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7] 子午流注:人人必知的经络运行周期规律

 秋水共蓝天 2020-07-06

前面的文章介绍了经络的两个神奇特性:一个是循经感传,一个是经穴全息。

循经感传,说的是穴位受刺激后,感觉会沿着经络传递,而且会沿着两个方向同时传递。详见《经络最奇特的现象:循经感传》。

经穴全息,说的是某些穴位群包含着全部整体各个部位的生理、病理信息。例如,在一个小小的耳朵区域内,就有反映全身所有脏器的穴位。在鼻子、脚掌、手掌也是这样,甚至在每一个小小手指节的区域内,也可以找到反映全身所有脏器的穴位。详见《经络的全息特性,头痛医脚的道理原来是这样》。

接下来,我们看一看经络的第三个神奇特性:子午流注。这也是人体四大网络系统中(参见《经络到底是什么》),只有经络具有的。

在《穴位有多大,经络有多宽》中,通过经穴电导测试发现,穴位的正中心电导最大,越远离穴位中心电导越小。从而我们知道,穴位是没有固定大小的,如果我们一定要问“穴位面积有多大”,那么我们首先就要明确,到底打算选择哪一条“等值线”。

合谷穴的电导随位置(与穴位中心的距离)的变化

但是经穴的电导不仅随位置变化,而且还随时间变化。固定在同一点上(如合谷穴)进行的连续电导测量也表明,人体的电导也确实是随时间而涨落,就像潮起潮落,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子午流注”(midnight-noon ebb-flow)。跟现代科学所说的“生物钟”(biological clocks)或“生物节律”(biological rhythms)类似。

合谷穴的电导随时间(日期)变化

一、什么是子午流注?

中医认为“气血”是按季节、月相、时辰在经络内循行的。不但有在季节、月相和时辰级别的“慢变化”,还有分、秒、毫秒等级别的“快变化”。我们这里只探讨时辰级别的变化,也就是子午流注

“子午”两字,代表时间。“流注”两字,是指人体气血运动变化的状态。“流”是流动的意思,“注”是灌注的意思。这里指将人体十二经脉的气血运动比作水流。

我们现代人把一天分为24个小时,古代人则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子午流注的子午就是指时辰而言,子是子时,就是晚上23点到凌晨1点,午是午时,就是上午11点到下午13点。

子午流注之所以用“子午”这两个时辰来命名,是因为“子时一刻,乃一阳之生;至午时一刻,乃一阴之生。”子时和午时这两个时辰是一昼夜之中天地阴阳的两个转换点。我们人体气血的运行与天地自然相应的,从子时到午时,再从午时到子时是环流不息的。

一天中的十二时辰是与人体十二经脉相对应的,不同的时辰,人体气血盛衰在经络中的循行就像潮水的涨潮退潮一样,会随着自然界气候变化的规律而相应地变化,就好像每个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一样。一年之内有十二个月,一日之内有十二时辰,都是阴阳有规律地消长运动的结果,自然界万物也会随着做出适应的变化,人体亦然。

《黄帝内经·灵枢》中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故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毛发坚,腠理郄,烟垢著。”

二、子午流注的运行顺序

那么,气血在经脉中是怎么流动的呢?首先我们先弄懂十二经脉都是啥。

十二经脉图(横屏观看,点击图片可缩放)

十二经脉看起来很难记,其实搞清楚了它的命名就很容易记住了。十二经脉中每一个经脉名称都是由三部分组成的:手/足+阴/阳+脏/腑,比如:手太阴肺经、足少阳胆经。手、足很好理解,手表示经脉循行线路主要分布在上肢,足,表示经脉循行路线主要分布在下肢。阴有三种,分别是:太阴、厥阴、少阴,阳有三种:分别是:阳明、少阳、太阳。通常说五脏六腑,六腑指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五脏指心、肝、脾、肺、肾,后来加上了心包一共是6个。这样脏腑加起来一共12个,每一个脏腑就对应一条经。

《灵枢·逆顺肥瘦》篇即曾清楚的指出:“脉行之逆顺:手之三阴,从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这就是说,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有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逆顺方向。具体来说,就是:

手三阴肺、心、心包经各经,从胸走到手是顺,从手走到胸就是逆;手三阳大肠、小肠、三焦经,从手走到头是顺,从头走到手就是逆;足三阴肝、脾、肾经,从足走到腹是顺,从腹走到足就是逆;足三阳胆、胃、膀胱经,从头走到足是顺,从足走到头就是逆。

从这些顺逆中,既可以分辨出阳气和阴气的走向,也可以用来作为诊断病状的参考。

搞清楚了什么是顺,什么是逆,然后把手足阴阳各经络的走向,按其上下顺逆而先后联系起来,就是气血循环周流不息的顺序。

子午流注学说认为:经络气血运行各有其盛衰,以一天十二时辰流注十二经,即寅时从肺经开始,依次流注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而终止于丑时肝经。这里有一首歌诀可以帮助大家记忆:

一肺二大三胃经,四脾五心六小通,

七膀八肾九心包,三焦胆肝相连行。

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盛有衰。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

三、子午流注的运行周期

前面我们知晓了子午流注的运行顺序,那么问题来了,气血在整个十二经中运行一圈需要多长时间呢?

古人不但指出了十二经络气血循环的走向,而且还认为气血从肺经开始循行十二经脉,在一呼一吸之间,脉行六寸,一日一夜的时间中,照这个顺序要往复在全身循行五十周,即日行二十五周,夜行二十五周。这就是说,气血在24小时内就能跑遍全身50圈。对于这一点,在《灵枢》中,有着好几篇的专题论述,例如五十营篇、卫气行篇、营气篇,卫气篇、营卫生会篇等文中,都曾将营卫气血环绕运行五十周承接会合等情形,详细的分析与阐释。由此衍生出子午流注的针灸古法,就是适应着气血在周身的运行,定出了它的盛衰的周期性,作为按时开穴针刺的时间。

虽然气血在24小时内可以全身循行50周,但还是有个时辰的盛衰,于是现代人为了简化,把十二时辰跟十二经进行了一一分配,每个时辰的总有某经处于最盛,就有了下面这种简化版的对照表。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

我们就逐个简略看一下。

1、子时(23点至1点)足少阳胆经

子时睡得足,木有黑眼圈。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这就是说少熬夜,最好11点前就睡,以便胆经好好工作。那些黑眼圈、胆结石者,通常是睡得太晚。

2、丑时(1点至3点)足厥阴肝经

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 “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 那些熬夜到一两点还不睡的,你脸上的暗斑就可能跟这有关。

3、寅时(3点至5点)手太阴肺经

寅时睡得熟,色润精气足。“肺朝百脉。” 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4、卯时(5点到7点)手阳明大肠经

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5、辰时(7点到9点)足阳明胃经

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6、已时(9点至11点)足太阴脾经

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壮。“脾主运化,脾统血。” 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7、午时(11点至13点)手少阴心经

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段,对于养心大有好处,中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那些大中午还跳绳、跑步的,快快停掉吧。

8、未时(13点到15点)手太阳小肠经

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会干咳、排屁。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肠排毒降火。

9、申时(15点至17点)足太阳膀胱经 

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最为突出。此时适当的活动有助于体内津液循环,喝滋阴泻火的茶水对阴虚的人最有效。

10、酉时(17点至19点)足少阴肾经 

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 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此时不适宜太强的运动量,也不适宜大量喝水。

11、戌时(19点至21点)手厥阴心包经

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 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最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此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看书听音乐、或做SPA、跳舞、耍太极……放松心情,释放压力。

12、亥时(21点到23点)手少阳三焦经

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能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对美容十分有益。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在亥时睡觉。现代人如不想此时睡觉,可听音乐、看书、看电视、练瑜伽,但最好不要超过亥时睡觉。

四、子午流注有何用?

1、作息

人一天什么时候吃饭、睡眠、劳作会比较合理,一切都在子午流注中。好好践行前面提到的子午流注的运行周期吧。

2、针灸

子午流注应用最多的,还是针灸。元代何若愚在其所著《子午流注针经·平人气象论》中明确说道:“凡刺之道,须卫气所在,然后迎随,以明补泻,此之谓也。” 明代杨继洲在其《针灸大成》一书中说:“子午流注者,谓刚柔相配,阴阳相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也。” 这就是说,针灸要考虑患者的就诊时辰。

其实早在《素问八正神明论》中指出“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先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以候气之浮沉而调之于身。” 这说明按时针灸是从日、月运行节律与人体气血盛衰来立说的,由此可见古代在治疗时,重视日时寒暖和脉气盛衰,这就为子午流注针法提供了依据。这说明不分时辰的针灸,其实是有缺陷的。

子午流注针法分为两种, 其一为纳子法,又称广义子午流注。其二为纳甲法,又称狭义子午流注。两种方法取穴规律不同。纳子法又称“ 按时(地)支的子午流注”,其取穴规律比较简单,是根据每日气血输注十二经的地支时辰, 某经病症之虚实,配合五行相生相克穴位,来取穴治病的,这个应用最广。有经验的大夫,凭子午流注针法,往往一针就效果非凡。

纳甲法又称“ 按日( 天) 干的子午流注”。这个取穴规律比较复杂,也很难搞明白,就不展开讲了。

3、服药

中药讲究药物归经,自然也要遵循子午流注的规律,有人据此安排中药的服药时间,疗效明显。这就是说服中药,也很有时辰讲究的。后续我再专门写一篇文章探讨药物归经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