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已是异乡人

 佩君的文艺营 2022-02-28

上周小徐去逛联华超市,回来路上经过面包房,买了面包、榴莲酥、老婆饼、甜甜圈,回来一放下东西,立刻跑来阳台露出惊喜的神色对我说,快来尝尝这刚出炉的面包,刚做出来的呢,又松软又甜。小孩听到这话两眼放光,跟着冲到客厅,央求着小徐:“我也要,我也要”,小徐给了她一个甜甜圈,小孩满足的双手捧在嘴边,舔啊舔,咬了一口,露出笑容来。

小徐一边自顾自将面包迫不及待的塞入口中,一边鼓着腮帮子继续催促我,快来吃呀!

彼时,我正在阳台上忙活手中的事情并未起身,敷衍的回答:一会儿就来。

除了水果之外,我并不热爱甜食,味蕾自童年时已经养成了偏好,无法再轻易改变。

北方人喜咸辣,南方人爱甜软,甜食一概都是小徐的心头好,一起出门时看到蛋糕店他就走不动了,总想冲进去吃个痛快,这样的性格有时候看来也很好,容易满足,一点点小食果腹 ,喜笑颜开 。

人的味蕾承载着故乡的烙印,难以忘记。

年少时为了摆脱故乡带来的乡土气息,曾在校园里努力改造自己,那时的普通话作为学生时代必须考级过关科目,很多同学都说,达到及格就好,别给自己施加太大压力。但我不这样想,既然去挑战,就要拿出自己最优异的水平。

成绩出来了,拿了二甲,不算是第一,但自己已经尽力。

又在实际生活中不断的历练,进入社会时普通话已然说的炉火纯青,很多朋友和同事与我交谈之后总会问,你是哪里人?怎么听不出口音?我小心翼翼的报出一个地名后,对方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说,完全不像,还以为你是南方人。我笑了,不是因为伪装成功而笑,而是因为改变确实能给人带来力量。

故乡那时在我心目中,总是羞于说出口的,因为自卑或一些其他的原因。

很多年过去,当我已经真正在杭州这座城市扎根落脚,甚至已经很少有人看出通过外表判断出我是哪里人之后,忽然循着味蕾的记忆,那部分乡土的自我重新席卷而来,庞大且真实,打败了那个融入城市的自我,我发现自己的味觉记忆没变,关注故乡风土人情的爱好没变,骨子里朴素的生活作风没变…

从前的生活背景,又重新在记忆里鲜活。

忆中原,老家河南,的老家在河南,有一年准备去西藏,和小徐在郑州中转,下火车在二七广场吃了一碗羊肉烩面,盆特大,面的料十分足,但不知为什么,吃不出从前呆在郑州时的那种亲切熟悉的味道。

阳光和煦的秋日午后,餐桌上的面热气腾腾,心中却涌动着一层浅浅的失落,像湖面上的波纹一样,轻轻的荡漾开来…

这样的感受,从前西湖边北山路旁的一个店主也有,他在路边开了一个小吃店,有一年我去他家吃馄饨,他指着不远处的西湖说,二十几年前这里的野鸭子、野鸡很多的,你看如今都是游客、手摇船招呼你上去坐一坐,边说边摇头,一脸怅然。

原来如今的杭州,也早已不是他们记忆中的样子…

物是人非,殊途同归,故乡如今只是广义的概念。

重寻往事,追忆从前,却发现不知不觉中,已成为异乡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