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是受欢迎的人吗?

 佩君的文艺营 2022-02-28
我曾袒露过自己,在社交场合很怕场面冷掉。
事后复盘总结,觉得大致与“职业病”相关,譬如与候选人接触,就是通过不断向对方提问题来支撑起整个面试过程。面试与社交,毕竟场景不同,前者严肃正式,后者轻松随意。
如果不是社交类型人格,能够游刃有余、任游其中,还是有些难度的。尤其在社交场合,双方不是特别熟悉,总是问对方问题,似乎不太礼貌。而且对提的问题有所限制,提你自己感兴趣的,对方不一定想回答。提对方感兴趣的,又无从问起。
上周末就遇到这样的状况。家里来了位朋友,好在彼此的身份都是妈妈,年龄相仿,交流这个年龄段小孩经常出现的行为状况,睡眠时间,习惯养成,感觉心中得到莫大的安慰与支持。
从谈话来看,我们都不是“鸡血妈妈”,应该算是家长中的“另类”吧?朋友细心,带了几张小朋友玩的拼图,彼此分享,一起玩。贴完拼图,我将日常收起来的玩具,拿一部分出来,两个小孩玩得不亦乐乎,围着玩具一起哈哈哈笑个不停。
玩具是普通的小猪佩奇爬楼梯,一个人玩的时候,从没见小孩这么开心,兴许是大家分享一起玩有乐趣吧。看到孩子们玩得开心,内心生出感慨,果然孩子与同伴在一起,收获的快乐更多。趁着小孩子们玩的投入,我和朋友聊聊家常,其实我的社交经验少,如果不问对方问题,那么就要谈谈自己,总不能等场面冷掉?
阅读《蔡康永的说话之道》书里说:沉默是没问题的,沉默很正常。作者表明,很多社交场合中,大家喜欢把电视打开,然后被电视节目控制,是为了缓解尴尬,让电视成为背景声。这样也可以,但他真心劝大家不要常常这样。
这个时候,放点音乐是很好的,可以填补一点氛围。这是电视做不到的。作者是主持界大咖,很理解社交场合沉默会带来压力,似乎总要逼迫人开口说点什么。我那天就不知不觉陷入这种思维中。
他在书中建议,如果怕沉默带来冷场,不要给自己压力。不要逼着自己随时找话题。细细一想,对啊!我之所以不太爱社交,是不得不勉强自己做一些内心不想做的事情,比如找话题啦,照顾对方情绪啦。这中间的分寸并不好掌握,因为双方不那么熟悉,很容易交浅言深,让效果打折扣。作者说,与其这样,不如优先把事情交给音乐处理。
好吧,下次就按照书中所说,尝试一下。我们已经约好,趁天气好的时候,大家一起去可以野餐的公园,赏花,晒太阳,荡秋千,带上一套迷你设备用来放音乐音乐,该是不错的体验吧?令人期待。
这本《蔡康永的说话之道》二十出头的时候买来看过,后来送人。如今再看,依旧有收获,而且特别实用。反观自己,不会说话,一方面因为不太会调动气氛,大多数比较沉默。另一方面写作也算是表达自我。导致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话想说。

还有一点发现让我觉得不知如何是好,就是跟父母可聊的内容渐渐变少。今年春节,父亲与小弟来杭州,还发生过一点不愉快。仔细想想,大概是因为我不懂说话之道的缘故。
人无完人,不断改善自己,提升自己吧。
这本书还提到一点:外表好不好看,绝对不是人生的决胜点。我很有感悟,比起好不好的外表,还要看好不好相处。假如人很好看,但处处自我为中心,将个人喜恶放在重要位置,很让人讨厌吧?只有女明星才有资格这么做,排场大,有派头。因为别人并不是为了伺候你而存在的。
有人说,好不好相处的一个表现是看好不好说话。其实这个要分情境的,假如今天同事让你帮他值班,你帮不帮?书里这么说的,想让别人代替你做一件事,需要适当让步。“下次你有事我帮你一次,这次你能否帮我值一次班?”没有人不愿意吧,这是互换,并非占便宜嘛,有什么不乐意?
话虽然每天都说,但不代表会说话,而能说会道受欢迎的背后,代表的是做人之道。我在这条路上,仍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进步,提升自己,加油!
作者佩君,居杭州,喜文字,好读书,
至今写五十多万字,85后职场妈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