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渣”的逆袭

 佩君的文艺营 2022-02-28
冬雪出生于青阳市,家在市内有宽敞的住房。
她常常笑称自己为“学渣”,高中就读一所普通中学的普通班级,大学考上了一所二本普通院校。考入大学,她选了中文专业,不用学枯燥无味的微积分,复杂难懂的多元方程组,让她的内心尤为舒畅。
至于这所普通大学对外响当当的金融专业,她不为所动,觉得不过是学些皮毛而已,还不如中文、外语这些基础专业学得更扎实。大学期间,冬雪的各科成绩一般,她对自己的最低要求是“不能挂科,可以垫底但不能挂科。”
腾出来的时间,她往外面跑,喜欢跟年长的人交流,能学到更多东西。对于大学生活,她有着清晰的认知,大一大二可以轻松度日,但到大三,就要认识自己,知道自己能干什么,知道自己不想干什么,认知自己是最重要的事,其他的都次要。
临近毕业,冬雪没有在考研和就业之间犹豫,果断选择就业,决定就业也没有在省会城市和老家青阳之间犹疑。虽然她知道省会城市的就业机会多,选择多,但因为就业形势的变化,早已比不上往年。
假如留在此地,最好的出路,莫过于找一家大型企业,从最基础的岗位做起。参考学姐们的选择,往往会应聘一家教育机构,在她看来,教育充满政策风险,不光压力大而且每天夜晚十二点还在改课件,有时甚至加班到凌晨一两点。
她不能接受。与其在省会诚惶诚恐的飘着,不如回去老家青阳安安心心,深思熟虑之后,在大三那年,她将考公务员作为自己最重要的决定。在分析了考试套路之后,她觉得“行测很重要,就像学中文必须认字一样,掌握了行测,类似的银行考试也好,招考也好,都是一本通,类似套路。”
行测是国考的题,国考考两科,一是申论,写大作文;一是行测,考综合能力。对于一般人而言,申论可以不管,但行测一定要做。无论什么考试,银行或企业,都会考后者。公务员对刚毕业学生的诱惑力相当大,这是他们的终极梦想和最好出路。
只不过,很多人一开始并没有做清晰的规划,在认清考研、留在省会城市的难度后,才将回到故乡考公务员作为最后的心理防线和安慰。
可摆在眼前的现实是,这条路走起来也不容易,不但难考,而且受制于各类因素,就算考上,也要做好心理准备,正如冬雪所言“公务员熬日子、熬时间、熬年限、熬着熬着就过去了。职务晋升,倘若没有过硬的“实力”或“关系”只能等到所有人都提完了,才到你。在基层一辈子能熬到一个科级,日子就到头了。”
冬雪最终没有考公务员,她参加校招,考了家乡的中国人寿。从家里骑二十分钟的电动车,就到单位,工资水平不错,高于青阳市平均水平很多。对于这份工作,她尚且满意。对于面试,冬雪表示,也有策略。她的经验是,尽量适应那种被质问、拷问的感觉。现在的学生太乖了也不是好事,对于刁钻的问题,需要灵活处理,要善于扬长避短。
冬雪的男朋友,用同样的方式,考进了当地烟草局。在临近毕业的紧张氛围中,两位普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用巧妙的生存智慧,在权衡和选择中,给自己的人生找到一条稳妥之道。
对于从学校到就业这一进程的顺利,冬雪归因于对现实的清醒认知,避免了自己走弯路的可能。对她而言,因为对生活没有太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在生存层面,她反而比很多同学活得明白,不纠结,不做无畏的自我消耗。
关于专业、前途、就业,这所有的一切,在她的视野中,被处理和打点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毫不拖泥带水,没有半点犹豫和含糊。在所受教育与现实的抉择中,她获得前所未有的平衡,而支撑她平稳过渡、没有太多波折的原因,除了清醒的意识,更重要的是,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对现实不妥协的坚持。
坚持理想、坚持信仰、坚持对现实的不妥协,需要付出高昂代价,有些是暂时看不见的时间成本,有些则是在动荡不安、不断变幻的工作中,陷入迷茫。任何时代,总有年轻人与现实对抗,用自己的方式去证明,去延长,随着年龄不断增加,人生的确定性以及扑面而来的压力,愈来愈显现。而太多的年轻人淹没在人流中的无声浪潮之后,悄无声息。
冬雪的选择,让家中长辈放心,让学校的就业率得到保障,毕竟通过读书能置换到一份安稳生活,感受到自身工作的意义,已算一个圆满的结果。但从另一层面讲,当教育变成了一种工具化而存在,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应付“就业至上”的信条,直至自身也变成工具化的一部分,是该高兴还是该遗憾?
冬雪是少数看懂这其中的“套路”也找到对付的路径的学生,对于现实的看透与顺受,使她不再纠结于无意义的消耗,清晰而坚定的执行自我选择,从个体角度来说,冬雪突出重围,最终获得胜利,应该为她感到高兴。从高等教育的功效来看,以掏空年轻人身上蓬勃激情的青春特质而屈从于现实的稳定,着实令人遗憾。
或许人生就是两难,在量化取舍之间,走入真正的成人世界。
作者佩君,居杭州,喜文字,好读书,
至今写五十多万字,85后职场妈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