解释完经络的概念之后,第二句早就等着你了,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脉是经脉的分支。

你说你服不服?

好比你问他:什么是风沙?

刮风的风,沙滩的沙。

他回答:风沙就是风和沙的总称。

你再问他什么是风?什么是沙?

他就会说,风是风沙的主要部分,沙是风沙的组成之一。

你说你服不服?

第一次听说还能这么定义的,反正我是服了服了这群教材编写者们的幽默,原来名词可以这样解释的呀。

所以一直以来,大学中医教材我只是偶尔参考下,翻翻做些补充材料,看小说一样看,不会当作正规教材来学习。

言归正传,经络是什么?虽然目前没法定义,但我们可以用一些取相比类的方式描述经络。

我尝试做个比喻,经,是人体竖着的气血汇集通行的道路和干道,络是从干道分支出去的小路若干,纵横交错。

再做个比喻,经络就像大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地铁像经,小区班车路线就像络。地铁,运载量大,走的是主干路线,全程也长,只在一些热闹的、人口聚集的站点停。

你要是想回家呢,还要从地铁站坐小区的班车回家,小区的班车就好比是络脉。

穴位呢?

穴位也叫输穴。

,是输穴,运输的输,车字旁取运输之意,还可以叫腧穴,意思都一样,叫什么都行。

如果说经是地铁线路,那么穴位就是地铁站了。

当然经外奇穴是个例外,穴位一般是气血聚集的地方,人们聚集上下车的地方,所以穴位也是针灸要重点刺激的部位。

有人对经络穴位的常见治疗手法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大家听听。

通过针刺的方法来刺激经络穴位,就好比狙击步枪;

通过艾灸的方法来刺激经络穴位,就相当于火焰喷射器;

通过刮痧的方法来刺激经络穴位,就相当于散弹枪;

通过拔罐的方法来刺激经络穴位,就相当于机关枪;

通过按摩的方法来刺激穴位,就相当于冲锋枪;

通过拍打的方法来刺激经络穴位,就相当于榴弹炮。

我们要实现精确打击,当好狙击手就要下功夫,有朝一日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我们学习经络重点放在两个地方,一个是经络的走向,一个是重点穴,人体正经,三百六十多个穴位,经外奇穴几十个,总共四百多穴位。不用都记,记住常用的一百来个就行。

还有一个最最重要的重点,就是中医的生理病理学,我会穿插着讲一些已故中医大家,任盈秋也认为整部黄帝内经讲的就是中医的生理病理学。

好,中医就是把这个内核抓住了,外在的针灸、方药都是治疗手段,你看一个方子,比如说麻黄汤,为什么要这么配伍?

因为无汗麻黄就是发汗解表的,感冒初期,体内的热量无法通过汗水排出体外,就会发热、恶寒。

你了解了人体的表面有一层微分之气保护控制着毛孔的开合自如,使汗水能正常排泄,就知道一旦着凉会发生什么,也就知道该如何着手去治,这才是明医,明白的明,不是出名的名。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已无更多数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