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住内心的一片天地

 佩君的文艺营 2022-02-28

面对孩子天真无邪的笑脸时,让我又一次审视亲子关系,有时往往无法理解小孩,又有时会对她做错事而生气,每当此时,小孩总是止住了哭声,或者跑过来抱着我说,妈妈不要生气了。

昨晚我腹泻的难受,她让我读书,我实在提不起劲来,忍住肚子里的翻江倒海,痛苦的跑去卫生间。。。回到床上的时候,小孩问我,妈妈你生气了吗?我说妈妈没有生气,只是去卫生间拉肚子了。

她之所以这么问,是源于过去,我一生气,就会离开现场,独自去冷静一会儿,以防自己面对矛盾时,露出负面情绪。

<理解孩子的语言>这本书中说,理解孩子的唯一途径就是让自己童年时期的痛苦得到修复。面对冲突或矛盾的处理,一直是我痛苦的软肋,过去我只想从现场逃避,或否认真实的情绪,但小孩是敏感的,即便大人表现出不生气,但实际行为还是说明一切。

童年无论经历了什么痛苦,已经没有证人去复原当时的情景,长大后的我们早已把所有的情绪都隐藏在了内心深处,如今,面对孩子时,这些过去的情绪又突然跑了出来。

回顾童年,我曾很羡慕别的小女孩手中的洋娃娃,脚上的红皮鞋,头发上的蝴蝶结,身上穿的花裙子,以及照相馆里留下一张又一张可爱的照片,亦或是父母温馨的陪伴和全身心快乐情绪的感染。

我最深刻的童年记忆是每年隆冬时节,孤单的坐在姥姥家的大门口,仰起头看着屋顶--与邻居相邻墙壁的石缝里总有一两只燕子出没,雪花飘啊飘,燕子飞啊飞,我的思绪跟着燕子的身影飞出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或者是落寞的跟随在姥姥身后,去田间地头,看她种菜除草,也看她施肥浇灌。

在她所在的那个小村庄的玩伴,我属于外来的小孩,与他们完全玩不到一起。

隐藏着孩子童真的一面,努力的展现出大人喜欢的一面,是童年时的生存状态。

气急时,姥姥的骂声不绝于耳,她会皱着眉头说,你和你妈小时候一样,倔强倔强的,在我家住就得听我的话!

数不胜数。

我总是沉默着应对,或者躲在一个无人知晓的草垛下,狠狠的哭一场,哭到累了的时候告诉自己说,不许哭,要坚强!

无论如何,眼下可以依傍的人,只有姥姥。

上小学四年级的端午节,姥姥送来一条颜色鲜亮的连衣裙,我喜气洋洋的拿回家穿在身上,站在镜子前面一看,黑黝黝的皮肤和雪白的裙子极不相称,遂脱掉裙子,也脱下关于童年里固执的幻想。

在脱去裙子的那一刻,失落漫无边际的传递着。

用沉默掩饰失落,收拾好裙子,把它搁置在衣柜里无人问津的角落。

我的童年没有照片,至少我从未见过,只有一些零零散散,片段式的记忆。父母缺失的现实告诉我,我曾经就是乡村留守儿童。

但曾经的我一直否认,否定自己,也否定现实。

日渐长大后,已经选择将童年的灰色背景从生命里抹去,选择遗忘。但孩子的哭泣与情绪,又一次将我拉回生命的源头,整理与回顾那些过去经历中我曾不敢去面对,也缺乏勇气去观望的真实事件,那就是,承认大人曾经的伤害和不公平的对待。

回忆过往,我为童年时期的自己流下了同情的眼泪。

我想对曾经孤立无援的幼小自己说,当你长大的时候就会治愈自己,也会原谅生命中的遗憾,不要否定自己的情绪,不要为了大人的喜好而丢失自己的感受,找到童年时自己最喜欢的一些画面,留住它,也留住内心的一片天地。

如此,你才会理解童年时的自己,也理解现实中的孩子。

长大成人后的你会发现,像孩子这样毫无顾忌的做自己,是多么难能可贵而又值得珍藏的片段。是属于她生命初始段,与众不同的回忆

理解童年的自己,就能愈合心中的缝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