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智深虽强却被此三人打败过,其一瞧不起武松,武松却不得不服

 耳东话史 2022-02-28

提起《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这一团体,绝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便是“他们有一百零八个人”,其实便是“武松、鲁智深、林冲”这些个角色,这一点着实让人无奈,虽说原著中并没有明确某个角色是主角,但无疑这三位好汉的戏份的确是最多的,而他们也确实是梁山好汉中武艺最高的几人之一,所以人气高也不无道理,不过即便是强如鲁智深,也曾经吃过败仗。

(武松、鲁智深剧照)

鲁智深在原著中堪称“神一般”的角色,之所以这么说乃是因为他有“倒拔垂杨柳”这样的神奇操作,如今要挖动一课树,那必须得动用挖掘机,就算是三五个大汉要凭蛮力拔起大树那几乎也是痴人说梦,而鲁智深却能一人将大树连根拔起,这种力量也只能存在于小说之中了,毫无疑问,此人物的设定就是强于常人的,三拳打死镇关西也能看出他的确是猛,那么有谁能在他身上占到便宜?

(拳打镇关西剧照)

有的读者可能要说,通读全书也不曾见鲁智深输过一次,笔者为何要说他输给过3个人?真不是笔者胡诌,原著中他的确有这么两次败绩(输两次,但是是输给三个人),首先声明,在征方腊时与邓元觉大战五十回合那次不算,不过就武松的视角看来,当时若是继续打下去,鲁智深恐有失,因此武松才会上去帮忙,而本文要提的这两次却不一样,乃是鲁智深真打不过。

第一次乃是在面对崔道成和丘小乙之时,当时还只打了十回合,鲁智深就觉得打不过了,原著道:“崔道成和丘道人两个又并了十合之上。智深一来肚里无食,二来走了许多路途,三者当不的他两个生力,只得卖个破绽,拖了禅杖便走。两个拈着朴刀,直杀出山门外来。智深又斗了十合,掣了禅杖便走。两个赶到石桥下,坐在栏杆上,再不来赶。”书中说得很明白,这崔道成和丘小乙之所以能够击败鲁智深乃是因为鲁智深饿了,人是铁饭是钢,任凭鲁智深有再大的力气没吃饭也用不出来,而在后续剧情中,这两人也被鲁智深和史进杀死,可见鲁智深的确是不服者次败仗的。

(崔道成剧照)

不过另一位击败鲁智深的人可就不一定了,那人甚至都看不上武松,而他也的确有这个资本,此人即是“玉麒麟”卢俊义,梁山的第二把交椅,不过他与武松、鲁智深交手时却是还没上山,也正因为如此,此时他对梁山好汉的评价才最为真实,作为原著中的顶尖强者,他也没必要在嘴上占便宜,他的评价多半就是他真实的看法。

原著中提到:“卢俊义赶过林子这边,一个人也不见了。却待回身,只听得松林旁边转出一伙人来,一个人高声大叫:'员外不要走,认的俺么?’卢俊义看时,却是一个胖大和尚:身穿皂直裰,倒提铁禅杖。卢俊义喝道:'你是那里来的和尚!’鲁智深大笑道:'洒家是花和尚鲁智深,今奉军师将令,着俺来迎接员外上山。’卢俊义焦躁,大骂:'秃驴敢如此无礼!’拈手中宝刀,直取那和尚。鲁智深抡起铁禅杖来迎。两个斗不到三合,鲁智深拨开朴刀,回身便走,卢俊义赶将去。”虽说此时是梁山诱敌深入的计谋,但对于鲁智深来说,败和诈败毫无区别,打下去,他也只能是败,所以鲁智深对卢俊义应该是心服口服的。

(卢俊义剧照)

而卢俊义也评价过武松,原著道:“正赶之间,喽罗里走出行者武松,抡两口戒刀,直奔将来。卢俊义不赶和尚,来斗武松。又不到三合,武松拔步便走。卢俊义哈哈大笑:我不赶你。你这厮们何足道哉!”可见武松在他眼中的确是不值一提,别怪他傲,人家卢员外的确有这个实力。

尽管输给此三人,但毫无疑问鲁智深依旧是原著中最出彩的角色,毕竟作者将擒方腊这头等功也算再了鲁智深身上,可见施耐庵对其的确是有所偏爱的,两次败绩也只能说是瑕不掩瑜,若真是将他塑造成无敌的存在那反而少了一些真实感,不是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